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黄散(泻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通润山水 2019-05-20

泻黄散(泻脾散)

  • 泻黄散(泻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清散脾胃伏火。 

  • 泻黄散(泻脾散)主治

    脾胃伏火。症见小儿弄舌,口疮口臭,或唇干烦渴,舌红脉数。 

  • 泻黄散(泻脾散)方解

    本方原“治脾热弄舌' 。钱氏云:“脾脏微热,令舌脉微紧,时时舒舌”,故有弄舌之患。脾开窍于口,脾胃伏火,外侯应之,故发口疮口臭;脾火外蒸,故唇口干燥;伏火伤阴,则见烦渴;舌红脉数,正火热之候。

    原方以清、散二法泻除脾热。清脾者,以石膏山栀为主药,寒凉以清泻之,因心开窍于舌,弄舌者,乃心经亦热,用山栀者兼可清心火。辅以防风,取其辛散脾中伏火,虽为发散之药,但其性舒缓,故称为“风药中之润剂”。藿香芳香入脾,既助防风辛散伏火,而有 “火郁发之”之效,又可芳香辟秽,调中和胃,为方中補佐之药。用甘草,一可以泻火解毒,二可以甘缓和中,使散者不至迅散,清者不至骤清,缓行于中,以奏祛热之功。

  • 泻黄散(泻脾散)按语

    本方以口疮口臭、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慢性口腔炎、鹅口疮、滞颐、小儿发热、脑功能失调、妇人带下、睑缘炎等。如烦躁不安,加灯心赤茯苓;小便短赤,加滑石;大便秘结,加大黄;热重,加连翘银花;津伤,加麦冬石斛

  • 泻黄散(泻脾散)附方

    ①加味泻黄散(《医醇剩义》) 由防风葛根石斛石膏山栀茯苓甘草荷叶粳米构成。功能泻脾降火,滋生津液。主治脾有伏火,舌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②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  由炒栀子、煅石膏黄莲炒 )、生地赤茯苓、黄岑、灯心组成。功能清热泻脾。主治小儿鹅口,口舌生满白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