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啦,陪你吃毛豆腐臭鳜鱼就是啦

 Mix杨林 2019-05-20

共食一条整鱼,比“共饮一江水”要更容易表达亲密,也更容易考验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其他的食物,展现的是一个人会不会吃,而鱼,是看一个人会不会剩。

跟火锅、跷脚牛肉、羊蝎子等需要各自分食的食物不同,吃鱼最接近鬣狗们撕咬同一只猎物,在这种返祖的吃法中,撕下来的鱼肉,和剩下来的鱼肉,都是人类文明无声的语言。

👆南京“江南灶”餐厅的秧草螺蛳鳜鱼

摄影 朱骞

比方说:夹两指宽的一块肉,就是在说:“我很挂住你哦,这样你下一筷子就能夹一块大的。”

奋力截断一条过长的鱼皮,就是在说:“这样的话,你要夹的那块鱼肉上就会有一片完整而酥脆的皮了。”

吃完这一面,礼貌地请对方帮忙,憋着一口气,将鱼完整利落的翻过来,两个人互换一个赞许的眼神——完成了一件考验人品和吃相的大事,“干得漂亮”。

而邀请一个不那么爱臭鳜鱼的人一起吃臭鳜鱼,除了考验人格魅力,还要考验彼此的友谊。

越是对臭鳜鱼无感的朋友,我越是想要让他们跟我一起去……对鱼而谈。发酵,给鳜鱼带来了臭味,也带来了更坚实的质感,做臭鳜鱼的店,会把整条臭鳜鱼放在铁盘上,下面用小炉子加热,使它可以在长时间谈话的时候,保持形状和味道不变。

这是一种很适合谈心事的鱼,不用担心冷,或者鱼肉冷腥:一整条鱼放在两个人中间,一人一筷子,像是对弈,把周遭的世界都隔绝在热气外面。铁盘子下面燃着小火,有足够的热度,鱼不冷下来,对话也就不会冷下来。

它的潜台词是:“不着急,从鱼头到鱼尾,这一整段的时间,我都已经book给你了。”

上一次去吃臭鳜鱼,还听见两个服务员在话心事,一个说:别人家“某捞”是用服务来吸引客人的,我们家就只知道靠压服务员工资。另一个帮腔说:“就是,光靠味道能够撑多久?”

就在我们眼皮前,我和w不敢有任何表示我们听见了,也不敢走漏半点风声。人间真是难为。安徽臭鳜鱼据说也是这样发明的,说是徽州府的知府非要吃长江鲜鱼,下人只能用木桶从沿江的贵池挑回来,六七天的脚程,在路上因为天气太热,鱼都死了,散发臭味,只能“死鱼当活鱼医”,偶然发明了这发酵的美味。

所以说什么“只有高兴的人做出来的食物才会高兴”这种话都是小清新的鬼扯,人间的许多事,都是对付着完成的。每一家食肆的后面都有太多一肚子苦水的人,烦恼都快发了酵,但他们仍然收一收头发和袖子,起身走向灶台前,去对付食客的胃和发臭的鱼。

👆摄影 李佳鸾

这是令人生从灰烬里闪出光的一次起身。

最近在离家4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家安徽馆子(就是服务员在我们面前倾心吐胆那家),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我去尝试了一次,就一发不可收拾。

臭鳜鱼,是他家的招牌菜,很大的一条鳜鱼,虽然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但从鱼眼睛看得出来,是在很鲜的时候杀掉的,这样做出来的臭鳜鱼才会好吃。

毛豆腐,原先是做成拼盘的形式,跟黑色的炸臭豆腐放在一起。臭豆腐跟普通的炸臭豆腐没有什么区别,但白色的毛豆腐却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吃过一次之后就爱上了,后来就可以很熟练地跟服务员说:我只要纯的毛豆腐,不要拼盘。

毛豆腐会长出白色的霉菌,吃起来比中空的炸臭豆腐更有嚼头,而且从样子到味道,都像比较淡的Mozzarella芝士,只是没有Mozzarella芝士那么弹。我以前只是见过照片,方形的一大块,上面罩着云雾状的菌丝,待上锅,“云雾”就散去了。单独切成一小块,也是一件艺术品,跟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很类似。

