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秀才娶地主女儿,却被地主用丫环调包,多年后丫环成一品夫人

 老大姐嗨 2022-06-14 发布于山东

清朝乾隆43年,湖南益阳安化,有个儒生陶必铨,在村子里私塾馆做教书匠,他在十里八村很受人敬重;他的儿子陶澍酷爱学习,每日沉沦在书海史籍中,同村的黄财主见这孩子很有志向,主动上门求说订个娃娃亲。

陶澍父亲陶必铨自然很高兴,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陶澍到了会考年纪,连续参加两次科考皆不中。

黄财主觉得自己看走了眼,加上女儿不愿意嫁给穷书生,就动了悔婚的心思。不过村里村外总能见面,悔婚名声不好听,就在他为难犯愁时,丫鬟愿意代替小姐出嫁。

陶家高高兴兴的把新媳妇迎进门,全然不知所娶新媳已被丫鬟掉包。

文章图片1

一,欢喜结亲家

黄财主本名叫黄崇榜,在当地是个不大不小的富商;由于清朝时期商人的地位不高,他一心想给家里的独女千金,找个书香门第的书生做乘龙快婿,一来二去看中了陶澍,虽说陶家有些贫匮,却世代为儒,陶必铨还中过举人,在安化实实在在是个书香门第有脸面得人家。

黄崇榜看中陶澍这个小读书郎,为的是押中他前途可期这块宝,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两家一拍即合各自请了媒妁,互相递了孩子们的生辰帖子,择定良辰吉日,就给孩子们订下“娃娃亲”婚约,剩下来的就是等时间,只要未来科考时姑爷金榜题名,自然是光耀门庭,到时喜结良缘喜上加喜。

小书生陶澍读书读出颜如玉,自是心生欢喜;不过读书下功夫的同时,心里有了几分杂想,俩家离得不远,有时在河边游泳玩耍,小伙伴看到黄财主大陶澍三岁的女儿,就会逗逗小陶澍:“大媳妇、大媳妇。”

光阴如梭,时光飞逝,很快陶澍就到了会考的年纪;乡试、省试、会试时,陶澍将平日所学尽展所能,一层层过五关斩六将,不想,最后连一榜都没过,就被打回了原籍。

文章图片2

黄财主听说女婿落榜,成绩不怎么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觉得自己“打了一生大雁,却被雁啄瞎眼。”

这分明就不是一个读书的料,还想什么光宗耀祖?自己女儿嫁过去,将来弄不好,女婿就是子承父业,做一个穷教书匠,他可不想让富贵千金落成教书匠的老婆。

黄崇榜思来想去不愿意女儿未来跟着陶家受穷,正思量琢磨犹豫的阶段,一个姓吴的富商来找黄财主,他希望俩家能结秦晋之好。

同为生意场中的人,话语投机志趣相同,如若联姻一定是“锦上添花。”

文章图片3

黄崇榜当时也没敢回话,毕竟自己的女儿已许配给了陶家;当时三媒六聘奉父母之命的礼仪一样不少,自己没理由无端悔婚。

擅自撕毁婚盟,日后会成为大家闲言碎语的话柄,街里街坊的以后出门颜面无光,在生意场也会被大家认为,是没有信义的人。

就在他抓耳挠腮愁眉不解,不知如何是好时,家里女儿的丫鬟却站出来,她说:“老爷,如若您不嫌弃,把我顶着小姐的名,嫁给陶家吧。”

黄崇榜惊讶的看着丫鬟,这小丫头这主意不错,他催促丫鬟:“你继续说。”

丫鬟缓缓地说道:“您收我做义女,给我起个名字,就说我是您的女儿,嫁给陶家,不仅保住了您的颜面,也可以给小姐找个好人家。”

黄崇榜连连点头,说:“这个行,这个行。”

按照和陶家订下的婚约日期,黄崇榜把“女儿”黄德芬,体面的嫁给陶必诠家里。

“小姐”黄德芬嫁进陶家门,贤惠勤快,说话很有进退,敬上怜下,大方体面,让一直忐忑不安陶家,把拎着的心一下放进肚子,陶必铨认为这是祖上烧了高香,娶了这么好一个大户千金,陶澍也在新婚后,重整精神再做会考的准备。

文章图片4

二,再落第知耻而后勇

识大体的黄德芬,非常鼓励夫君参加会考,每天早早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和家里人收拾利索杂事后,就把陶澍学习的书籍用品都在书房放好;娶了媳妇的陶澍也很下心,每日头悬梁锥刺股的用功学习。

