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半夏 第十三】

 昊晟堂 2019-05-22

半 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所产者质量为好。半夏药材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神农本草经》谓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伤寒论》入18方次,《金匮要略》入36方次。

1、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2升):大半夏汤。

大半夏汤治“胃反呕吐者”(十七)。

次大量方(1升):麦门冬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

麦门冬汤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者(七)。

小半夏汤治“呕家……不渴”(十二)。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十二)。

半夏厚朴汤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备急千金要方》)。

从上可见,大剂量半夏用于治疗呕吐以及咽喉部症状。

最简方(2味):小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半夏麻黄丸。

小半夏汤治“呕家…不渴”"(十二),“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十七)。

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逆,吐涎洙”(十七)。

生姜半夏汤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十七)。

以上3方均为半夏配姜,用于治疗呕吐而不渴或吐涎沫者。

半夏麻黄丸主治“心下悸者”(十六)。

次简方(3味):苦酒汤、半夏汤。

苦酒汤为半夏与苦酒、鸡子白同用,治“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312)。

半夏汤为半夏与桂枝、甘草同用,治“少阴病,咽中痛(313)。

以上两方均治咽痛。

加半夏方:葛根加半夏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加半夏汤、越婢加半夏汤。

葛根加半夏汤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33)。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若呕者”(172)。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加半夏汤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十二)。

以上3方因呕加半夏。

越婢加半夏汤治“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七),而无半夏的越婢汤则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十六)。可见,因咳喘而加半夏。考仲景治咳喘的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中均有麻黄半夏,则提示半夏配麻黄治咳喘。

去半夏方: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治“疟病发渴者”(四)。因渴,而去半夏,则适用半夏的患者必无口干舌燥这一点就能明确了。

加味方:厚朴七物汤、竹叶汤、白术散。

厚朴七物汤条下有“呕者加半夏五合”(十)。竹叶汤条下有“呕者,加半夏半升”(二十-)。白术散条下有“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二十)。3方均因呕吐加半夏。

2、仲景方根

半夏生姜或干姜:主治恶心呕吐而不渴者。方如生姜半夏汤、小半夏汤、半夏干姜散。半夏与姜的主治相似,两者同用,不仅可以增效,而且能解半夏毒。现药房所售制半夏,多为姜制。

半夏茯苓:主治恶心呕吐而眩悸者。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所谓昡悸者,即为眩晕、恍愡感、心悸、肉跳动,易惊恐,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半夏栝楼实:主治胸闷胸痛者。方如小陷胸汤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138),栝楼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九)。如此配合,多用于肺部感染、心脏病以及上消化道疾病。

半夏附子(乌头):主治腹大痛而呕吐者。方如附子粳米汤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十),赤丸治“寒气厥逆”的腹痛(十)。半夏附子(乌头)有止痛作用。

半夏麻黄:主治咳喘而呕者。方如半夏麻黄丸、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麻黄汤等。

半夏厚朴生姜:主治腹满而呕或咽喉异物感。方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60),半夏厚朴汤治“妇人咽中如有多脔”,厚朴七物汤主治“病腹满”而呕者(十)。

半夏人参:主治呕吐或噫气不止,心下痞硬者。方如干姜人参半夏丸治“妇人呕吐不止”(二十),旋覆代赭汤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161),大半夏汤治“胃反呕吐”(十七),“呕,心下痞硬者”(《外台秘要》。

半夏麦冬人参甘草:主治咳逆呕恶而虚羸少气者。方如竹叶石膏汤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397)。麦门冬汤主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七)。

3、药证发挥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

呕有恶心、干呕、喜呕、胃反之分,均为半夏主治,但患者大多不渴。所谓的不渴,为口腔无明显干燥感,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内水液,其舌面也可见湿润的黏腻的舌苔。相反,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无津,虽然有呕吐,也不宜使用半夏。

呕,不仅仅是即时性的症状,应当将其看作是一种体质状态。仲景有”“呕家”的提法,是指某种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体质。可见呕家易于出现半夏证。呕家的具体特征,张仲景没有详细解释,本人试述如下:营养状况较好,目睛有光彩,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黯,或有水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这种体质,著者称之为“半夏体质”。

凡半夏体质患者的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均可使用半夏。其中咽喉异物感最有特点。“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这是对咽喉异物感的形象描述。此外,胸闷、压迫感、堵塞感、痰黏感等,也可归于咽喉异物感。咽喉异物感常常导致恶心呕吐。这成为使用半夏的重要特征。

