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发布了JBT20086 《药用容器 料斗》、JBT20087 《药用容器 料桶》、JBT20134 《药用料斗提升机》、JBT 20048 《提升加料机》标准,如下:
药用容器 料斗
Pharma containers-Bi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药用容器 料斗(以下简称料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和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制剂生产流程中作物料输送、混合、提升、加料和中间储存用的料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334-200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 10125 -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 13251-2018 包装 钢桶封闭器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42 出口商品包装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颈圈 Collar
料斗上部为进料而设置的带翻边的环形口,能与盖子、密封圈和封闭器组成密封。
3.2 钢桶封闭器 Steel drum closures
采用封闭箍的方式,配合桶盖和密封胶圈确保钢桶桶口密封的装置。
3.3 堆码装置 Stacking set
为满足空料斗堆码而在料斗的适当部位焊接的装置,与斗体形成不可拆连接。
4 分类与标记
4.1 型式
按料斗型式分自动混合料斗、储存方形料斗、储存圆形料斗。
4.2 型式
储存方形料斗型式见图1,自动混合料斗仅在肩部多一压角,其他尺寸都相同。

图1 储存方形料斗
4.3 规格参数
料斗的规格参数按表1。
表1 规格参数
公称容积 L | 外形尺寸£AxH mm | 出料蝶阀 DN mm |
300 | £800x1010 | φ200 |
400 | £800x1180 |
600 | £1000x1260 |
800 | £1000x1430 |
1000 | £1200x1480 | φ250 |
1200 | £1200x1630 |
1500 | £1200x1750 |
1800 | £1200x1880 |
2000 | £1000x2130 |
4.4 标记
4.4.1 型号编制

4.4.2 标记示例
示例1:LDZ800型:表示公称容积为800L的自动混合料斗。
示例2:LDF800型:表示公称容积为800L的储存方形料斗。
示例3:LDC800型:表示公称容积为800L的储存圆形料斗。
5 要求
5.1 材料
5.1.1 凡是与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质均应无毒、耐腐蚀、不脱落,不与所生产的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
5.1.2 在确定或修改焊接工艺时,焊缝区应按GB/T 4334-2008 8方法E做晶间腐蚀试验,要求合格。
5.2 外观与表面质量
5.2.1 外观
料斗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划痕;斗体内表面应圆滑过渡;颈圈翻边口应清晰、平整、光滑。
焊缝内外表面不允许有未熔合、气孔、夹渣、裂纹、弧坑、沟槽、划痕、黑斑、麻点等缺陷。料斗应干燥,不得留有油、脂、漆、切削液、标记笔迹、墨水、潮气、处理化学剂、机械润滑剂及氧化物等异物,无影响外观的缺陷
5.2.2 表面粗糙度
内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4μm,外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μm。
5.3 使用性能
5.3.1 钢桶封闭器的互换性
料斗钢桶封闭器采用GB/T 13251—2018中4.4规定的封闭箍式杠杆型封闭器,应有良好的互换性。
5.3.2 密封性能
5.3.2.1 出料蝶阀的密封性:蝶阀关闭时应无泄漏。
5.3.2.2颈圈的密封性:用密封圈和钢桶封闭器封闭时应无泄漏。
5.4 酸洗钝化
料斗需要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时,其要求按附录A执行。
5.5 堆码稳定性
空载料斗需要堆码时,应设置相应的堆码装置,使得空载料斗在二层堆码时能保持稳定。
5.6 电子标签设置
料斗需要设电子标签时,其电子标签的位置应设置在易读取且避免磕碰的位置。
5.7 排空残留量
料斗中物料排空后,物料的残留量应不大于料斗容积的0.5%。
6 试验方法
6.1 材料试验
6.1.1 查验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当材料质量无法证明时,应按相关材料标准规定进行试验。
6.1.2 焊缝区晶间腐蚀试验按GB/T 4334-2008 8方法E 进行。
6.2 外观与表面质量
6.2.1 外观试验
目测查验。
6.2.2 表面粗糙度
按GB/T 10610规定的程序进行。
6.3 使用性能试验
6.3.1 钢桶封闭器的互换性
随机抽取5只相同规格的料斗,检验其钢桶封闭器的互换性。
6.3.2 密封性能试验
6.3.2.1出料蝶阀的密封性试验
料斗按盛装垂直位置放置,关闭出料蝶阀,在料斗中加入公称容积70%的自来水,静置5min后,查验出料蝶阀应无渗漏。
6.3.2.2上盖的密封性试验
料斗中加入公称容积70%的自来水,使其倒置,静置5min,查验颈圈处应无泄漏。
6.4 酸洗与钝化试验
酸洗、钝化试验按附录A进行。
6.5 堆码稳定性试验
任取需要堆码的不同规格的空料斗三组六只,放置在平面度误差每平方米不大于2mm的平坦面上,刹住脚轮(如果有)使其稳定。其上堆码一个同规格的空料斗,检查上面一只料斗的堆码装置的外侧的晃动量,应不大于8mm为合格。
6.6 电子标签的设置试验
查验电子标签的设置位置。
6.7 排空残留量试验