陶澍在平常帮助父亲照看私塾,教育解惑后学中,把自己的功课放在首位,他不仅把各种资料整理收集好,还尽可能的通读研学,这样陶澍所涉猎的书籍范围扩大了不少,他的知识扎实、稳固,上贯古今下达当世。

陶必铨夫妻看着小俩口如此懂事,心里别提多舒坦;不料,真是好事多磨,在会考时,陶澍竟然再一次名落孙山,看着榜上寂寂无名,陶澍心情备受打击,他一度彷徨无志,自己都觉得:“命中没有莫强求。”

文章图片5

悔婚的黄崇榜听说“前女婿”,再一次落榜,则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把女儿嫁给陶家,是多有远瞻的英明抉择,乡邻嘴里议论纷纷,让陶家人颜面无光。

落榜后的陶澍灰心不已,他恹恹垂头的丧气情绪,被妻子黄德芬看在眼里;她没有打击丈夫的信心,反而倍加鼓励陶澍不要轻易放弃。

甚至这个没读过什么书的丫鬟,还把现学的名人故事,鼓励丈夫,她说:医圣李时珍三次落榜,奋发后起而中,大诗人韩愈屡考屡败,最后成为八大家名人。

陶澍听黄德芬举出的名人例子,就夸黄家小姐有见地;然后,不再垂头丧气而是知耻而后勇,每天读书到很晚也不肯睡觉。

上天不亏奋发人,在嘉庆帝执政的1802年春,皇帝忽然开恩放榜,要多找书生入仕,陶澍也在这次会考中幸运地中了榜。

文章图片6

陶澍科考的成绩以进京参加进士会试,成为全国第63名傲立湖湘;四个月后,又参加殿试,他的成绩发挥的更好,一下进入二甲第15名;朝考时,皇帝亲试,嘉庆帝将他钦定为第55名,这个成绩在安化县是从来没有过的。

1804年的二月,陶澍被选入翰林院钦赐庶吉士;在1805年四月,又被任命为编修等职责;这下陶家贫凭子贵一仕冲天,在安化县成了巨大新闻,到皇帝身边给皇帝编写修改书稿文书,这可是千载难出的贵人啊,此时,悔婚的黄家成了众人嘴中的笑柄。

就在陶澍仕途大开,准备大展宏图之时,父亲陶必铨却因病去世;陶澍向朝廷请了长假,在家里丁忧守孝三年。守孝期,他在澧阳书院做代课主讲,专心培育桃李,授课解惑认真负责,他的学生们都非常仰慕老师的才华。

文章图片7

陶澍在澧阳滞留时,写下很多游历诗篇,其中:《嘉山怀古》、《舟过安山》等,都被收入到当地的:《直隶澧州志》中,及《陶澍集.诗文》里。

陶澍的才华被当地湖湘学子奉为杰作代表,诗词广为传诵在学子们的课业中。

对于推崇陶澍的诗文之举,学者们如是认为,他的诗文格调高昂、矩阵开合大气扩展、诗词中的意境气象恢弘,英雄气概豪壮,还有干气义薄云天积极、乐观的精神,都是它作为楷模宣扬效仿的地方。

陶澍1809年从湖南再回到京师,仕途更加顺畅起来,皇帝钦命升任他为御史,调任山西布政司、四川巡抚、安徽、福建等省总督;一个没有靠山的小县城儒家子弟,到了道光十年,就得到重用,又一路提到两江总督,治辖富庶区域,可见道光皇帝对他的认可。

文章图片8

陶澍个人秉性使然,职责作风:肯干、敢干、会干;他主张大兴水利,将河道旱季疏通,确保老百姓汛期粮田的安危;灾荒之年,他亲力亲为负责筹建义仓,留做灾荒年救民之命的保障。

他在用人上,任用贤者;像后来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包世臣、贺长龄等,都曾是他信赖的智囊团,倾囊相授出谋划策助他治理两江经济,提高税收,充实国库;引入的漕运,在近十年的经营中,促进了江南水道两岸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皇帝的库藏,增添了不少真金白银。

他在任内还负责督办海运,两江盐商海阳、等沿海地区,都是控制盐业富可敌国的商人势力范围,他们雄厚的实力人脉的广大,很是抗拒陶澍督办盐运事宜,他的控制打击了这些盐商,和政务官员互相勾结的利益链,将朝中积弊得以逐步肃清。

