分享

沉默的杀手——不可忽视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苏平的BOOK 2019-05-20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数据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48—72%,且骨折风险比正常人明显升高。而目前我国骨质疏松人群也达到6940万,骨量减少人群有近2亿。这些数据提示,糖尿病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就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我们人体骨骼在一生当中都处于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过程中。骨吸收就是破骨细胞像挖掘机一样清理掉骨组织上陈旧损伤及退化的骨质。骨形成则是成骨细胞像建筑工人一样重建骨组织,通过分泌骨胶原等蛋白质及吸引钙磷等矿物质沉积,填补骨吸收后形成的空洞。如果骨吸收作用大于骨形成作用,则会发生骨质疏松。糖尿病通过多种因素影响骨代谢。如胰岛素缺乏或抵抗,导致骨胶原形成减少;尿钙增多,摄入减少,使体内钙负平衡;炎症因子或糖基化产物增加,干扰骨代谢过程;慢性糖尿病者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下降,也可破坏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等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特殊临床表现,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脊柱弯曲和身材缩短,还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及足部等负重部位疼痛最多见。最典型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脆性骨折,即轻微外力作用即出现骨折。骨折好发部位为髋部,而髋部骨折致死和致残率很高。对于糖尿病病人,骨折后骨骼愈合时间长,感染风险大。另外,糖尿病病人因为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低血糖及肌肉减少等原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也很高。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首先,重中之重是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

其次,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长期熬夜,少喝咖啡和碳酸饮料。饮食方面可适当多摄入富含钙食物,如绿叶菜、海产品、蛋类、奶制品等。

再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保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日晒,适当补充钙剂。我国成年人元素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左右,老年人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规律运动,以抗阻运动和负重运动为主,如慢跑、太极拳、瑜伽、游泳、徒步等。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和机体平衡能力,还有助于改善血糖。

最后,如果糖尿病患者已发生骨质疏松或者骨量减少但存在骨折高风险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不可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同时,需加强骨质疏松的防治。

最后,如果糖尿病患者已发生骨质疏松或者骨量减少但存在骨折高风险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不可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同时,需加强骨质疏松的防治。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