任选三只不同规格的料斗,装入经80目过筛的干燥淀粉到料斗容积的80%后自然排空。人工收集残留在料斗内部的残留物,以精度为1g的电子称称量,按淀粉的堆密度折算成体积,与料斗的容积作比较。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料斗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料斗出厂交付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由制造厂质检部门按表(1)进行。
检验合格后,质检部门应提交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表2 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 要求的章条号 |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
一般要求 | 5.1.1 | 6.1.1 |
密封材料 | 5.1.2 | 6.1.2 |
外观 | 5.2.1 | 6.2.1 |
表面粗糙度 | 5.2.2 | 6.2.2 |
封闭器的互换性 | 5.3.1 | 6.3.1 |
电子标签设置 | 5.6 | 6.6 |
7.3 型式检验
7.3.1 型式检验条件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或投产鉴定时;
b)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进,可能影响性能时;
c)产品停产1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f)质量仲裁需要时
7.3.2 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的全部内容。
7.3.3 抽样规则
型式检验的料斗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GB/T 10111随机抽取1台。
7.3.4 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中,全部项目检验合格,判定该产品为合格品。若有项不合格时,允许在已抽取的样机中加倍复测不合格项,仍不合格则判为该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8 标志、标签
每只料斗应在不易碰损和明显的位置设有料斗公称容称标识,并应有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GB/T 13306的规定,并标有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名称;
b)容积,L;
c)金属材料牌号;
d)出厂日期(年、月);
e)出厂编号;
f)制造厂全称、商标;
g)执行标准的代号。
9 包装、运输、储存
9.1 包装
9.1.1 内销产品包装
内销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有关规定,箱面储运标志和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 191、GB/T 6388的规定。
9.1.2 出口产品包装
出口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9142的规定。
9.2 运输
产品的运输按国家铁路、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9.3 贮存
产品包装后,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氛的室内或有遮蓬的场所。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酸洗钝化
A.1 酸洗钝化
A.1.1 酸洗钝化方法
酸洗钝化宜采用浸蚀法,也可采用湿拖法或酸洗钝化膏涂抹法。
A.1.2 色泽
经酸洗、钝化后的料斗表面应呈略带黄色的灰色;焊缝的打磨区域不允许出现回火色。
注:允许存在由于冷作硬化程度不同或抛光前表面状态不一致而造成的色泽稍不均匀,以及焊接热影响区范围的氧化色彩。
A.1.3 钝化膜的完整性
钝化膜应保持完整,钝化后的表面应无游离铁等阳极性夹杂物并经钝化膜完整性试验合格。
A.1.4 钝化膜的附着力
应经规定的钝化膜附着力试验合格。
A.2 钝化膜检验
A.2.1 钝化膜完整性试验
A.2.1.1 试片
用于检验的试片应是和该生产批料斗斗体材料来源自同一钢厂(公司)、同一标准号、同一牌号、同一处理状态、同一厚度规格和同一焊接工艺,尽可能做到熔炼炉(罐)号、批(卡)号相同,而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钝化处理。其尺寸为50mm×100 mm×板材厚度。
A.2.1.2 试验方法
钝化膜完整性试验选用下列方法之一,仲裁试验时采用盐雾试验。
a)盐雾试验按GB/T 10125—2012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进行;
b) 硫酸铜水溶液浸渍在3%常温硫酸铜水溶液中,历时30s,取出后检查是否有接触铜产生。
A.2.2 钝化膜附着力检验
手持无砂橡皮以正常压力往复摩擦试样表面10次,膜层应无脱落。
药用容器 料桶
Pharma containers-Tank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药用容器 料桶(以下简称料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和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制剂生产流程中作物料输送、提升、加料和中间储存用的料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334-200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543 瓦楞纸箱
GB/T 6544 包装材料 瓦楞纸板