他的功劳深得嘉庆和道光两任皇帝信赖,在道光年间他成了朝中顶梁支柱。

文章图片9

三,千掐万算不如老天一算

眼看着陶澍这边仕途顺畅的像扯了风帆一样,悔婚的富商黄崇榜,后悔的肠子都青了;他千算万算算不出:“前女婿”前程似锦,肚腹所藏无处可诉,只能感慨自己眼瞎心浊。

他的亲生女儿自嫁给吴富商,家道日渐衰落,女儿的日子也从千金小姐坠落成了落魄的“凤凰。”

黄财主难以抑制心态,常常埋怨自己狗眼看人低,遇事经不住考核;按说做生意的人,都懂得投资会有个回报期,或者有赔有赚;怎么选个女婿两次没考中,自己就急的颠三到四扛不住了?

“哎!”只能说黄家命中没有这乘龙贵婿,说什么也晚了,这天底下就没有后悔药啊!

反而是黄家这替小姐嫁过去的丫鬟“黄德芬,”在陶澍二次没考上,就告诉他自己不是真正的黄家千金,只是老爷想悔婚,碍于面子用以掉包的丫鬟,如果陶澍不愿意,可以把她休了,重娶其他人家的千金。

文章图片10

陶澍知道实情后,并没有责怪丫鬟妻子,他决得这个结局很不错,妻子虽出身寒门,却知礼节孝顺贤良,勤劳能干是个良家妇女,也就不在意妻子是冒名顶替的。

后来陶澍一路提升成为皇帝的红人,丫鬟黄德芬还是劝他几次,希望他再娶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陶澍因为无后为大慢慢是有一点动心。

陶澍后来确实又娶了侧室,由于幼儿夭折,陶澍只能一发不可收拾的娶到第七个妻妾;这些内眷一共给他生的众多女儿,很多都幼时夭亡,这让陶澍内心总是有些许不畅。

而真小姐嫁给吴家后,夫家仗着家大业大欺霸乡邻,在和一户姓曾的人家争抢田地时,其丈夫竟被曾家打死。

吴家剩下的田产房屋,靠着黄氏一个寡妇怎能支撑得住?

吴家原本在同族中也没有好名声,慢慢被本族人把家产都算计吞并没了。

怕吃亏、吃苦的黄德芬,从此过得潦倒不堪;陶澍丁忧期间,在书院教书听说了她的近况,深怀怜悯陶澍给她送去五十两纹银度日,黄氏拿着陶家给的银子羞愧难当,痛哭失声悔不当初。

穷日子过怕了,这五十两白银,黄氏怎么也舍不得花,就好好地收藏起来。

然而还真应了那句:“天漏偏遭连阴雨,”的话,就是藏着,银子也被贼给偷了去,黄氏觉得路无生途,想不开自缢身亡,一个嫌贫爱富的富家小姐,落个如此凄惶的下场,让人不得不感叹:“做人要善良,留下一线荫子孙。”

文章图片11

四,英年早逝皇帝失股肱

正当陶澍为官之道越来越成熟,管理思想和目光越来越有成时,刚满60岁的陶澍,因劳成疾因重成珂,于道光十九年,病逝于两江官署。

陶澍死后,道光皇帝调用大臣时,真心感觉少了股肱之臣,对两江总督和水利上的官员,重新任命都觉欠缺不如意。

文章图片12

为此,道光皇帝很是怀念陶澍的得力,在他去世后,又追封陶澍为:“太子少保。”并在江苏东海县为他设立功德祠堂,让自己心爱的大臣尽享香火祭祀。

道光皇帝不仅敕封臣子,还爱屋及乌封赏了陶澍的妻子为一品“诰命夫人”,陶家尽享皇帝厚爱,光宗耀祖,门楣生光。

文章图片13

后来,陶澍的一生所为,尽被载录史册《清史稿》中,里面给予陶澍的评价是这样的:“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等,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务愧焉。”陶澍被后人誉为湖湘名臣,他是当之无愧的。

陶澍在用人上,大体上也是比较注重老乡观念的,他后来帮助引荐的有:左宗棠、胡林翼、魏源,都是湘人中的有才能人。

他会因才推荐,使一大批湖湘有学之士,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得以施展拳脚治国理政,在后来,成为清朝的顶梁重臣,左宗棠安邦扩展疆土的建树,都离不开陶澍的早期提拔。

陶澍性格耿直,用人敢于不避嫌,也是湘人性格中火辣辣的一大特点,无论在人间烟火,还是在宫庭朝堂,皆是如此。

文章图片14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