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02 发布于北京

陶澍(shù)在嘉庆三年(1798年)时,还是湖南益阳市安化的一个穷秀才。陶澍大婚时,洞房花烛夜里发生了一件让他很难堪的事,当他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大吃一惊,新娘子告诉他,自己并不是他要娶的黄家大小姐,而是黄家的一名丫鬟。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如果换了其他人或许会把黄家闹个天翻地覆,可是聪明的陶澍并没有这么做,他的做法很明智,不但让自家保全了脸面,还让后来的黄家大小姐悔青了肠子。

陶澍有多聪明?

历史上的陶澍,字子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元月17日)湖南安化县(现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村,自幼家境贫寒,倒也算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陶必铨是个教书先生,闲暇时就带着陶澍在家种地,过着耕读的生活。陶澍从小就很聪慧勤劳,热爱学习。

他6岁左右就开始砍柴、放牛、打渔(“公起寒微,渔樵耕读”);7岁时跟随父亲远走长沙,到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学习理学和汉学;11岁就能巧答各种对联,脑子反应神速;12岁就能写八股文,智商超群,被邻里坊间称为“神童”;16岁时参加县学考试,被录取到县上的学校读书。

陶澍到了订婚的年龄,有了定亲对象黄小姐。黄小姐长得十分漂亮,家境殷实,比陶澍的家庭条件好多了。黄家看上了书香门第的陶澍,认为陶澍爱学习有上进心,是个不错的潜力股,尤其黄妈妈对这个未来女婿是十二分的满意;陶家认为自己属于贫寒之家,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何况还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两家各有各的打算,经过媒人撮合,很快正式结为儿女亲家。马上就要到了结婚的日子,可是却冒出了个第三者,邻村有个吴公子看上了黄小姐。

吴家是周边有名的富有人家,吴家少爷的老婆病死了,吴少爷看上了黄小姐,打算娶她续弦。

可是当吴老爷打听到黄小姐已经许配了人家时,吴家并不死心,认为自己有的是钱,这事好摆平。

他不惜重金托媒人找到黄家,向黄家承诺,只要黄家毁了和陶家的婚约,他马上明媒正娶黄家大小姐,保她一生荣华。

嫌贫爱富的黄老爷立刻就同意了吴家的婚事,黄小姐本人也决意另嫁吴少爷,只有黄妈妈比较守信,她一听,马上表示拒绝,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悔婚,一家人争执不下。

这时,黄小姐身边的一名贴身丫鬟站了出来。

这小丫头是个勤劳踏实的机灵女孩,能说会道,遇事有主见。她和黄小姐年纪相仿,长相也不比黄小姐差,她虽是个丫鬟但和黄小姐情同姐妹,黄老爷和黄夫人也待她不薄。

当她看到黄家父女悔婚的态度很强烈,认为黄家如果正大光明悔婚,定会在乡邻间留下坏名声,陶家是有骨气的正派人家,怎会甘心受这种屈辱?说不定一纸诉状将黄家告上法庭,到时吃亏的就是黄家。

另外,她分析吴家公子本身就不是啥好人,明知道人家姑娘已经订婚,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就来破坏人家,这样的人太自私,没有道德,早晚得出事,她本人作为黄小姐的贴身丫鬟,小姐出嫁自己自然也会作为陪嫁丫鬟跟去,将来也不会有多好的命运。做对事赢一次,跟对人赢一生,无论如何要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对的人。

考虑到这些,小丫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既能为主家排忧解难,还能让黄小姐满意,更能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归宿的好办法。

面对僵局,丫鬟说自己愿意替黄小姐嫁给陶澍以解主人之忧的话。黄父一听大喜,觉得这办法很完美,这样自家即保全了名节也为女儿找到了如意郎君。他马上让为丫鬟改名换姓为黄德芳,正式认这名丫鬟做了自己的女儿。

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假黄小姐嫁给了正准备进京赶考的陶澍,而真黄小姐嫁给了吴少爷作填房的事儿。

新婚夜,当陶澍听到假黄小姐的“坦白后”,他判断出这丫头通情达理,聪慧,仗义,而且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真诚,她生活在底层,勤劳能干,没有大小姐的造作,正是自己要找的知己,是难得的好妻子,所以当他知道真相后并没有去找黄家讨说法。

他决定接受上天的安排和黄德芬共度此生。于是,一场“姊妹易嫁”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陶澍不仅没有嫌弃自己的这个妻子,反而对她十分尊重。

黄德芬和陶澍同岁,也是出生在乾隆己亥(1779)年,婚后勤俭持家,夫妻恩爱,陶澍对自己的岳母黄老夫人一直当亲生母亲版孝顺,黄德芬被朝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共生有三女,名字皆被载入史书。

长女瑞姿才貌双全,嫁给了在翰林院编修书籍、原任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侍郎、江南学政、崇祀名宦、湘潭周系英三子、分发两淮盐库大使讳贻朴;

