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
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
《重彩绘画》:
与黑白的水墨相比,色彩往往展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浪漫情怀,而且色彩语言本身不仅是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其中也蕴含了艺术家的思想与观念。
纵观杨晓阳的重彩作品,大致有三种类型:学习传统的青绿重彩、融汇中西的现代重彩和借鉴壁画因素的写意型重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杨晓阳就开始关注色彩语言及其表现力问题,并在一系列大型作品中进行了探索。这些以中国传统青绿为主的早期作品在色彩上突出了其清雅、高古的格调,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却又几乎同时开拓出中西融合型和重彩写意型两个方向。其中西融合型作品在中国传统色彩用法基础上融入了西画的色彩原理,通过借鉴西画色彩的科学性与光感而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与视觉表现,并在中西艺术的交融、转换、对比之间,和不同时空的交错之中,构建起一种场面宏大、色彩瑰丽的艺术空间。而其写意型作品则把色彩作为一种意境的烘托,并把线描的塑造作用亦融入这种意境之中,从而使人形成苍莽、遥远的历史想象。实际上,这三个方面在时间上并无截然的分割,而是相互交错。这不仅表现出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广泛研究兴趣,而且也表明了其综合的修养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历史意识和多种材料手段的自由运用。
------文/高天民
《作品欣赏》(请横屏欣赏):
《阿房宫赋》250cm×1500cm
1986年 
《远古足音》200cm×2400cm
1999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一》全长200cm×8000cm 1995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二》全长200cm×8000cm 1995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三》全长200cm×8000cm 1995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四》全长200cm×8000cm 1995年 《丝绸之路》380cm×6400cm
1994年
《局部》(请横屏欣赏):
 丝绸之路(局部1)
丝绸之路(局部2)
丝绸之路(局部3)
丝绸之路(局部4)
丝绸之路(局部5)
丝绸之路(局部6)
丝绸之路(局部7)
丝绸之路(局部8)
丝绸之路(局部9)
丝绸之路(局部10)
丝绸之路(局部11)
丝绸之路(局部12)
丝绸之路(局部13)
丝绸之路(局部14)
丝绸之路(局部15)
丝绸之路(局部16)
丝绸之路(局部17)
丝绸之路(局部18)
丝绸之路(局部19)
丝绸之路(局部20)
丝绸之路(局部21)
丝绸之路(局部22)
丝绸之路(局部23)
丝绸之路(局部24)
丝绸之路(局部25)
丝绸之路(局部26)
丝绸之路(局部27)
丝绸之路(局部28)
丝绸之路(局部29)
《 波斯迎亲 》160cm×185cm
199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