GB/T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 10125 -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 13251-2018 包装 钢桶封闭器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42 出口商品包装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把手 Handle
焊接在料桶桶身二侧的适当位置用于在需要提起料桶时的组件。
3.2 钢桶封闭器 Steel drum closures
采用封闭箍的方式,配合桶盖和密封胶圈确保钢桶桶口密封的装置。
4 分类与标记
4.1 型式
料桶型式分直桶和锥桶, 形式见图1。

4.2 规格及参数
料桶的规格参数按表1。
表1 规格参数
料桶容积 L | 结构参数 mm |
D | L |
50 | φ500 | 300 |
100 | φ600 | 400 |
150 | φ600 | 570 |
200 | φ600 | 740 |
4.3 标记
4.3.1 型号编制

4.3.2 标记示例
示例1:LT100型:表示容积为100L的直料桶。
示例2:LTZ100型:标识容积为100L的锥料桶。
5 要求
5.1 材料
5.1.1 凡与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质均应无毒、耐腐蚀、不脱落,不与所生产的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
5.1.2 在确定或修改焊接工艺时,焊缝区应按GB/T 4334-2008 8方法E做晶间腐蚀试验,要求合格。
5.2 外观与表面质量
5.2.1 外观
料桶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划痕;内表面应圆滑过渡;上口卷边处应清晰、光滑、一致。焊缝内外表面不允许有未熔合、气孔、夹渣、裂纹、弧坑、沟槽、划痕、黑斑、麻点等缺陷。料桶应干燥,不得留有油、脂、漆、切削液、标记笔迹、墨水、潮气、处理化学剂、机械润滑剂及氧化物等异物,无影响外观的缺陷。
5.2.2 表面粗糙度
内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0.4μm,外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μm。
5.3 性能
5.3.1 钢桶封闭器的互换性
钢桶料桶封闭器采用GB/T 13251—2018中4.4规定的封闭箍式杠杆型封闭器,应有良好的互换性。
5.3.2 密封性能
料桶口与盖子之间在有密封圈和钢桶封闭器封闭的情况下应密封。
5.3.3 最大承载质量
料桶应能承受按式(1)计算出的最大承载质量而不发生损坏。
Fmax = K1×K2×L …………(1)
式中:
Fmax—最大承载质量,单位为千克(kg);
K1 — 物料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取0.6kg/L;
K2 — 超载系数,取1.5;
L —料桶容积,单位为升(L)。
5.4 酸洗钝化
料桶需要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时,其要求按附录A执行。
6 试验方法
6.1 材料试验
6.1.1 查验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当材料质量无法证明时,应按相关材料标准规定进行试验。
6.1.2 焊缝区晶间腐蚀试验按GB/T 4334-2008 8 方法E 进行。
6.2 外观与表面质量试验
6.2.1 外观试验
目测查验。
6.2.2 表面粗糙度试验
按GB/T 10610规定的程序进行。
6.3 使用性能
6.3.1 钢桶封闭器的互换性试验
随机抽取5只相同规格的料桶,其钢桶封闭器应能可靠互换。
6.3.2 密封性能试验
在料桶中加入一半容积的水,装配好盖子、密封圈和钢桶封闭器,倒置3分钟,检测密封情况。
6.3.3 最大承载质量试验
按式(1)的计算结果注入水量,提起料桶二侧把手使之悬空,5分钟后放下料桶,查验料桶。
6.4 酸洗与钝化试验
酸洗、钝化试验按附录A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料桶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料桶出厂交付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由制造厂质检部门按表(2)进行。检验合格后,质检部门应提交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表2 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 要求的章条号 |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
金属材料 | 5.1.1 | 6.1.1 |
金属材料 | 5.1.1 | 6.1.1 |
外观与表面质量 | 5.2 | 6.2 |
7.3 型式检验
7.3.1 型式检验条件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或投产鉴定时;
b)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进,可能影响性能时;
c)产品停产1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f)质量仲裁需要时。
7.3.2 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的全部内容。
7.3.3 抽样规则
型式检验的料斗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GB/T 10111随机抽取1台。
7.3.4 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中,全部项目检验合格,判定该产品为合格品。若有项不合格时,允许在已抽取的样机中加倍复测不合格项,仍不合格则判为该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8 标志、标签
