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 贾岛写诗喜欢推敲,受到唐朝大诗人韩愈赏识。贾岛在他的诗中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被人称为“诗奴”,他与孟效共称为“郊寒岛瘦”。 贾岛写诗苦吟,考进士和当官也很苦逼。他考进士屡试不中。他做官在唐文宗时被排挤,贬为遂州长江县主簿。唐武宗时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刚刚混个小芝麻官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五代的诗人孙晟等十分尊崇贾岛,对贾岛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 为什么说贾岛是“诗奴”。贾岛不论是行走坐卧还是吃饭,他都忘不了吟咏作诗。贾岛是写诗是勤能补拙的典型代表。不像李白见景能诗,挥笔成名篇。 贾岛曾因雨天骑着驴打着伞吟诗,忘记了回避,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晚上才放了。如果贾岛冲撞了喜欢作诗的大官,说不定还会升个一官半职。再作个门生,前途会非常看好。 ![]() 有一天,贾岛去登山找隐居在山里的朋友。到了半山腰他看到云雾围绕着大山,山上的青松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挺拔笔直,山上鲜花盛开,色彩鲜明,浓淡相宜,百鸟鸣唱,友人在山峰上的云雾里还未归来。面对眼前如诗如幻的景象,贾岛感觉宛若置身仙境一样。他顿觉身上有仙气围绕,觉得云雾里的朋友已经鹤发童颜,成为天上的佩人,情不自禁的吟起了诗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被贾岛写的欢快明亮,如同一幅色彩鲜明,充满了仙气的画面。松树下寻问童子的寻者,及童子的回答,仿佛让人看到寻者寻找的人已经走进了如梦如幻的仙境。那位隐者正身穿着一袭长袍,胡须飘飘,目光炯炯,脚步轻盈在快步的悬壶采药。 当寻者再问童子能不能把你师父找回来呀。童子用手一指说你看看这山上的云雾,根本找不到呀。 此时,松下的寻者,回答的童子不也是正在仙境中吗? ![]() 贾岛的这首诗极具艺术感染力,有色调,有山上自然的景物衬托。山上云雾中的郁郁青松,蓝天下悠悠走过的白云,让人看到了隐者的风骨,济世活人的高洁行为。 因为隐者和童子居住在这座大山上,所以他们心境恬淡,不争于市,不争于名,让野兽匿迹,狼吼走开。 贾岛在这首诗里表面上把这两师徒二人放在了仙境里。诗中隐含的诗意却是在写这位隐者和他的徒弟不争于市,不争于名,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和行为。点睛之笔隐而不露让读者自己去琢磨体会,让贾岛这首诗成为人们千古传颂的名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