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录验》续命汤方证

 厚德载物乾 2019-05-22

《古今录验》续命汤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藭一两,杏仁四十枚。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出,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方解〗本方以麻黄加石膏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以人参、干姜温中补虚,当归、川芎强壮补血活血,当治麻黄加石膏汤证而气血虚兼瘀血者,中风不遂、肢体偏枯、拘急等而有表证者,可适证用之。

【解读仲景原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解读〗楼氏纲目云:痱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以其半身无气营运,故名偏枯,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或名痱,或偏枯或全废皆曰痱也。临床见半身不遂,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昏冒而知觉减弱,或身体拘急,难以转侧,当有外邪里热时,可适证用本方。

〖按〗对本方来历及临床应用历来争议。南京中医学院主编《金匮要略译释》考证:“此方出《外台》第十四卷风痱门,冒昧下有”不知人”3字。方用麻黄三两,芎藭一两,杏仁四十枚,余各二两。煮服法后云:范王方,主病及用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两味。可知本方原是仲景旧方,而《金匮》失载,故林亿等取附篇末”,力主本方为仲景方,可参考。

近有黄仕沛先生用该方治疗多发硬化症、脊髓膜瘤术后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帕金森等症有突出疗效并对该方证有独到认识,如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认为麻黄有“温散宣通,破癥坚积聚之效”,对继承和弘扬经方有重大参考价值,值得注目。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肢体偏枯、或拘急不能转侧见外邪里热者。黄仕沛先生曾用本方加减治疗多例多发性硬化症,今转载一例参考:赵某,女性,42岁,移居美国,1990年突发左眼失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激素冲击治疗后失明症状消失。但其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反复发作5~6次,每次发作症状不尽相同,曾出现言语障碍,呼吸肌乏力,肢体运动障碍等表现,但每次在激素冲击后,症状均能基本缓解。

末次发作2006年,以小便失禁、双下肢截瘫为主要表现,此次经激素冲击治疗及康复治疗后,仍有遗留明显后遗症状。双下肢萎缩,步行蹒跚,虽扶四足助行器助行,仅能行10余米,平时多坐轮椅代步。

回国接受针灸治疗数月,经人介绍,于2009年5月前来诊。患者形体纤弱,面色㿠白,舌淡,脉细。处以续命汤加北芪:麻黄15克(先)、北杏仁15克、白芍60克、川芎9克、当归15克、干姜6克、炙甘草20克、桂枝10克、石膏60克、党参30克、北芪120克。

麻黄用量依例逐渐递增至30克,药后仅间有短暂心悸,余无特殊。两个月后可独立行走,精神畅旺,饮食如常。8月份携黄师处方返回美国,继续服药。9月份来电感觉良好,美国复诊,当地医生甚为惊讶,皆赞叹中国医学之神妙。唯麻黄一药,遍寻全城药肆均配不到,如之奈何也。

(余国俊《我的中医之路》-旷世经方的发掘与运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救治风痱之研讨:经言“脾病而四肢不用”,不言“脾虚而四肢不用”,“病”与“虚”一字之差,含义有别,不可不留意焉!奈何晚近医家大多在“虚”字上做文章,是囿于东垣之说,余则以为脾病而四肢不用者,其机理约有两端:一者,脾胃久衰,四肢渐不得禀水谷气,此人之听共知也;二者,脾胃并非久衰,却是脾之与胃,忽然升降失调,亦从而病焉,人多忽而不察。盖脾与胃同居中州,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轴。脾主升、胃主降。

又脾体阴而用阳,脾之升,有赖阳气之助,因“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胃体阳而用阴,胃之降,有赖阴气之助,又“胃为阳土,得阴自安”。如此脾升胃降,相反而相成,四肢均得禀水谷气矣。倘若阳不助脾,则脾不能升;阴不助胃,则胃不能降,相反而相离,四肢均不得禀水谷气。此即脾之与胃,忽然升降失调而致四肢瘫痪之缘由也。余早年习针灸时,曾亲聆承淡安老师讲述他曾用针灸治一四肢痿废患者,久久不效,后从“脾病而四肢不用”一语受到启发,乃独取“大包”一穴(《灵枢》曰:“脾之大络,名曰大包”),而病竟霍然。

因思风痱之治疗大法,唯当顺其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叶天士盛赞其功曰:“其雄烈之用,孟子所谓大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也”;石膏辛微寒而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能。古今录验续命汤中用此二味,燮理脾胃之阴阳,俾脾升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均得禀水谷气矣,此治痱之本也。

由是观之,若能透析脾胃之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干姜、石膏寒热并用之机制,则本方之神妙,便非不可思议者也。至若方中之参、草、芎、归,乃取八珍汤之半,补气活血(芎、归组成佛手散,活血力大于补血力),盖因风痱虽非脏腑久虚所致,然四肢既已痿废,则已不复禀水谷气矣。气不足,血亦难运,故补气活血,势在必行。

麻、桂、杏、草,确是麻黄汤。风痱之因于风寒者,麻黄汤可驱之出表;其不因于风寒者,亦可宣畅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通畅,不仅使经脉运行滑利(肺朝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之升降。况“还魂汤”(麻、杏、草)治猝死,古有明训。若拘泥单味药之作用,则自难解释古方之奥义。又原方后注云:“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自浮肿”。则风痱之或可兼肺气贲郁可知(如雷加瑞案之呼吸、吞咽十分困难等喘逆迫促而岌岌可危之象,实为肺气贲郁所致)。此余之释此方也,迥异于诸家(真乃上工之论、天籁之音,醍醐灌顶者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