次女琼姿是个孝女,从小孝顺父母,13岁时得知母亲的病需要肉做药引子,就忍痛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和药,使母亲的病痊愈,嘉庆帝亲自下旨表彰,称其为“孝女”,给银建坊,适直隶澧州学训、导岳州巴陵县教谕、本都王可权子、邑增生育耀;

三女佥姿,适嘉庆己卯科进士、户部贵州司员外郎、长沙彭永思子、候选通判、道光乙未科顺天乡试举人申甫。

成家后的陶澍在事业上平步青云,家有贤妻一切顺风顺水,清嘉庆七年(1802年)陶澍考中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不久升任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

到了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

尽管黄德芬没有为陶澍生下儿子,陶澍仍然对她恩爱有加没有丝毫的嫌弃。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后代,黄德芬支持陶澍再娶。陶澍续娶了贺夫人,生下5女4儿,可惜所有儿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又娶了张夫人,可惜只生了1个女儿。她又娶了刘夫人仍没儿子,后来他又娶了卢夫人,生了3个儿子都夭折了。陶澍都54岁了,还没有儿子,黄夫人没有放弃,她当家作主让家里的的丫头张氏给陶澍做妾,终于生下了儿子陶桄,陶桄平安长大,陶澍终于有了自己的血脉,唯一的独子。

黄德芬享尽荣华,活到道光甲辰(1844)三月三十,终年 66岁,按照清朝封赏惯例,封为安人、晋封宜人恭人、诰封淑人、例晋夫人、诰封一品夫人。

而那位真的黄小姐人品太差,出嫁后的生活不尽人意。她的婆家太势力,待人刻薄,在一次和姓曾的人夺财产时她丈夫吴少爷被打死了,不久公公也死了,由于吴家为富不仁,得罪仇人太多,邻居都不愿帮助她。黄小姐无儿无女遭人欺凌,家里的财产都被族人搜刮干净,生活一落千丈,终日以泪洗面。

黄德芬作为黄小姐的义妹,做人不忘本,她时不时去看望黄小姐,陶澍知道后可怜黄小姐的遭遇,让夫人拿50金帮助黄小姐,又出钱为她买房子居住,提供她的一日三餐及生活开销。

黄小姐的日子过得凄风苦雨,但她不舍得花这50两金,终日羞愧抱金痛哭,结果被小偷偷走。当她得知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阅军营后要回安化省亲时,黄小姐羞愧难当,自知无颜面对陶澍,上吊自杀,被邻居救下,在陶家庵堂当了尼姑,代发修行。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见, 很看重陶澍的才能,三天两头亲自接见他,每次长达两三个时辰。君臣关系良好,无话不谈。

陶澍曾在日记中载,道光听他谈自己的童年和家乡,谈父亲陶必铨……道光还在陶澍家的祖屋亲笔题写了“印心石屋”的牌匾相赠,足见对陶澍的盛宠。

左宗棠在醴陵县学馆教书时就把“江南第一才子”陶澍作为自己的偶像,24岁那年他中了举人,终于见到了61岁的陶澍,二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到深夜,成为忘年交。

再见左宗棠时,陶澍指着总督衙门中自己办公的椅子说,将来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并为自己的独子陶桄向左宗棠求亲,二人皆大欢喜结为儿女亲家。左宗棠对陶桄视如己出悉心培养。有了陶澍的引领,40年后,左宗棠也如陶澍所言坐上那把椅子。

陶澍除了与湘西三杰左宗棠关系好外,还与曾国藩 胡林翼关系密切。陶澍还将自己的五女儿和7岁的胡林翼定了娃娃亲。 

道光十八年(1838年),陶澍突然中风,第二年病逝于两江节署,享年 62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并祝名宦祠,於海州建专祠。

陶澍娶假黄小姐一事,清朝文学家梁恭辰在其《北东园笔录》的初编中卷六——《陶文毅公》一节中的《陶文毅公之婚姻》有记录:

前两江制府安化陶文毅公……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有富翁吴姓者闻黄女姿色,谋夺为其子继室,以厚利啖黄翁。黄顿萌异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黄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吴之富意已决。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适穷生家。有养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许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诰命者也。后吴姓恃富又占曾姓田,两相仇斗,吴子被殴死,吴翁亦继卒。族中欺黄女寡弱,侵吞其田产殆尽。时文毅已贵显,以丁外忧,归里始悉其颠末,怜黄女在窘乡,赠之五十金。黄女愧悔欲死,日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旋为偷儿窃去,忿而自缢……

然而,此事真假待考,究其原因一是正史没有记载,二是孤证不立。不过这事流传甚广,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就算只是一个传说,那也是能给人启迪的。

陶澍娶假的传奇经历,我认为,大大讽刺了那些贪图眼前富贵的鼠目寸光的人,告诫做人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将格局放大将眼界放宽,多注重德行,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哪怕条件再艰苦也要追求上进,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金子终会发光的。那么,您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