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其实你“病”了

 dxn1977 2019-05-20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Ta们很难对别人说不,总把别人的需求排在自身需要的前面,始终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努力让身边的人高兴,却无法让自己快乐。或许,这个人是你的同事、朋友、亲人,或许,Ta就是你自己。

重视他人(尤其是你喜爱和尊敬的人)的认可并没有什么不对或不好。渴望被认可与喜爱,这种欲望是天生的,再自然不过。但如果你对被人喜欢和认可的偏爱到了强迫的程度,或者你觉得不被认可的后果非常严重,那么你已经跨越了安全的心理界限,进入了如履薄冰的危险地带。这种欲望或偏好变成了一种“需要”,就好像鱼需要水,人类需要氧气一样。

“取悦于人”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动听的名词,但其实质却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

取悦者面临的困境是:在对他人真是或假象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时,还要对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好人”,那么你的自尊就完全同你为别人做多少事情、你为此有多卖力、对方有多满意联系在一起了。你会感到你被取悦他人的需求控制了,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

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认定别人也就是这么看的。这种“好人”的形象定位,会让你不自觉付出努力和代价去维护它。比如,避免和人冲突,不能表达愤怒和不悦,看不到别人在利用你。当“好人”的代价太高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好”人呢?

这里的“好”,实质是对消极情感的畏惧。拒绝、被抛弃、批评、孤独、愤怒……“好”人坚信只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总是替别人着想,避免冲突,就能减少或消除以上类似的消极情绪。这其实是一种防御信念,其影响是双面的:

你越是认定自己应该当好人,而不是真实的人。你就越会遭受怀疑、不安、恐惧、沮丧的纠缠和折磨。

“好人”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常识,那就是,消极情感本就是人类血肉固有的成分,生物学可以给出足够的解释。

在面对可能的伤害和攻击时,我们会做出防御反应,比如愤怒的情绪或攻击的行为。你不得不承认,忽视这些消极情感的表达是危险的。即使表面上我们否认了对他人的愤怒或怨恨,但是在内心里,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沮丧,还可能有头痛、胃痛、高血压等生理表现,甚至要依靠吸毒、酗酒等行为来安慰和麻痹自己。

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分明有某种力量要喷涌而出。

我应该郑重地告诉你们,这样的“好”人不止一个。深受取悦症折磨的人数以百万计。幸运的是,取悦者可以做一些改变以阻止取悦症的发展。

首先,我们得知道取悦症有不同表现,可以分成三大类型。

1. 认知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个认知型“好人”,那么你很容易深陷自我亏待的心态中,你取悦于人的动力在于思维模式:“我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我”。你坚持认为,别人的需求高于自己的需求,而你的自尊常与你为别人做了多少有关。你常把苛求的规则、严厉的批评以及完美注意的期望强加给自己,还渴望得到普遍认可。

2. 习惯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型“好人”,那么你会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你会为别人做很多,并且很难说“不”。很少给人“添乱”,很少给人派活儿,并且疲于招架、疲于应付。

3. 情感逃避型“好人”

对这一类型来说,取悦来源于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负面情感。别说真的和他人发生火药味儿的对抗和冲突了,单单是有这样的预感都会让你非常焦虑。这种“好”,本质在是一种逃避策略,意在保护自己,避开难以应付的情感。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好”人,或者你就是这样一个“好”人,这里有一些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尝试着使用小方法,将会给“好”人的生活带来改变。

想说“不”时别说“行”

拖延时间,不要马上做出回复。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预想更多的备选答复,并设想答复的可能结果,然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回答。

比如,“我需要考虑一下,等会儿给你回复好吗?”“我可能没空,需要确认一下时间,之后再回复你。”

巧用“三明治”技巧

将否定的答复做成“三明治”,夹在两层委婉或肯定的话中间。比如,“你能请我帮忙我非常荣幸,但是,我这次真的帮不了你的忙。非常感谢你能想到我,这对我很重要。”“你时我的好朋友,但我还是得告诉你,这事儿我帮不上忙,如果我能,我一定会帮忙,我想你会理解的。”

在使用这个技巧时,一定要保证你说的每个字都是你想说的,直接了当说明,不要让对方觉得,他应该再问问你是不是认真的。

折中方案

这是一种双方商定的妥协。你要知道,你是提条件的人。对方要么接受你的这种方案,要么接受你的拒绝。这样,你就一直保持着控制权。提出折中方案时,要将你的正面信息(你愿意/可以做什么)夹在两层负面信息中间。

比如,“很遗憾,我不能一整天帮你。但是,我可以上午有一个小时可以帮你。如果那样不行,我恐怕就没办法帮你了。”“我没有那么多存款,只能先借你这些,如果这样不行,那就不能帮你什么了。”

好人可以说“不”

“好人”之所以不敢说“不”,或许是ta预料到拒绝可能引起的消极情绪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好人”赋予“不”字太大力量了,以致于不敢使用它。允许自己说“不”,将帮你卸下肩头的重担。

这里有几句话想和这样的“好”人说。

你知道吗?你需要像你善待别人那样善待自己。

取悦别人,就是亏待自己。别再用“应该”和“必须”强求自己了,你应该为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负责。当你觉得自己需要做些改变的时候,那么要恭喜你,你已经知道它是一个“问题”,并愿意用有效的策略来实现自我改善和个人成长。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取悦者的信息,推荐阅读Harriet Braiker的《取悦症》,这将是你改变的第一步。

- END -

作者 | 墨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