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含脂病变的影像表现总结

 lhm4806 2019-05-20
1
局灶性脂肪变性

肝脏脂肪变性常见于过度饮酒、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症、使用某些药物等。它可以是弥漫性、局灶性或多灶性。局灶性脂肪变性偶尔会被误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这种局灶性脂肪变性通常发生于门脉周围、胆囊窝或镰状韧带旁肝实质,与此区域静脉回流有关。局灶性脂肪变性无占位效应,形态呈地图样,增强后与肝实质强化同步,反相位信号减低。

肝硬化患者,肝左叶及尾状叶局灶性脂肪变性(*),反相位信号减低,动态增强后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

2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FNH 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约 9/1000,男女比例约为 1:8。FNH 可能是肝实质对先天性血管畸形反应性增生,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常为偶然发现。病理上 FNH 由正常肝细胞、血管、胆管及 Kupffer 细胞细胞组成,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病灶中央为星状纤维疤痕,向周围形成放射状分割,肿块无包膜,但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晰。典型 FNH 表现为边界清晰肿块,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等-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等信号。肿块中央可见特征性疤痕,呈 T2WI 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性强化。

病灶内含有细胞内脂质为 FNH 不典型表现,影像上表现为反相位上病灶内信号减低,此种表现不易与肝腺瘤鉴别。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可能有组于两者的鉴别,Grazioli 等发现在延迟期超过 96% FNH 表现为等或高信号,而几乎所有肝腺瘤表现为低信号。

▲肝脏 FNH,病灶呈 T2WI 高信号,T1 同相位为等-低信号,反相位病灶内部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病灶中央疤痕呈低信号,延迟期病灶呈等信号,中央疤痕呈明显强化。HE 染色可见病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

3
肝细胞腺瘤 Hepatocellular adenomas

肝腺瘤是起源于肝细胞的良性肿瘤,多见于 15-45 岁妇女,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儿童和男性肝腺瘤罕见。肝腺瘤还与糖原贮积病、血色病、过度肥胖及长期服用合成类固醇、巴比妥类和雄激素类等药物有关。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表现为腹部肿块或腹痛。病理上腺瘤组织分化程度好,有完整包膜。肝腺瘤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它可能伴有严重并发症:约 20% 伴发瘤内出血,约 10% 可能转化为肝细胞肝癌,这种恶性变以男性多见,与肿瘤的类型有关,与病灶数目无关。根据基因型和表型特征将肝腺瘤分为以下 4 种病理亚型,转录因子 1(TCF1)基因突变型、β-连环蛋白(β-catenin)激活型、炎症型、未分类型。

  • TCF1 基因突变型:也称为编码肝细胞核因子 1a 失活型,典型的病理表现是肝腺瘤弥漫性脂肪变性,不伴有细胞学的异型性和炎性浸润。病灶 T1WI 呈等、高信号,反相位是病灶信号弥漫性减低,提示含有细胞内脂肪;T2WI 呈等、低或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期呈中等强化,不伴有门静脉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此型弥漫脂肪变的病灶与良性结节脂肪变及含有脂肪的 HCC 在常规影像上很难鉴别,明确诊断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 β-catenin 激活型:约占 15%-19%,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居多,此型腺瘤危险因素包括括糖原贮积病、摄入男性激素及家族性息肉病综合征。此种类型易发生恶性转化。病灶内不含有脂肪成分,MRI 化学位移反相位图像上信号无减低,T1WI 上为等信号,T2WI 上病灶相对于周围肝实质呈等、低、高信号,肿瘤内有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可以持续强化。

  • 炎症型:最多见,占 40%-55%,与肥胖、脂肪肝、酗酒有关,此型可以恶变为 HCC。此型肝腺瘤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为炎性浸润,血窦扩张,厚壁血管。肿瘤内有扩张的血窦在 T2WI 上表现为中等到明显高信号,或中央信号稍低、周围呈高信号环。T1WI 表现为低信号,化学位移反相位图像上无信号减低。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且持续强化到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周围非肿瘤区肝实质表现为脂肪肝,11% 患者病灶内局部可见微小脂肪。

  • 未分类型:约占 10%,此类无特定的基因学及分子病理学发现,也无特异的 MRI 影像特征。

肝腺瘤,肝内多发病灶,呈 T1WI 等低信号、T2WI 等-稍高信号,反相位上病灶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后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

4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CC 为肝脏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典型的 HCC 表现为快进快出。含脂肪 HCC 是指肝癌组织内有脂肪堆积和或癌细胞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为 HCC 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 HCC 的 20%。早期的 HCC 的脂肪变性多均匀分布于病变,CT和常规 MRI 序列检查常检测不到脂肪成分,但在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上呈信号明显减低。在晚期可在 HCC 中形成脂肪瘤样改变,在 CT 上可表现为 CT 值在-10~-40 HU 的低密度灶,在 MRI 上表现为 T1WI 及 T2WI 均呈高信号,FS 序列低信号的典型脂肪组织的表现。

▲肝 HCC,肝膈顶区病灶,呈 T1WI 等-稍高信号、T2WI 高信号,反相位病灶内部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后呈典型的快进快出。

5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AML

AML 常发生于肾脏,散发的肝脏 AML 少见,结节性硬化常伴有肝脏 AML。病理上 AML 有平滑肌细胞、血管及脂肪组织构成,三者比例不同导致 AML 不同的影像表现。AML 典型表现为 T1WI 高信号,T2WI 不均匀性高信号,FS 呈低信号,增强后早期呈不均匀性、持续性强化,病灶内部和周边可见强化血管。不含脂肪的 AML 诊断有一定的困难。

▲肝脏 AML,肝右叶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匀,呈 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边界清晰,反相位病灶内部可见小斑片状信号减低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门脉期造影剂流出,病灶内部可见强化血管影。

6
肝包虫病 Hydatid cyst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蚴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累及肝脏,该病主要流行于牧区,棘球蚴病分为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前者多见。临床症状多呈慢性经过,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灶增大,可出现腹胀、腹痛、黄疸等。

细粒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水样密度囊性灶,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囊壁较薄,囊壁钙化常见。母囊内出现子囊为该病特征性表现,内外囊剥离表现为飘带征,水蛇征等。肝包虫病囊内出现脂-液平面为少见表现。

▲肝包虫病,肝右叶病灶上部呈 T1WI 高信号,FS 低信号,代表脂肪;下部诚呈 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未见强化。▲

作者:天涯陌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