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那些所谓的“英雄”远点

 三毛99 2019-05-21

近日,有演艺界中大腕被人翻出旧事,说曾在演出中对英雄有调侃之语,是为大不敬,因此被列入“艺德低下”之类,几欲灭之。

可见,在当下的语境中,“英雄”二字确有通天之能,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何谓英雄?

看词语解释,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合在一起,就是指才能勇武、品德高尚的人。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按我的理解,英雄就是特牛X的人,就是很不一般、具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

既然英雄这样牛X,自己肯定当不了英雄,只能是一介草民,默默无闻度时光苟活于世耳。

知道自己当不了英雄,所以,老夫对那些“高大尚”的英雄或英雄的光辉业绩,一向是敬而远之。因为老夫明白,如果普通人和英雄黏糊在一起,通常结局都不会太好,一不留神,就成了成就英雄的“垫脚石”、“铺路砖”,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张巡算得上是青史留名的大英雄,到现在仍为人敬仰。当年他死守睢阳城,城中粮草不足,他就杀掉自己的爱妾让士兵和青壮年充饥。

张巡成了大英雄,他的爱妾因为离他近,最终成了军粮。

不仅张巡的爱妾成了张巡英名的铺路石,就是睢阳城中的老弱妇孺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张巡率兵进入睢阳城时,城中百姓有四万多人,城破离开时,只有四百多人侥幸存活了下来。史书记载:“公守睢扬,皆城孤无援,贼攻围既久,城中粮尽。食茶纸;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张公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后戮城中妇人老弱,食三万人。”

张巡的事不是特例。纵观历史,和英雄相伴始终的,大多是无尽的杀戮、流血,是累累白骨撑起一个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乱世出英雄”的真谛”。就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为魏504万,吴256万,蜀128万,合计890万,与东汉时期5000万人口比较,消亡十之八九。当我们在影视中津津乐道关公“千里走单骑”,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孙刘联军火烧赤壁这些千古传颂的故事时,背后是多少小民的血泪生死啊。

成吉思汗到现在也被很多人看做英雄,无他,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成吉思汗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他和郭靖吹牛:“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没想到郭靖这个傻子竟和老夫一样死脑子,不会顺杆爬,反怼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一下把成吉思汗气得肝疼,一张脸全成蜡黄。

那些和成吉思汗同时代的人,无论是敌是友,最终都用他们的鲜血和白骨铺就了成吉思汗的英雄之路。

当然,也有人不愿当英雄,愿意当 “ 懦夫”。刘备进攻四川,兵临城下,眼看成都不保,当政者益州牧刘璋打算投降。大臣董和说:“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刘璋回答道:“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刘璋确也没当上英雄,以“妇人之仁”流传于后世,可他治下的老百姓都得以保全。  

元末群雄争霸,当时的吴王朱元璋围攻诚王张士诚的首府苏州,年载有余,张士诚见城中粮余渐尽,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杀人为食的恶事,几次突围均未果,最终城破被俘,趁人不备上吊自杀,终年四十七岁。

明代太仓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高皇(朱元璋)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 ”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这段话,前半部分肯定是敷衍之词,后一句,当是苏州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由此可见,普通老百姓,如果有可能,还是别和那些动不动就以英雄自居,老想干出些惊天动地、青史留名的大事的伟人待在一起。     

《射雕英雄传》通过郭靖的口是这样定义英雄的:“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真英雄者,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