每只料桶应在不易碰损和明显的位置设有料桶公称容称标识,并应有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GB/T 13306的规定,并标有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名称;
b)容积,L;
c)金属材料牌号;
d)出厂日期(年、月);
e)出厂编号;
f)制造厂全称、商标;
g)执行标准的代号。
9 包装、运输、储存
9.1 包装
9.1.1 内销产品包装
内销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有关规定,采用瓦楞纸箱单装,瓦楞纸箱及瓦楞纸板应分别符合GB/T 6543和GB/T 6544。箱面储运标志和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 191、GB/T 6388的规定。
9.1.2 出口产品包装
出口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9142 的规定。
9.2 运输
产品的运输按国家铁路、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9.3 贮存
产品包装后,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氛的室内或有遮蓬的场所。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酸洗钝化
A.1 酸洗钝化
A.1.1 酸洗钝化方法
酸洗钝化宜采用浸蚀法,也可采用湿拖法或酸洗钝化膏涂抹法。
A.1.2 色泽
经酸洗、钝化后的料斗表面应呈略带黄色的灰色;焊缝的打磨区域不允许出现回火色。
注:允许存在由于冷作硬化程度不同或抛光前表面状态不一致而造成的色泽稍不均匀,以及焊接热影响区范围的氧化色彩。
A.1.3 钝化膜的完整性
钝化膜应保持完整,钝化后的表面应无游离铁等阳极性夹杂物并经钝化膜完整性试验合格。
A.1.4 钝化膜的附着力
应经规定的钝化膜附着力试验合格。
A.2 钝化膜检验
A.2.1 钝化膜完整性试验。
A.2.1.1 试片
用于检验的试片应是和该生产批料斗斗体材料来源自同一钢厂(公司)、同一标准号、同一牌号、同一处理状态、同一厚度规格和同一焊接工艺,尽可能做到熔炼炉(罐)号、批(卡)号相同,而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钝化处理。其尺寸为50mm×100 mm×板材厚度。
A.2.1.2 试验方法。
钝化膜完整性试验选用下列方法之一,仲裁试验时采用盐雾试验。
a) 盐雾试验按GB/T 10125—2012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进行;
b)硫酸铜水溶液浸渍在3%常温硫酸铜水溶液中,历时30s,取出后检查是否有接触铜产生。
A 2.2 钝化膜附着力检验
手持无砂橡皮以正常压力往复摩擦试样表面10次,膜层应无脱落。
药用料斗提升机
Pharma hopper lifter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提升质量小于3000kg药用料斗提升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在不同工序间转移物料的药用料斗提升机(以下简称提升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768-2017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功率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1)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与方法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42 出口商品包装通则
GB/T 36035 制药机械电气安全通用要求
JB/T 20188 制药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药用料斗提升机 Pharma hopper lifter
一种电机驱动的,载荷呈悬臂状,能在垂直状态下提升料斗,通过料斗自带的出料阀实现物料转移的设备。
3.2 叉架 Fork frame
装配在提升滑板组件上用于承载料斗的叉形件。
3.3 柔性承重件 Flexible supporting parts
直接用来承载物料、容器、叉架、提升滑板组件等重物的柔性索具,如链条、钢丝绳、吊带等。
3.4 安全锁 Safe lock
一种应用在液压提升机立柱上的辅助防下落装置,可调整到适当的高度并固定住。当叉架上升时,该装置不影响其运动;但下降时该装置就会托住叉架,阻止其下落。
4 型号标记
4.1 型号编制
型号按JB/T 20188 规定编制。

4.2 标记示例
示例1:——QTD2000表示额定负载为2000 kg(含装料容器)的药用料斗提升机;
注:额定负载(kg):包含装料容器及物料。
5 要求
5.1 材料
整机外饰部分材料均应采用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
5.2 外观与表面质量
5.2.1 设备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洗、无锐边。
5.2.2 金属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μm。
5.2.3 叉架明显位置上应设置符合GB 2894的安全标识和提升额定负载的标识。
5.3 性能
5.3.1 静态稳定性
在1.5倍额定负载且处于最高提升位置时,提升机应有良好的抗倾覆稳定性。
5.3.2 结构稳定性
在额定负载下,提升机不应有永久变形。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要求执行,应合格。
5.3.3 自然沉降
