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乾隆“厚爱”的王羲之《姨母帖》,落笔乱头粗服,哀情满纸

 笑溜达 2019-05-21

王羲之的真迹虽说早已不传,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唐人复制摹本还是不少的。使人感到惊奇的是,除了《兰亭序》等少数几种属于韩愈批评的“姿媚”以外,绝大多数给人的印象却是质朴无华,绝无雕饰,和《兰亭序》的清新姿媚截然不同,这说明王羲之的书风,本也有着他极为朴素的一面。使人欣慰的是,唐人摹书本领极大,凡是原作中的枯湿浓淡,气势神韵,都能够原原本本如实地再现出来。元代道士张雨曾经这样说过:“不见唐摹,不足以言知书。”因此我们尽可不必担心唐人的摹本会把王羲之的本来面目歪曲掉。

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资料)

王羲之《姨母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的第一帖,行楷,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 藏辽宁博物馆。

被乾隆“厚爱”的王羲之《姨母帖》,落笔乱头粗服,哀情满纸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大意是: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伤摧迫,悲痛之情难自禁。奈何、奈何!因为(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间),以至于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再顿首。

《姨母帖》是唐摹王字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它是一纸尺牍,书体极为质朴,并且饶有古拙的隶意。它既是王氏书风由质转文的重要佐证之一,也是研究我国书体隶楷邅变漫长历史阶段的实物资料之一。由于尺牍书写之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所以落笔乱头粗服,哀情满纸,一种沉郁惨塞无可奈何的悲怀,弥漫于尺牍的字里行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