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伟天英 2019-05-21

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陶澍在嘉庆七年(1802)成为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但不久后就因为父亲去世回家了。此后的陶澍先后担任了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又在道光十年(1830)担任两江总督一职,他在职期间兴修水利设施,改善海运,还设立了义仓来应对灾年的压力。

陶澍先后娶了七房妻室,相传他的第一任妻子黄氏黄德芳是冒名顶替的。这则传言是清人梁恭辰《北东园笔录》里记载的,正史里并没有相关记载,但这则传言在当时流传很广,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陶澍本来是陶渊明的后人,他年少丧母,是父亲陶必铨辛辛苦苦将他拉扯大。他的父亲陶必铨很有眼光,早早地为陶澍定下了一门娃娃亲,而这门娃娃亲的对象就是安化的一位黄氏小姐。据说,这位小姐有着安化第一美人之称,因为这个称号,许多年轻男子倾慕不已,许多富商大贾家里的公子哥都垂涎黄小姐的美貌上门提亲。吴家也看上了黄氏的美貌,派人上门提亲。而吴家正是安化著名的富庶之家,和清贫的陶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氏的父亲贪恋这大笔钱财,想要悔婚,黄小姐也爱慕虚荣,想要嫁给吴家享受荣华富贵。只有黄氏的母亲更加喜欢陶家,认为这样的书香世家更加合适。但是在巨额的财富面前,黄氏和她的父亲已经昏了头脑。更何况,陶澍当时不过是一个不知道日后能不能飞黄腾达的读书人,以后能不能考上进士还是一个未知数,万一没考上,陶澍顶多在乡间做做教书先生,黄氏才不愿意嫁给在一个教书匠,以后受苦挨饿。

黄家的这对父女非要悔婚,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之下,悔婚是一个极其不道德的事情,不仅影响女子的声誉,还可能对整个家族的名声造成影响。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陶家怎么可能答应悔婚呢?就在黄氏父女陷入两难境地之时,黄氏的贴身丫鬟站了出来,提出可以由自己代替黄氏成婚。反正陶澍从未见过黄氏,嫁过去的黄氏长成什么样也无所谓,黄氏的母亲喜出望外,立即认这个丫鬟做了义女,对外则宣称这是他家的二小姐,并将准备给黄氏的嫁妆都转交给了这个丫鬟,这个丫鬟就是后来陶澍的原配夫人黄夫人黄德芬。

嘉庆三年(1798),陶澍与黄德芬完婚,后来的黄德芬也向陶澍说明了他们李代桃僵,姊妹互换的事情,但是陶澍并不在意,反而对黄德芬十分满意,就这样,黄德芬安稳地在陶家留了下来。正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谁能想到,仅仅四年后,陶澍就大翻身,考上了进士呢。从此之后,陶澍一生的仕途无比顺畅,他也一路高升,连任显赫要职。那么当年嫌弃他的黄氏怎么样了呢?黄氏嫁给吴家之后,才发现吴公子简直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有一次吴公子带着人去打架,居然被打死了,黄氏就此守寡,吴家老爷也因为儿子的去世大病不起。中权旁落,吴小姐没有了丈夫和公公的庇护,在吴家生活得苦不堪言。

陶澍听说这件事后,心生怜悯,还向黄氏送去了五十两银子,黄氏拿到银子之后,知道了曾经的贫苦读书郎如今已经飞黄腾达高居显要,自然是悔恨不已。没想到,就这五十两银子不久后还被人偷了去,精神崩溃的黄氏最终自杀了。《北东园笔录》中记载:“怜黄女在窘乡,赠之五十金。黄女愧悔欲死,口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旋为偷儿窃去,忿而自缢。”黄氏的下场可谓是凄惨不已。

年少的清贫不能代表未来的成就,陶澍就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从清贫读书郎到显要官职,这都是陶澍努力的结果。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追名逐利,而忘记了一些更加重要的东西。金钱固然重要,但一时的钱财无法长久,你不能找到有鱼的那个人,而应该去选择会捕鱼的那个人,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