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书法中的意趣

 五花石 2022-02-11

宋代书法是中国艺术上的一个高峰,以“苏黄米蔡”宋四家为代表的书法崇尚意象,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们的书法,多以手札、书信、尺牍等形式表现,书法内容多源于日常生活,顺手俯拾,自然挥洒,满纸清新,不仅展示了书法美,也展示了生活美和意境美,特别富有意趣。

一、雅

宋代初期书法大家,首先是蔡襄,他的书法承上启下,浑厚端庄,淳淡婉美,具有浓浓的晋唐风韵,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雅韵”,同时他的书法内容也多表现出生活的“雅意”。

  



作为文人士大夫,蔡襄对文房用具非常考究,特向朋友书写《澄心堂帖》尺牍,委托制作或是搜寻纸中珍品--“澄心堂”纸。

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就是用“澄心堂”纸写就的样本。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端庄秀雅的墨迹,使得这幅书帖显得格外清丽动人。

  



《蒙惠帖》为行楷信札,承蒙李公谨惠送水林檎花,蔡襄给其的答谢信。

书帖笔墨饱满,圆润流畅,力追兰亭,不但体现了书法美,而且更体现了生活中朋友间的美好情意,充满温雅气息,有如春风拂面。他朋友展卷信札,肯定心情愉悦,满纸氛香。真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蔡襄不仅是书法家,也是茶学家,以创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而闻名于世,使“福建茶”声名鹊起。

炎炎夏日,蔡襄不便拜望友人,于是送上精茶数片,并写就著名的《精茶帖》信札:感慨 “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唯有喝点清茶,可解暑热。

《精茶帖》中“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用行书写成,用笔时迟时疾,映带顿挫,随意而行,神采奕奕。

二、真

苏轼在诗、文、书、画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同时他生活乐观,人生豁达,东坡居士和蔼可亲,机智幽默,受到人们喜爱。

苏轼的书法体现了一个“真”字,笔画恣意,意在笔先,率意“天真”,书法的内容大多表现出他的“真实”心境,或与朋友的“真情”实谊。

  



《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旷世神品”,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在精神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书帖也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有感而写的。

苏轼将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其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洋溢着起伏的情绪。通篇笔酣墨饱,恣肆奔放,充沛着汪洋浩荡的气息,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

  



无论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朋友总是很多。

元丰四年新春,46岁的苏东坡写信《新岁展庆帖》,相约好朋友陈慥与李常同于上元时来黄州相会,见见面。

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横竖斜直,率意而成,公认是苏轼的杰作。一如董其昌帖后题跋所记:“东坡真迹…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

  



《啜茶帖》作于元丰三年,是东坡写给好友杜道源的一则便条,内容是邀请道源前来饮茶,顺便有事相商。

书条随手写成,在尺纸间走走停停、随意而行,字里行间荡漾的却是见字如见人的暖暖寸心。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短短32字,气韵生动,落笔漫不经心,行文轻松随意,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自由挥洒,神情寓内。

三、异

黄庭坚,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书法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黄庭坚像一个掌握了独门绝技的武林高手,他的书法体现了一个“异”字,长枪大戟,笔画纵横,瘦劲奇崛,风格“迥异”,流传于后世的书札里,所写内容也很丰富,其中有关“舌尖上的书法”,有辛辣的糟姜,苦笋和发芽的山芋等,味道“奇异”。

  



《糟姜帖》是黄庭坚回赠朋友物品所附的便笺,主要意思是收到朋友的糟姜、银杏,他非常高兴,感谢朋友的深情厚谊,还回赠了二斤雍酥、一些青州枣。

《糟姜帖》为黄庭坚早年作品,随手而成,行笔轻松自然,活泼随意,飞动洒脱,风格与苏轼行书手札相近,达到了其师苏轼所谓“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苦笋帖》则是黄庭坚日常书写的一篇手札,书写工整、隽秀,成为传世名帖。

书札篇幅不大,字迹虽小,却写得字字精到,笔力雄健。行笔厚重又不乏轻灵,主笔极力外拓伸展,写出了属于他的那种开张和大气。

《苦笋赋》也是一篇有趣的小品文,文字简严,短小精悍,却富于深意,文中说苦笋虽苦,“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

  



《山预帖》是黄庭坚晚年得意之作。建中元年初夏,黄庭坚和小辈们一起吃了发芽的煮山芋后情绪大好,欣喜之余便提笔疾书,点画顿挫之中,笔锋无处不到,力透纸背,书就了千古名帖。

整书撇捺飞扬,笔意森森,稳健处几许漾动之笔穿插其中,别有意趣。

苏东坡曾说:黄庭坚字体劲瘦,像“树梢挂蛇”。黄庭坚则说:苏轼字体头向上斜,脚向下伸,扁平肥美,像“石压蛤蟆”。所以用“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来比喻苏黄二人的书法,确实生动形象,意趣盎然。

四、趣

米芾,字元章,俗称“米癫”。他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老顽童周伯通,个性超凡脱俗,留下了“米芾拜石”、“装癫索砚”等逸闻趣事。

米芾的书法“尚趣”,书法富有“真趣”,字体欲左先右,欲仰先抑,结体倾侧奇险,骏快飞扬,生动有趣。

  



元佑三年,米芾应邀赴太湖苕溪游山玩水,吟诗赏石,赋诗数首。临别之际,朋友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盛情难却之下,米芾全力以赴,书就名帖《蜀素帖》。

《蜀素帖》用笔“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通篇用笔纵横挥洒,跳荡摇曳,体现了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董其昌题跋评价: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有一次,米芾吃到好友送来的柑橘,煮水吃,很甜,很开心,心情畅快之下,挥毫写就《惠柑帖》。

此帖为行草书,笔墨潇洒,信手刷掠,疾驰如飞,一气呵成,达到了心手相忘的境界。

  



《丹阳帖》,也名为《换玉笔架书》,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

书帖讲述米芾愿以玉笔架换百斛丹阳米,寥寥二十余字,“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气,有点调皮;“早一报,恐他人先”,则活脱可见其幽默诙谐。

此时的米芾,既不是那个拜石的米芾, 也不是那个向皇帝索砚的米芾,更不是在皇帝面前纵论“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东坡画字……臣书刷字”的米芾,这是另一个米芾,带着饮食男女的烟火气,沾着小商小贩的生意经;这样的一个米芾,倒觉得更真实,更鲜活,更可爱,也更有趣!

“丹阳米甚贵”。在这类带着烟火气的书札尺牍中,即便是米芾这种大书法家,也要考虑生活中一日三餐都必须的“米”,也要顾及一家老小的温饱,这也印合了青原禅宗中“庐陵米贵贱”的哲理。

艺术源于生活,书法亦是如此。

纵观这些宋人的书法,不乏朋友问候贴、纸砚帖、花香贴、饮茶帖、美食帖,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没有浮华做作,没有名利角逐。有的是淡定、安闲、快乐、超然,这或许就是古人的生活观和艺术观,也是他们一直在追求的意趣。

(新岁展庆,祝颂无穷,壬寅跨年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