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手双畅 笺短情长——在历代名家手札里遇见中国书法

 rensixin 2022-03-18
图片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由书画频道主办的“壬寅· 仰山雅集”即将与大家见面。今年“仰山雅集”以“致敬经典”为主题,邀请国内书法名家创作手札作品,体味经典、致敬经典、传承经典,展现传统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巨大魅力。“手札”这一传统的书法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仰山雅集”系列活动的最大特色。这次“手札”将再次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值此雅集前夕,书画频道与您一起在历代名人手札中领略书法艺术之美。

一个表情,一段语音,一条视频……日新月异的通讯技术已经让日常书写渐行渐远。“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曾几何时,琐屑的情愫倾注于毫端,一纸信笺遥寄深情厚意,纵使山水相隔,那一句“卿佳否”,正是生命中见字如晤的美妙瞬间。

心手合一 诗意的日常书写

中国书法最初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密不可分。手札,是古人的书信,亦称信札、书札、尺牍、书简、手简、尺翰等,也就是现代人说的“亲笔信”。广义的手札包括文稿、诗篇等小幅书法作品手迹等。

所谓的手札书法,其实是对古人信函、札记、文案等文本的通称,也是古代书法遗存中常见形式之一。唐代以前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多称为“帖”,从明清至近现代留存下来的手札类作品则被列归古籍善本类目当中。

吾手写吾心,手札的内容不可不谓之丰富。或随笔记录、或诗词文稿,或家长里短,或便笺药方,林林总总,生动有致。诗意的笔墨弥漫在短短的笺纸上,书写着生活甘苦和人间万象。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王羲之的《姨母帖》朴厚和凝重,字里行间尽是无法平复的悲痛心情。帖中字势,宽广均平,古貌磅礴,圆浑遒劲,光芒尽敛,“无楷书提按之笔势,亦无后世行书跌宕之意态”。

图片

王羲之《姨母帖》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

怀素《苦笋帖》是一封极简的手札书作。短短两行书,在狂草张扬中别有清逸古雅的意味。清代吴其贞《书画记》评曰:“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图片

怀素《苦笋帖》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张旭《肚痛帖》似是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其字如飞瀑奔泻,时而浓墨粗笔,沉稳遒迈,时而细笔如丝,连绵直下,通篇气势连贯,浑然天成。

图片

张旭《肚痛帖》

|“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珊瑚帖》中随兴所至画出一枝珊瑚,是书者向别人夸耀自己收藏的心头好物。笔势放纵,使转灵活,字形参差,布局随意,却丝毫不失传统法度。

图片

米芾《珊瑚帖》

自由书写的真情流露,在古代早已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姨母帖》表达的哀痛之情,《苦笋帖》洋溢的怡然之情,《伯远帖》流露的愤懑之情……手札中的一字一句构筑起书写者丰沛的内心世界,任由我们去体悟那况味的人生。

文墨兼优 强烈的艺术特性

手札尺幅虽小,因其有笺信与尺牍的规制,讲究起首收尾等,沉淀了形式上的范式,章法优美,别赋韵味。短短的纸笺似润过心田的一渠清水,凝结着书写者的情思,是文人之间交往的雅逸方式,体现着中国文人的精神维度,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日常礼节。

最早的墨迹《平复帖》便是西晋陆机写给友人的一封信,文中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而得名。《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法帖之祖”的美誉,“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

图片

陆机《平复帖》

中国早期的书法史中不少经典都是古人手札,其艺术感染力并不亚于“正襟危坐”状态下的的创作。除《平复帖》以外,“三希堂”三大明星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都是稀世墨宝。魏晋高古,宋元珍异,明清书札更是留存较多。

图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图片

王献之《中秋帖》

图片王珣《伯远帖》

兴之所至,取笔抒思,笔墨在朱丝栏间游走,精神的舒卷浸润纸上。“四海尺牍,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惟叙事。披封不觉欣然而矣,虽则不面,其若面焉。”手札展示了最随意随性自由的书写,遣词用句,笔墨章法,最见书者性情与功力,呈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绝妙境界。

图片

王羲之《何如帖》

图片

王羲之《平安帖》

图片

王羲之《寒切帖》

图片

王羲之《初月帖》

图片

王献之《鸭头丸帖》

图片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图片

颜真卿《刘中使帖》

图片

李白《上阳台帖》

图片

怀素《论书帖》

图片

杨凝式 《韭花帖》

图片

欧阳修《灼艾帖》

图片

蔡襄 《离都帖》

图片

苏轼《宝月帖》

图片

黄庭坚《藏镪帖》

图片

米芾《箧中帖》  

图片

赵孟頫 《宗阳宫帖》

图片

文徵明《致琴山先生札》

图片

王铎《致梅公李年信札》(横屏欣赏)

图片

刘墉手札

图片

赵之谦《致江湜手札》

笺纸情深 流淌的人文情怀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手札是超越平常形式的艺术,尽显书者的性情与功力;记事陈情的尺牍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手札亦是点缀历史长河的注脚,为还原历史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出自名家的手札可读可赏,折射出文学、历史、艺术的光辉,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一纸前人的书札仿佛打开了追溯历史的一道缝隙,让我们得以小中见大,捕捉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变迁,那笔端流淌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在纸短情长中与传统相遇,读懂蕴藏其间的人文情怀。一纸笺上,笔墨情长,那些经得起岁月沉淀的信笺请务必妥帖收藏。

图片

孙中山信札

图片

梁启超书札

图片

陈独秀书札

图片

齐白石便条

图片

黄宾虹手札

图片

蔡元培手札

图片

于右任手札

图片

鲁迅手札

图片

沈尹默手札

图片

李大钊信札

图片

胡适信札

图片

郭沫若手札

图片

毛泽东信札

图片

徐悲鸿手札

图片

郁达夫信札

图片

林散之手札

图片

朱自清信札

图片

白蕉手札

图片

吴作人信札

图片

钱锺书手札

图片

启功手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