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细菌是胃病元凶,一人感染,全家得病

 zengzhaoju 2019-05-20

大家知道什么是“无幽日”吗?这个“幽”指的就是幽门螺杆菌,一种在我们肚子里作威作福的细菌。

大部分人对于幽门杆菌不够了解,但其实多年来它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靠着一双筷子“走遍天下”。

据媒体报道,21岁的小伙子小李从小胃部就有毛病,时常出现厌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后来,小李突然觉得胃部不适加重,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竟是胃癌

追查病因时,医生了解到,小李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疼爱孙子的奶奶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时还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

医生判断,就是因为这个习惯让小李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这种可以严重破坏胃黏膜的细菌已经在小李胃里作威作福20年。

还有一位两岁的女孩多多(化名),平时是由奶奶带着。最近一个月,多多不仅吃不下东西,人也瘦了好多。某天夜里多多刚喝完奶,没过一会就吐了,吐出来的还混着血。

医院的诊断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多多竟然患了胃溃疡!医生建议全家人去做C13呼气测试。结果,奶奶的幽门螺杆菌数值明显增高,而医生在得知平时奶奶经常嚼饭喂孩子后,真相大白!

幽门螺杆菌(HP),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

作为一种公认的致癌细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密不可分,绝大部分的胃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曾被它感染过,那么坊间传闻的“幽门螺杆菌致癌”是真的吗?

 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就是癌来了? 

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病、导致胃部疾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元凶。

研究表明,将近10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伴有慢性胃炎,约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的胃溃疡因幽门螺杆菌而起。

幽门螺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人类在被感染后是不会自愈的。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1. 引发各种胃部疾病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且幽门螺杆菌还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最危险的致病因素。

2. 高胃癌风险

较之常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几率可增加4-6倍。

3. 可能会引发与胃肠外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甚至可能波及心血管、皮肤、神经。

我国是世界第一胃癌大国,据统计,全球有40%的胃癌病人在中国。作为胃癌的“头号推手”,约64.3%的胃癌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感染幽门螺杆菌,全家都遭殃 

幽门螺杆菌还有一个可怕之处:爆发式感染,一人感染,全家得病

家族聚集性与儿童高感染现象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显著特征,家庭内传播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幽门螺杆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全球约有44亿感染者,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即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那么幽门螺杆菌究竟从何而来?

1. 口腔传播

“口-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可以说,幽门螺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

在中国,普遍的围餐制度(不习惯用公筷)是潜在的感染因素,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可存在1600-3100个幽门螺杆菌。

家庭中只要一人得病,很可能使全家人都被感染,特别是大人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容易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小孩。经常在外就餐者被感染的几率也更高。

此外,接吻也会被传染哦!研究表明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2. 粪口传播

上厕所不洗手,除了脏还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机会,随粪便排出的幽门螺杆菌若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会使饮用者或食用者感染疾病。

研究表明,低温能延长幽门螺杆菌的生存期,若水源和食物被污染也将成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温床。

3. 胃口传播

即通过感染者的呕吐物传播,主要人群为儿童。有研究表明,我国 10 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到 40%~60% 。

小儿容易发生呕吐及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而且小儿卫生意识差,又喜欢吸吮手指,幽门螺杆菌容易在集体生活的儿童中传播。

所以为避免家庭交叉感染,全家共同预防幽门螺杆菌非常有必要。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都有哪些症状?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初症状表现主要包括:

1. 口臭

口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一个明显症状。

这是由于当胃部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产生的尿素酶会经过消化道分解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氨气,产生口臭。

2. 恶心

感染者大多数会在进食前后出现恶心、反胃等肠胃病初期的病症迹象。

3. 疼痛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现象:

  • 症状较轻者是间协痛或钝痛

  • 较重者会伴有剧烈的绞痛,并且会反复发作

  • 多数疼痛症状是发生在进餐中或进餐后

疼痛位置一般位于上腹或脐周附近,而儿童一般出现在脐周,但不固定。

4. 胃酸

一旦染上幽门螺杆菌就会刺激胃壁疯狂分泌胃酸,从而引发胃酸过多、胃疼、烧心等症状。

5. 腹泻

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潜伏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呕吐、腹泻等慢性肠胃病病症。

若发现有以上症状的人,建议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

那么,如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面对幽门螺杆菌的高传染性,预防和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市面上检测措施主要有:

1. 血清抗体检测

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在血清中形成特异性抗体。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检测是唯一不受近期用药和胃内局部病变影响的检测方法,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

2. 胃镜检测

依赖胃镜取材检测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等,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胃镜费用高、过程痛苦,不利于普查。

3. C13/14呼气试验

利用尿素酶活性,服下同位素标记的尿素胶囊,通过呼出的气体检测胃内Hp情况。需停药2周以上,不适用于胃部切除术后患者以及婴幼儿和孕妇。

4. 幽门螺杆菌粪检试纸

使用Hp特异性抗体对粪便中Hp抗原进行免疫化学检测。相较于其他方式,试纸检测简敏感性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类患者。

特别是在其他检测方法中配合欠佳人员(儿童等)的检测中更具优势,是目前国际上Hp诊断及根除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推荐方案。

粪检试纸的检测方法,自己在家就可以检测,场地限制非常小;灵敏度和准确度都很高,与医院C13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时间限制小,15分钟出结果;独立包装,检测方便。

如果你出现了以上的症状记得要及时检查哦,希望大家都可以将康快乐每一天😊


健康管家新增【健康问答】栏目,如果你有想要问的健康小问题,欢迎在下方以【一句话】的方式留言告诉管家,我们会在下期公众号公布问诊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