从半夏主治及兼治的病症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感觉异常样症状。半夏所主治的呕吐,本是一种异常的反射。半夏厚朴汤主治咽中如有炙脔,实无炙脔,纯属一种感党异常。此外,麻木感冷感热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悸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由感觉异常导致的异常的反射和行为如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性欲异常、语言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二是咽喉部症状。恶心、呕吐、咽痛、失音、咽中如有炙脔等,均为咽喉部的症状。在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时,以上症状极易出现。

半夏与甘草均治咽痛,但甘草所治的咽痛以红肿干痛为主,而半夏所治的咽痛,咽喉常有异物感或黏痰、多恶心。半夏与干姜均治不渴而呕吐,舌苔多腻,但两者主治有上下之别,半夏主治以咽喉部的异物感,胸部的重压感为主,而干姜主治以呕吐涎水、腹泻呈水样便为主。半夏与生姜均能止呕,但生姜长于发散,用于外感风寒之呕吐,既治呕又发汗解表;半夏长于降逆散结,胃之瘫缓而痞满壅塞者多用。

张仲景用半夏有两个剂量段,大量(2升)主治呕吐不止,小量(半升)主治咳喘、失音、心悸、恶心等,或配麦冬。现代有人则认为小量(15克左右)止呕,中量(20~30克)催眠,大量(40克)止痛。本人最多用过60克,治疗偏头痛,未见不良反应需要指出,张仲景当年使用的是生半夏,与当今习用的经姜矾等反复炮制后的制半夏不同,两者的用量和用法可能也有一定差异。

4、常用配方

(1)半夏20克,生姜24克。(《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应用:本方是止呕专方。凡呕吐而不渴者多用之。

(2)半夏40克,人参9克,白蜜40毫升(《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应用:呕吐呈慢性化,患者全身状况差的疾病,如肿瘤、慢性胃病、神经性呕吐等。

(3)半夏20克,生姜24克,茯苓12克。(《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应用:以恶心呕吐为主诉的疾病,如神经性呕吐、肠粘连、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妊娠呕吐、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等。对于恶心吐水者,以及呕吐、心下悸、失眠多梦者,本方最为适宜。

(4)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

应用:适用于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咳嗽、胀满、头眩心悸者。广泛用于精神神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5)半夏20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紫苏叶6克,生姜15克。(《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应用:以咽喉异物感、恶心呕吐、胸闷腹胀为特征的疾病,广泛用于精神神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本人经验,在全身体征无明显病理改变,各种检査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的以上异常感觉,可以使用本方。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咽喉炎、声带疾病哮喘、小儿厌食症、结肠炎、帕金森病、胃肠型感冒等,均有使用本方的机会。本方可能是通过抑制咽喉部过强的神经反射来发挥作用。

(6)半夏10~20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

应用:以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失眠、易惊为特点的疾病;如内耳昡晕症、偏头痛、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症、恐惧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临床对有强烈精神刺激诱因,见失眠多梦,且多噩梦者,本方最有效果。如果面红、口苦者,可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四肢水肿,饮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等,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地黄、人参,去竹茹,名十味温胆汤。

(7)半夏12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陈皮5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

应用:以眩晕头痛、腹胀呕吐、腹泻为特征的疾病,如内耳昡晕、脑血管疾病。

(8)半夏12克,黄连3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甘草9克,大枣12枚。(《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应用:本方是胃病专方。尤其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见黏膜水肿、糜烂、有斑点状出血者。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本人观察,本方适用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的胃病,其特征有唇红、咽红、舌红,舌苔多见黄腻,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本方还可用于伴有恶心呕吐、心下痞、烦热、腹泻等症状的食道炎、口腔溃疡、神经症患者。

5、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半夏之用惟心下满及呕吐为最多,然心下满而烦者不用,呕吐而渴者不用。半夏所治之咽痛必有痰、有气阻于其间、呼吸食欲有所格阂,非如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徒治喉痛者可比矣。”

《药征》:“半夏主治痰饮呕吐也。旁治心痛、逆满、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鸣。妊娠呕吐不止者,仲景氏用干姜人参半夏丸,余亦尝治孕妇留饮掣痛者,与十枣汤数剂,及期而娩,母子无害也。古语所谓有故无损者,诚然,孕妇忌半夏,徒虚语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