在额定负载作用下,12h后叉架自然沉降应不大于20mm。
5.3.4 运行平稳性
运行平稳性试验按附录B(规范性附录)执行,应合格。
5.3.5 液压系统(适用于液压提升)
5.3.5.1 管路标识
管路应在易观察处做好标识,以下列不同颜色加以区别:
a) 压力管路:红色;
b) 回油管路:黄色;
c) 控制管路:蓝色。
5.3.5.2 耐压
液压系统以1.25倍额定压力,运行30min,不应有渗漏,压降应不大于5%。
5.3.5.3 温升
在满载运转时,液压站油液升温应不大于30℃。
5.3.6 防坠落安全距离
当负载突然失去支撑而坠落时,应能在不大于200mm的下落距离内自动制动。
5.3.7 转动限位装置
具有转位功能的提升机需具有可调节的转动角度定位装置,该装置的外露部分应符合材料要求。
5.3.8 工作噪声
提升机满载时的工作噪声应不大于70dB(A)。
5.4 电气安全
应符合GB/T 36035相关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材料试验
查验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当材料质量无法证明时,应按相关材料标准规定进行试验。
6.2 外观与表面质量试验
6.2.1 外观
目测查验。
6.2.2 表面粗糙度
按GB/T 10610规定的程序进行。
6.2.3 标识
查验标识位置与正确性。
6.3 性能试验
6.3.1 静态稳定性
用密度较大物料或水计量加入料斗中进行试验。
6.3.2 结构稳定性
结构稳定性试验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进行。
6.3.3 自然沉降
在料斗中装载物料至额定负载,提升最高位置。在计时的12h开始和结束时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叉架沉降量。
6.3.4 运行平稳性
运行平稳性试验按附录B(规范性附录)执行。
6.3.5 液压系统
6.3.5.1 管路标识
查验管路标识。
6.3.5.2 耐压
以1.25倍额定压力运行30min后检测渗漏和观察压降。试验用的压力表量程应为被测压力的1.5~2.0倍,精度不得低于1.5级。
6.3.5.3 温升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连续运行,温度稳定后,检测油液升温。测温时,温度计应尽量靠近吸油口,所用温度计等级不低于1.5级,量程不大于100℃。
6.3.6 防坠落安全距离
6.3.6.1 试验方法
将柔性承重件与提升滑板组件脱开,将滑板组件和其上的满载物料容器提升到高度行程的2/3以上位置,测量叉架与地面的位置距离。然后释放,待滑板组件和其上的满载物料容器被完全制动后,再测量叉架上同一点与地面的位置距离。距离测量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6.3.6.2 试验防护
在试验前用围栏或警戒线隔离试验设备,隔离物距离设备前、左、右各2m,试验时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6.3.7 转动限位装置
查验具有转位功能的提升机的可调节的转动角度定位装置及外露部分材料。
6.3.8 工作噪声
工作噪声试验按GB/T 3768-2017的规定。
6.4 电气安全试验
按GB/T 36035相关要求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提升机的检验分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按表1规定的项目逐台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不合格项时,应查明原因并修整后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提交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表1 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 要求的章条号 |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
材料 | 5.1 | 6.1 |
外观与表面质量 | 5.2 | 6.2 |
自然沉降 | 5. 3.3 | 6.3.3 |
运行平稳性 | 5.3.4 | 6.3.4 |
液压系统 | 5.3.5 | 6.3.5 |
转动限位装置 | 5.3.7 | 6.3.7 |
工作噪声 | 5.3.8 | 6.3.8 |
电气安全 | 5.4 | 6.4 |
7.3 型式检验
7.3.1 型式检验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或投产鉴定时;
b)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进,可能影响性能时;
c)产品停产1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f)质量仲裁需要时。
7.3.2 型式检验的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的全部要求。
7.3.3 抽样规则
型式检验的样机应从制造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按GB/T 10111规定的简单抽样、随机数骰子法抽取10%作为样机,检测一台。
7.3.4 判定规则
在型式检验中,各项试验结果都符合标准要求时,判定型式检验合格。在检验中若电气安全性能的防护联接电路的连续性、绝缘电阻、耐压方面发现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其它项性能如发现不合格时,允许在抽取的样机中加倍测试不合格项,如检验结果仍未达到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8 标志
8.1 产品标牌按GB/T 13306的规定。标牌应固定在醒目的位置,标牌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名称;
