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仓位管理很重要吗? 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凯利公式:仓位=(赔率×赢的概率-输的概率)/赔率 这个数学公式用来衡量,在出现什么样的机会时,应该下多大的赌注,才能利益最大化。 凯利公式告诉我们一点:投资的仓位,取决于赔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你有多大的把握赢,那就要下多大的筹码。 例如,用抛硬币来做一个游戏,以10元作为赌注,得到正面的人能赢到15元,反面的人能得到30元。在这个例子中,前者的赔率只有1.5,而后者的赔率高达3,两者的获胜概率都是0.5。同样的概率下,显然赔率越高,越具有投资吸引力。 那么根据凯利公式计算: 前者只应该投入(1.5×0.5-0.5)/1.5=16%的仓位。 而后者可以投入 (3×0.5-0.5)/3=33.3%的仓位。 持有这个仓位,你赢钱的胜算就更大。 1、关于股票仓位控制问题,我们可以看参考这样一个公式: 股价×持仓量=每股收益×估值×股票数量。 和凯利公式一样,这个公式主要告诉你,在看到很好地机会的时候,你的把握很大的时候,要敢于重仓,而在没有把握的时候,要选择轻仓或者不投。 2、这里有个经验可以补充,看估值百分位,也叫分位标准差。 这个百分位是多少,你就留有多少现金,其他的就是你的持仓。 举个例子,百分位是80%,那么你就顶多用20%去投资; 相反,百分位是20%以下,你就要尽量保持超高的8成仓位。 1)指数仓位 每次定投指数,都是从百分位50%以下开始; 在20-50%的区间要慢点建仓,争取留够30个月的建仓量; 而当到了百分位20%以下,那么就要快点建仓,争取15个月就完成定投。 数据来源:齐俊杰的粉丝群,知识星球app 2)个股数量与仓位 马克·塞勒尔在哈佛商学院以《伟大投资者的特质》为题的演讲中,谈到了这种过分分散的可笑:
然而过分集中也是一个类似高空走钢丝的冒险。即使判断有高达9成的胜算,但只要那1成的失败可能性出现,全仓一只股票的人就将面临恐怖的负复利了。 《行为金融学》的作者詹姆斯·蒙蒂尔的一个研究: 持有2只股票时,可以消除仅持有一只股票所承担的非市场风险的42%; 持有4只可减少风险68%; 持有8只可减少风险83%; 持有16只可减少风险91%; 持有32只可减少风险96%。 一般来说,应该持股5只左右,最多不超过10只,但最少也不要低于3只。 当然,数量只是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组合在经营环境上的相关性,尽量找没有相关性的企业。 比如,一个10只股票但所有股票都是房地产行业的组合,还不如只有3只分别由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和文化传媒企业构成的集中组合。 个股你得先测算它的估值区间,然后使用一些软件看它的TTM估值模型,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要看它历史估值轨迹。 之后就都一样了,如果是历史高估的20%,就少投点。如果是低估的20%,就多投点。 但这里要提醒一下,即使进入了估值合理区域,也不要在快速下跌过程中去买入,那样无异于空手接飞刀。 正确的做法是:即使进入了估值合理区,也得等个股一个月不创新低之后,再开始买入。 因为个股的势能往往比较大,很多个股会砸出很深的估值坑,你认为它25就合理了,但它很可能跌到10块,这时候你就慌了。 虽然未来能涨到40,但是: 第一,你未必在股价10块钱的时候,还敢相信自己; 第二,即使你拿住了,25涨到40,和10块涨到40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所以不要空手接飞刀,这是原则中的原则。 3、何时卖出呢? 其实,跟买入的决策刚好相反,卖出指数基金,也是看百分位估值图: 当高于50%,至少你就不应该再买入了; 高于80%,就要时刻想着,什么时候该抛掉你80%的筹码。 而低于20%的时候,通常的程序设定就是只买不卖。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数学专业,可以把所有数据都下载下来,你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在百分位20%以下去投资,未来5-10年的胜算极大。 而超过80%,再去投资,风险极大,预期收益机会已经是负数了。 4、从概率的角度看,也不能频繁交易 一个人的决策,可以做到80%的成功概率,听起来已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水平了。 但这种概率下,连续3次作出决策,那么获胜概率就将下降到51%了。 考虑到股票市场样本的多样性和投资者能力的有限性,频繁地作出决定,实际上是一个将自己的决策水准无限向丢硬币靠拢的行为。 无论是赌场里赌博,还是玩牌,都要做大概率的事情,反复做,这才是赢家策略。 而小概率的事情反复做,这就是输家策略,短期输家策略也可能打败赢家策略,但是长期来看,输家策略最后的结局就是血本无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