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方证

 华华YHBH0207 2019-05-20

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干姜,再加麻黄、半夏、细辛、五味子而成。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以解太阳之表;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内之寒饮,合之解表化饮以平咳喘,故本方为治疗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方剂。

【歌诀】小青龙本桂枝汤,去生姜枣加干姜。麻黄五味半细辛,外邪内饮治之良。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指明为外寒里饮证,这种情况用发汗治疗,表不会解的。而且还会出现许多变证:如有外邪故发热;激动里饮故干呕而咳喘;小便不利则少腹满,水停不化故或渴,水谷不别故或利;水气冲逆故或噎等,此宜小青龙汤主之。

〖按〗当表证未解而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或中风,在治疗时,都须解表的同时祛逐水饮,这样才能使表解,前于桂枝剂已多次说明,故不再赞述。胃中有饮本无渴证,今谓或渴者,这是由于小便不利所致,与五苓散证之渴同,故或渴、或利、或噎均宜读在小便不利、少腹满句之后;而或喘者,宜接于发热而咳句后。此以上为主证,或咳以下为客证。只要看主证在,不问客证有无,均宜本方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气冲饮逆故咳而微喘,外邪不解故发热,胃有饮故不渴,宜以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后则饮去胃中干,故遂渴,此为服药有效之验,故谓寒去欲解也。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倚息,即凭依于物呼吸之意。久有痰饮,复被风寒,呈外寒内饮证,造成咳逆呼吸困难,以至倚息不得卧,此证宜用小青龙汤治疗。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解读〗见大青龙汤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解读〗吐涎沫,指咳逆吐涎沬,暗示为小青龙汤证,治疗时反用下法,这样造成心下痞,对于这种情况,治疗仍宜用小青龙汤先治其咳吐涎沫,涎沫止后,再予泻心汤治其心下痞。

〖按〗涎沫即泡沫痰,为寒饮的证候,本条当指咳吐涎沬,为外邪内饮的青龙汤证。若呕吐涎沫,则宜半夏干姜散,若头痛者,则宜吴茱萸汤,此均为胃有寒饮而无外邪者,互参自明。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外邪里饮而致咳喘者。大学实习跟随经方家宋孝志老师治验1例,体验较深:王某,男,27岁,文化馆画家,1961年12月14日初诊。自幼患咳喘病,15岁以后加重,经西医多方诊治无效。

10月来本院治疗,前医以宣肺、润肺化痰方药多治无效,用黑锡丹过两亦不见效果。刻下症:喘咳重,不能平卧,不得已吞服麻黄素、氨茶碱以平喘。胸胀满闷,气短,痰不易咳出,吐白泡沫清痰,自感周身冷,小便频数,张口则口水流出,苔厚腻黄滑,脉沉细滑数

因患者满口诞水,故语言不清,却不时自语:“服热药后吐黄痰,则症可愈,若痰不出,将憋死矣!”精神消沉,痛苦万状。辨证为外寒内饮,予小青龙汤:麻黄10克(泡去上沫),桂枝木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2克,细辛10克,干姜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结果:12月21日来诊,述服药3剂感身热,吐痰爽快,喘减已能平卧睡觉,口水减少,说话清楚,仍小便频,舌苔黄腻除,脉稍滑不数。前方加杏仁10克,同时间服六君子汤。服1个月,咳喘缓解。

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虚寒性咳喘,但症偏于喘为主,如以咳为主多适宜半夏厚朴汤。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类方证

第2版

主编:冯世纶,张长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