b)主要技术参数;
c)出厂编号、出厂日期;
d)制造单位名称、商标;
e)执行标准代号。
8.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 191的规定。有“向上”、“重心”、“怕雨”、“由此吊起”等标识。
8.3 运输收发货标志按GB/T 6388的规定。
9 包装、运输、贮存
9.1 使用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GB/T 9969.1的规定。
9.2 包装
9.2.1 内销产品包装
按GB/T 13384的规定。包装箱内附有下列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产品使用说明书、安装图;
c)仪表校验合格证, 材质证明书;
d)装箱单。
9.2.2 出口产品包装
出口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9142的规定。
9.3 运输
产品的运输按国家铁路、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9.4 贮存
产品包装后,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氛的室内或有遮蓬的场所。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弹性恢复试验
A.1 试验装置
在叉架上放置一承重梁,使其对称面处于物料容器中心位置。承重梁上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应小于0.1mm,承重梁长度应大于叉架的宽度约300mm,以便留出供测量用的位置。
在离承重梁二端100mm处各设置一个百分表,如图A.1。百分表精度0.01mm。百分表的支撑方法要求稳固。
试验装置如图A.1。

A.2 试验规范
A.2.1 预加载
将承载梁加载额定负载重量的砝码,使提升机提升至最高位置,静置10min,下降、卸载,再重复上述过程一次。
A.2.2 数据检测
使提升机提升至最高位置,用百分表触及承重梁对称平面二端100mm处位置,记录读数。
然后小心缓慢加载,静置10min后小心缓慢卸载,5分钟后再记录百分表读数。二端读数变动量的平均值即为弹性恢复值
A.3 合格判定
对于液压提升的设备。由于自然沉降的存在,故试验数据不大于0.3mm, 即判定为弹性恢复合格。
对于非液压提升的设备,试验数据不大于0.1mm, 即判定为弹性恢复合格。
A.4 注意事项
有可调节高度的安全锁装置的提升机做该试验时,可将叉架搁在安全锁上承重,以消除液压自然沉降。其试验数据比照非液压提升的设备做判别。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运行平稳性试验
B.1 空载试验
B.1.1 试验规范
装上空容器,料桶上升至最高位置→立柱回转到限位点→立柱回转回原位→下降至最低位置,如此六个循环。
B.1.2 试验要求
叉架在空载时上升和下降均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爬行现象。提升、回转、下降运动时应工作正常,无碰擦及异常噪声。液压系统和减速机等部位不应有漏油现象。
B.2 满载试验
B.2.1 试验规范
将容器中装载物料,装载量至额定值的125%,其余按B.1.1设定的试验规范进行。
B.2.2 试验要求
叉架在负载时上升和下降均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爬行现象。提升、回转、下降运动时应工作正常,无碰擦及异常噪声。液压系统和减速机等部位不应有漏油现象。不应有永久变形,紧固件仍应可靠紧固。
B.3 试验中的故障处理
实验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允许经修复后继续试验,但B.2.1设置的循环次数应增加到12次。
提升加料机
Lifting charging machin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提升质量不大于200kg的固定式、移动式及移动伸缩式提升加料机(以下简称加料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案、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式、移动式和移动伸缩式,以电机驱动提升,载荷呈悬臂状的加料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94 安全标识
GB/T 3768-2017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功率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1)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与方法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42 出口商品包装通则
GB/T 36035 制药机械电气安全通用要求
JB/T 20087 料桶
JB/T 20188 制药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提升加料机 lifting charging machine
一种电机驱动的,固定式、移动式和移动伸缩式,载荷呈悬臂状,能在垂直状态下提升物料,具有加料功能的设备。
3.2 叉架 Fork frame
装配在提升滑板组件上用于支持物料容器的叉形件。
3.3 柔性承重件 Flexible supporting parts
直接用来承载物料、容器、叉架、提升滑板组件等重量的柔性索具,如链条、钢丝绳、吊带等。
3.4 出料装置 Discharging device
安装在叉架上的与物料容器相对接的装置,其上带有可供控制的出料阀,并可借助于类似钢桶封闭器的装置带动物料容器翻转完成出料。
4 分类和标记
4.1 产品分类
加料机分固定式、移动式和移动伸缩式三种类型。
4.2 产品标记
4.2.1 型号编制
型号编制方法按JB/T 20188的有关规定。

