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 目 所:总体规划三所 ▲ 协 作 所:市政规划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 ▲ 项目地点:山东省蓬莱市 ▲ 项目规模:1128.6平方公里 ▲ 完成时间:2019年 01 规划背景和重点蓬莱是我国北方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葡萄酒文化四大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蓬莱的区位条件 近年来,蓬莱全域旅游发展超预期,葡萄酒产业特色突出,城市发展动力强劲,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然而,曾经的“仙境”,正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第一,“蓬莱仙境”品牌享誉古今,但城市品质和旅游接待环境与之不相匹配,影响城市核心竞争力发挥; 第二,城乡发展动力多元,工业、全域旅游、葡萄酒产业三产融合形成差异化布局,但城镇化质量不高,全域空间管控方式与特色城镇化模式之间缺乏统筹协调; 第三,与烟台长岛全方位一体化、行政区划调整及烟大跨海大通道计划等带来诸多利好,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对空间布局带来挑战。 当前蓬莱面临的外部机遇 02 创新与特色本次规划适逢空间规划改革,主动应对蓬莱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挑战,探索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技术方法,及规建管一体化、突出公共政策属性的规划思路。针对以上三大核心问题和空间规划改革方向,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与特色: (一)系统集成,重塑蓬莱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品质; (二)旅游引领,探索蓬莱新型城镇化特色模式; (三)情景模拟,谋划弹性导控方法与区域协同的发展路径。 ◾特色一:系统集成,重塑蓬莱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品质 1. 整体保护“海市蜃楼、山海城阁”为核心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 历数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山水形胜、神仙文化、葡萄酒文化等为代表的悠久文脉,探究“山-海-城-阁”关系演变,突出 “山海城阁”、“海市蜃楼”两大主题, 建立多层次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传承中华“山水营城”文化基因,整体保护海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和空间形态格局。构建蓬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心双城,三片多点,一河两带”的总体保护框架。传承发扬神仙文化,复兴蓬莱古城、登州府城、蓬莱水城。 2. 打造“仙境海岸”国际旅游城市品牌 对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找差距,重点培育国际旅游核心功能、国际旅游服务功能和国际城市服务功能。蓬莱阁、蓬莱水城等龙头景区带动、绿道串联,从“景区旅游”到“景城一体”。打造“仙境文化旅游、葡萄酒文化旅游、滨海生态乡村度假”三核驱动,全域、全时、全人群的全域旅游产品集群。 3. 整体打造旅游城市多模式综合运营体系 考虑葡萄酒产业特色,按照“城市—特色小城镇—特色乡村/景区/酒庄集聚区—景点/酒庄”4级配置各类旅游服务设施。进行淡旺季交通流量情景模拟,化解城市交通与旅游交通冲突,形成同时服务居民与游客的交通网络。淡旺季弹性智能供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设分区订制化旅游城市特色市政基础设施网络。 4. 基于山海城阁整体格局、旅游城市功能与运营体系,构建海陆统筹的空间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新范式 实现海陆统筹的全域全要素管控。明确海域生态要素、划定海域保护红线、确定海域空间管制要求。 蓬莱划定的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左)和城镇开发边界(右) 将海岸线作为重要自然资源资产,提出分类管控、分段提升策略。严格保护自然岸线,控制港口、工业岸线规模,增加旅游景观岸线。构建山海相连,海域、近海地区、海岸线和陆域功能联动的滨海城市空间布局新范式。形成从海到陆“由慢到快、从城市到旅游”的分层化、分功能的滨海交通格局。 5. 重塑“人间仙境,葡萄海岸”城市特色风貌 营造“山海绿城,文化名城,人间仙境,葡萄海岸”的城市风貌。构建以“山海城阁” 为核心,北望长岛、南观酒庄的特色景观风貌框架。传承“山-城”、“海-城”、“城-阁”,强化 “城-(长)岛”、“海-(庄)园”关系。 蓬莱城市特色风貌目标定位 ◾特色二:探索蓬莱特色新型城镇化模式 1、探索葡萄酒产业与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城乡统筹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全域旅游导向的, “核心引领 特色小城镇 特色乡村片区”新型城镇化特色模式。 “核心引领 特色小城镇 特色乡村片区”特色城镇化模式 2、配合新旧动能转换和全域旅游,对工业、休闲旅游、现代服务、大农业等动力资源进行空间和基础设施的优化重组,形成多元城镇化动力的差异化格局。 3、探索全域旅游用地、葡萄酒庄用地弹性管控模式,支持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发展。 负面管控 正面鼓励:严守底线、先底后图,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高强度开发的旅游建设用地、酒庄用地不宜选址区域;明确分区管控要求,确定酒庄集聚区和多元旅游集群鼓励发展区域。分级提出酒庄地块鼓励发展的酒庄类型。 总量控制 分类引导:对全域酒庄总占地面积、酒庄建设用地提出上限控制要求。对生产型、度假型、综合型酒庄和葡萄酒小镇提出建筑用地比例、投资强度等分类建设管控要求。 引导形成全域旅游和葡萄酒产业特色下的“生产、生活、旅游空间融合”的新型三生空间。 ◾特色三:情景模拟,谋划弹性导控技术方法与区域协同的发展路径 1、应对高度不确定性,弹性预控未来发展空间。研判战略机遇投放时序,应对国际旅游城市转型发展和重大机遇跨越式发展两种情景,加强生态红线与中心城区远景空间结构两方面研究,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预留和控制发展弹性空间,明确弹性空间总量控制和启用条件、管控要求。 弹性预留烟大跨海通道及其影响带动空间。借鉴英吉利海峡铁路隧道,对烟大跨海通道上陆地点及与城市、高铁站、水库关系进行情景分析,预留龙山河廊道空间,及上陆点交通设施建设空间。预留未来影响带动区域发展弹性。 烟大跨海通道上陆通道空间及预控廊道空间 2、重点谋划与烟台和长岛一体化发展路径。实现与烟台、长岛空间一体、岛陆联动,旅游共建、景观联控,设施共享、预留接口。 03 规划实施情况☑ 规划于2019年3月经山东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为编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同步编制“总体城市设计专题研究”,引导滨海旅游城市风貌提升。 ☑ 以精细服务支撑规划部门的规划管理与审查职能。对同步编制中的《烟台市战略规划》等上位规划、相关规划,从蓬莱自身发展角度提出合理化调整建议;为下位规划提供技术指导。项目选址前期介入,以精细服务支撑规划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职能。 专家点评规划对于全域不同动力机制下城乡、产居关系及支撑体系的探索富有特色。针对烟大通道等有计划、无方案的问题,借鉴相关案例做足预留,为发展增加了弹性。 内容全面,成果完整。建议继续加深对城市文化的分析研究,突出“仙境”的文化气质;加强市域生态保护的研究,突出“仙境”的自然气质;在此基础上再叠加葡萄酒等产业与旅游业发展述求,形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