👆同样也是方方的一块

这家店还有胡适一品锅,刀板香猪肉等,都作为安徽的特产,放在一本菜单上,春天的时候还有糟蚕豆,我每次去都问问有什么时鲜菜。样子敦实的服务员小妹都会再冲进厨房,给我拿出一张小小的菜单来,有的时候甚至是手写的。

我接过来沾着油渍的菜单,是软绵绵的手写发票的纸,心里觉得相当骄傲,感觉自己被特殊对待了。

生意很不错,而且气氛相当融洽,每一桌都有人在很大声地谈笑。我觉得都是因为这臭味的魔力,其他餐厅的说话声,是一片嗡嗡响,这间臭鳜鱼餐厅里,每一句话都能听得特别明白,好像金庸常写功夫高手的套路:“出招极快,但一招一式又清清楚楚”。似乎发酵过的鱼肉里面有特别的分子介质,随着加热散发到空中,让整个屋子里的声音传导发生了改变。

👆长江河鲜

插画 张乐陆

当然,这有可能只是我的幻觉,毕竟两个小时前,我还在为今天要交的稿子紧张到眉心疼,太阳穴突突地跳,煮了一大杯红茶,再吃了一小块黄油饼干才安定下来。

臭鳜鱼端上桌的时候,确实臭气熏人,客人们都显得相当熟门熟路,但仍然像第一次来一样,愉快地向空中耸动着他们的鼻子,显出非常期待的神情。女生往往说:哇,好臭。男生往往接一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样就很容易打开话题。如果这个女生还表示,“我很喜欢吃臭的东西”,那她就会给人一个“性格开朗,接地气,好相处”的印象。

唯一可以吹毛求疵的地方,是毛豆腐端上桌的时候,上面没有白毛,不像臭豆腐和臭鳜鱼那么实至名归。不知道有没有商家能保持住它的菌丝,做成拔丝毛豆腐,那它的销量应该可以翻好几番。

臭鳜鱼的味道相当让人上瘾,让人想要在周五的七八点钟,离开家跟它们约会,即便是一个人去吃,也不会感觉到孤独,反而在吃的时候会想:“只有我一个人吃到了这个东西。”

这跟拿到手写菜单的心情是一样的,仿佛是有人拍拍自己的头,悄声说:“这个晚上,要跟食物好好相处哦。”

我跟朋友w总结过,周五晚上是生活中的“刹车时刻”,要比平时的节奏慢,可是又不能让味蕾完全停下来。它要求一点偏出日常生活轨道,又偏得不太远的食物。最好不要吃红烧肉或者牛排,太过凶悍的肉类,总会让人在吃完之余,有种过分饱足的空虚之感,对夜晚来说,终结的意义大于开启。

清蒸鱼肉或者汤汤水水,又把刹车踩得有点太死,似乎是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辣菜和粥类显然更适合夜宵。炭烧贝类是一个好选择,但是在北京做贝类的店太少。

味蕾上跳出一个个弹窗,再一个个点红叉否决。自从发现了臭鳜鱼,我们就不再抱怨“周五的七八点钟太难打发了!”

w是我唯一想要在周五晚上约他,而不会感到愧疚的人。因为我们曾经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过,加班到各种诡异的时间点,我们曾经吃过凌晨两点的金湖茶餐厅,早上八点的711,拿《黄金时代》里丁玲忆萧红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患难中一起走过,也曾度过风雨之夕”。周五晚上七点,对我俩来说,已经是相当平易近人的时刻了。

即便是为了避开路面晚高峰,他在地铁里被挤得七零八落,到了餐厅,也不会面带愠色,唯一的开场白还是那句:“怎么又吃臭鳜鱼?有那么好吃么?”

语气里微弱的抗议反而唤起了我心里的坚定:“倒不是好吃,就是有点上瘾。”

任何事物,只要用到“上瘾”这两个字,别人也就不好再犟,坐下来,要一扎啤酒,配着蚕豆,慢慢地聊起天来。

我想,我之所以总在周五的晚上约他吃臭鳜鱼,其实就是为了那种“好啦好啦,我陪你”的表情吧。

互动

你还有没有随时都能约出来一起吃饭的朋友?

跟ta在一起吃过什么美味。

欢迎留言分享给悦食君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