功能代号:提升加料
类别代号:其他制药机械
4.2.2 标记示例:
示例1:QTG200型:表示额定负载为200kg的固定式提升加料机。
示例2:QTY100型:表示额定负载为100kg的移动式提升加料机。
示例3:QTS100型:表示额定负载为100kg的移动伸缩式提升加料机。
注:额定负载(kg):包含装料容器及物料。
5 要求
5.1 材料
凡是与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质均应无毒、耐腐蚀、不脱落,不与所生产的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外饰部分材料均应采用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
5.2 外观与表面质量
5.2.1 外观
设备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洗、无锐边。
5.2.2 与物料接触的内表面
与物料接触处的内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4μm,不允许有划痕、黑斑等缺陷。
5.2.3 标识
叉架明显位置上应设置符合GB 2894的安全标识和提升额定负载的标识。
5.3 性能
5.3.1 静态稳定性
在1.5倍额定负载且处于最大提升位置时,加料机应有良好的抗倾覆稳定性。
5.3.2 结构稳定性
在额定负载下,加料机不应有永久变形。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要求执行,应合格。
5.3.3 自然沉降
在额定负载作用下,12h后叉架自然沉降应不大于20mm。
5.3.4 运行平稳性
运行平稳性试验按附录B(规范性附录)执行,应合格。
5.3.5 液压系统(适用于液压提升)
5.3.5.1 管路标识
管路应在易观察处做好标识,以下列不同颜色加以区别:
a) 压力管路:红色;
b) 回油管路:黄色;
c) 控制管路:蓝色。
5.3.5.2 耐压
液压系统以1.25倍额定压力,运行30min,不应有渗漏,压降应不大于5%。
5.3.5.3 温升
在满载运转时,液压站油液升温不大于30℃。
5.3.6 物料容器最大下降速度(适用于液压提升)
在任何液压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包括管路瞬间破裂时),物料容器的下降速度应不大于100mm/s。
5.3.7 柔性承重件的安全系数
柔性承重件静强度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许用安全系数5.
5.3.8 工作噪声
加料机满载时的工作噪声应不大于70dB(A)。
5.3.9 密封性
减速机等部位应无漏油现象。
5.3.10 出料装置的互换性
出料装置与对应的符合JB/T20087要求的料桶间有良好的互换性。
5.4 电气安全
应符合GB/T 36035相关要求。
5.5 叉架水平位定位
用自动方式打开出料装置上的出料阀时,应配置叉架翻转水平位的定位装置。
6 试验方法
6.1 材料试验
6.1.1 查验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当材料质量无法证明时,应按相关材料标准规定进行试验。
6.2 外观与表面质量试验
6.2.1 外观
目测查验或相应的仪器检测。
6.2.2 表面粗糙度
按GB/T 10610规定的程序进行。
6.2.3 标识
查验标识位置与正确性。
6.3 性能试验
6.3.1 静态稳定性
用密度较大物料或水计量加入料桶中进行试验。
6.3.2 结构稳定性
结构稳定性试验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进行。
6.3.3 自然沉降
在料斗中装载物料至额定负载,提升最高位置。在计时的12h开始和结束时用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叉架沉降量。
6.3.4 运行平稳性
运行平稳性试验按附录B(规范性附录)执行。
6.3.5 液压系统
6.3.5.1 管路标识
查验管路标识。
6.3.5.2 耐压
以1.25倍额定压力运行30min后检测渗漏和观察压降。试验用的压力表量程应为被测压力的1.5~2.0倍,精度不得低于1.5级。
6.3.5.3 温升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连续运行,温度稳定后,检测油液升温。测温时,温度计应尽量靠近吸油口,所用温度计等级不低于1.5级,量程不大于100℃。
6.3.6 物料容器最大下降速度
在满载并处于提升较高位置下,瞬时打开进油管泄油旁路阀,测量在750mm内料桶下降时间,时间计量用示值精度为0.1s的秒表,距离测量用激光测距仪或钢卷尺。
6.3.7 柔性承重件安全系数
查验柔性承重件的出厂合格证和型号,核对极限拉伸载荷相关资料,按式(1)计算。

6.3.8 工作噪声
工作噪声试验按GB/T 3768-2017的规定。
6.3.9 密封性
开机十分钟后,用干毛巾擦拭查验减速箱油封部位。
6.3.10 出料装置的互换性
随机抽取5只与试验设备相对应的符合JB/T20087要求的料桶,查验出料装置与其的互换性。检测时料桶内装载水或120目淀粉至额定装负载,提升后翻转,查验有无泄漏。
6.4 电气安全试验
符合GB/T 36035相关要求进行。
6.5 叉架水平位定位试验
查验有自动方式打开出料装置的叉架翻转水平位定位装置。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出厂交付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由制造厂质检部门按表(1)进行。
检验合格后,质检部门应提交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表1 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 要求的章条号 |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
材料 | 5.1 | 6.1 |
外观与表面质量 | 5.2 | 6.2 |
自然沉降 | 5.3.3 | 6.3.3 |
