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椿萱并茂”是什么意思?

 吾道有涯 2019-05-22

“椿”,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萱”,出自《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同“萱”,“萱草”为忘忧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亲。

唐朝牟融《送徐浩》诗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明朝汤显祖于《牡丹亭・闹殇》中说:“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若不知道“椿、萱”代指的意思,这几句诗读起来颇为费解。

一、椿庭之恩,古人以“椿庭之恩”来表达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

宋朝无名氏于《鹧鸪天・此夕薰风息舜弦》曰:“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灵椿过八千。”宋人张纲《浣溪沙》:“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叠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宋朝华岳《满江红・自古称稀》有云:“九万鹏程当不二,八千椿寿看逾一。”这几则诗词中以“灵椿、椿龄、椿寿”为祝辞,祝福男性长辈健康长寿。

椿萱,分别指椿树和萱草二种植物。因其承载着美好的象征意义,古人就以椿代指父亲,以萱代称母亲。

凡间草木,通常一岁一枯荣,生命非常短暂。人们听说,上古时期生长着巨大的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再八千年为一秋,生命不老且又长青。古人希望父亲能像大椿一样长寿多福,因此就以大椿作为父亲的代称。

一个家庭中,理应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此外,男女皆不可缺乏德行。对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古人则以“椿庭之恩”来表达。

二、萱堂之思

萱,萱草,又称“谖草”。谖,忘记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能使人忘记忧愁;背,即北堂,主妇居住的堂屋。后人将母亲居处的地方称为“萱堂”,以“萱寿”祝福母亲或女性长辈。

据《本草纲目》介绍,萱草有治疗思郁忧愁的功效。《博物志》说,经常食用萱草能使人愉悦,忘记忧思,所以称为“忘忧草”。

萱草,又称“谖草”。因为萱草有治疗思郁忧愁的功效,所以又称为“忘忧草”。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诗》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生长在北堂台阶前,而游子已远行至天涯。慈祥的母亲倚在北堂门口,却还没有看见萱草开花。以萱堂之思比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

父亲的居处称为“椿庭”,故称父为“椿庭”。母亲的居处称为“萱堂”。为女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萱寿”。于是“椿、萱”组合后,人们用来代称父母。如果双亲健在,称为“椿萱并茂”。

注:图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