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择日造钩

 雷渠梁 2019-05-21

·

总95题


古人在端午造镜(见:鲁迅问镜 ),也在端午节制造带钩。

端午制出的带钩与铜镜一样,也有相似的铭文,也就应当有了辟邪的用意,这样的带钩有传世品,考古也确有发现,而且也有了一定数量。

首先要提到的是,清代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十著录的一件 “丙午神钩”,全铭为 “丙午神钩君高迁”,钩嵌金银丝,钩身作鸟喙神人抱鱼之形,钩首作兽面状。同时著录的另一件带钩铭为 “丙午钩君高迁”,铭文简略,意义相同。

其次是山东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藏的一件,“钩尾镂一鹰鸠头,头戴长冠,肩部伸出长爪,抱住一条上下可以活动而不能脱落的鱼”,背面有银丝镶嵌的铭文 “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 九字。也还有其他一些丙午铭带钩,不过并不是这种神人手抱大鱼的造型,也值得关注。

汉代 “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 铭带钩

山东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藏

汉代 “丙午神钩君宜官” 带钩

发掘出土品中,也陆续见到几件神人手抱鱼带钩,一般也都有 “丙午” 字样铭文。如1965年河北满城北庄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带钩,“钩体上浮雕一鸟首人身的怪仙,手抱鱼立于水波之上”。这怪仙酷似鸱鸮,尖喙衔住鱼吻,脚踩一蟾蜍。带钩背部有错银铭文九字:“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

又如1974年南京西岗西晋大型砖石墓出土的一件铜鎏金带钩,也铸成 “神兽食鱼” 状,只是未详有无铭文(南波:《南京西岗西晋墓》,《文物》1976年3期)。

远在东北的吉林榆树县刘家乡也出土一枚东汉错金银铜带钩,钩身作鸟喙神人,双手抱鱼,腹面错金铭文 “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


 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吉林省榆树县刘家乡

这一型带钩近年来又有三次较重要的发现,一在重庆云阳县旧县坪,一在湖北郧县李营,一在河南洛阳。郧县李营出土的神人抱鱼铜带钩属三国时期,钩背中部钮前有篆书 “丙午神钩位至公侯”八字。


三国 “丙午钩”

湖北郧县李营

2006年重庆云阳旧县坪遗址发掘到一件错金银雕镂铜带钩,钩体镂雕一神人,鸟喙带翅,双手抱一鱼,背面有错银隶书铭文一行:“丙午神囗手抱鱼位至公侯”,时代推定为西汉时期(唐冶泽:《重庆三峡库区新出土神人手抱鱼带钩考》《中原文物》2008年1期)。

洛阳曹休墓也出土了一件这样的带钩,从公布的图片看,也属于神人抱鱼带钩之类,但正式报告还没有发表,有媒体提到上面有铭文,推想一定会铭有类似“五月丙午”字样。

唐冶泽先生由研究云阳县旧县坪神人食鱼带钩入手,认为相关的几件类似带钩上的神人都是鸱面、鸟喙、双翅,两手抱鱼,文字也都相差不多,“应属同一时代的产物,都是西汉时期所铸”。时代可能还不能这么笼统认定,属于三国和西晋时期的也有,如曹休带钩和南京西岗带钩。

唐冶泽先生特别注意到带钩手抱鱼的造型,认为带钩上的这个神人属于形象凶恶者,都具有镇邪驱魔的用意。

带钩上的神人就是传说中尧时 “四凶” 之一的驩头,其原形为鸱鸮,既能避邪,又能避兵;其手抱鱼形,既是驩头的特征,又有趋吉的意义,应为当时武将所佩之物,其铭文也是一段吉语祝辞。

出土“丙午” 铭文带钩中,也有部分并不作神人抱鱼之形,如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错金铜带钩,大体为琵琶形,自铭 “永元十三年五月丙午日钩”。又见江苏泰州新庄东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铜带钩,也作琵琶形,用金丝为铭曰 “五月丙午钩”。

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有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

《史记 · 孟尝君列传》记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田婴以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也有类似说法,“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宋徽宗赵佶据说是五月初五所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在端午日造钩,也有辟邪的用意。当然这些铸铭多有明确表达封公封侯追求的,那一时代的励志口号是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表现在钩与镜的文化上,是一点儿也不含蓄,一点儿也不隐藏的,人们要将出将入相的理想明明白白地铸刻在坚硬的铜器上,而且想着还要昭示日月鬼神,那也是一种时尚一种酷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