运行平稳性 | 5.3.4 | 6.3.4 |
液压系统 | 5.3.5 | 6.3.5 |
工作噪声 | 5.3.8 | 6.3.8 |
密封性 | 5.3.9 | 6.3.9 |
电气安全 | 5.4 | 6.4 |
7.3 型式检验
7.3.1 型式检验条件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或投产鉴定时;
b)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进,可能影响性能时;
c)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f)质量仲裁需要时。
7.3.2 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的全部要求。
7.3.3 抽样规则
型式检验的样机应从制造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按GB/T 10111规定的简单抽样、随机数骰子法抽取10%作为样机,检测一台。
7.3.4 判定规则
在型式检验中如各项试验结果都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定型式检验合格。在检验过程中如电气安全性能中的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绝缘电阻、耐压发现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型式检验不合格。若发现其它项有不合格时,允许加倍取样、复测不合格项,如果检验结果仍未达到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8 标志
8.1 产品标牌按GB/T 13306的规定。标牌应固定在醒目的位置,标牌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名称;
b)主要技术参数;
c)出厂编号、出厂日期;
d)制造单位名称、商标;
e)执行标准代号。
8.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 191的规定。有“向上”、“重心”、“怕雨”、“由此吊起”等标识。
8.3 运输收发货标志按GB/T 6388的规定。
9 包装、运输、贮存
9.1 使用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GB/T 9969的规定。
9.2 包装
9.2.1 内销产品包装
按GB/T 13384的规定。包装箱内附有下列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产品使用说明书、安装图;
c)仪表校验合格证, 材质证明书;
d)装箱单。
9.2.2 出口产品包装
出口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9142的规定。
9.3 运输
产品的运输按国家铁路、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9.4 贮存
产品包装后,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氛的室内或有遮蓬的场所。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弹性恢复试验
A.1 试验装置
拆下带出料阀的出料装置,在叉架上装置一承重梁,使其对称面处于物料容器中心位置,其重量应等于或略大于出料装置重量。承重梁上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应小于0.1mm,承重梁长度应大于叉架的宽度约300mm。
在离承重梁二端100mm处各设置一个百分表,如图A.1。百分表精度0.01mm。百分表的支撑方法要求稳固。
试验装置如图A.1。

A.2 试验规范
A.2.1 预加载
将承载梁加载额定负载重量的砝码,使加料机提升至最高位置,静置10min,下降、卸载,再重复上述过程一次。
A.2.2 数据检测
使加料机提升至最高位置,用百分表触及承重梁对称平面二端100mm处位置,记录读数。
然后小心缓慢加载,静置10min后小心缓慢卸载,5分钟后再记录百分表读数。二端读数变动量的平均值即为弹性恢复值。
A.3 合格判定
对于液压提升的设备。由于自然沉降的存在,故试验数据不大于0.3mm, 即判定为弹性恢复合格。
对于非液压提升的设备,试验数据不大于0.1mm, 即判定为弹性恢复合格。
A.4 注意事项
对于液压提升的设备。由于自然沉降的存在,故试验数据不大于0.3mm, 即判定为弹性恢复合格。
对于非液压提升的设备,试验数据不大于0.1mm, 即判定为弹性恢复合格。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运行平稳性试验
B.1 空载试验
B.1.1 试验规范
装上空容器。对固定式加料机:立柱回转→料桶上升至最高位置→翻转180°→下降至最低位置→翻转回起始状态,如此六个循环;对移动式和伸缩移动式加料机:料桶上升到最高位置→前进5m左右→小半径转弯→料桶翻转180°→下降至最低位置→翻转回起始状态,如此六个循环。
B.1.2 试验要求
叉架在空载时上升和下降均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爬行现象。提升、回转、下降运动时应工作正常,无碰擦及异常噪声。
B.2 满载试验
B.2.1 试验规范
将容器中装载物料,装载量至额定值的125%,其余按B.1.1设定的试验规范进行。
B.2.2 试验要求
叉架在负载时上升和下降均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爬行现象。提升、回转、下降运动时应工作正常,无碰擦及异常噪声。不应有永久变形,紧固件仍应可靠紧固。
B.3 试验中的故障处理
实验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允许经修复后继续试验,但B.2.1设置的循环次数应增加到12次。
转自GMP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