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正当时#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表明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逐年攀升。 有的人睡不着,有的人不敢睡,有的人睡不好,未曾想到,现在会睡觉,也是一种本事。 睡觉是养生第一大补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白天,人始终处于繁忙之中,需要消耗不少能量,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 中医认为,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只有充足的血量贮备,肝才能有效地调节血量。“卧则血归于肝”,因此好的睡眠才能更好地养护肝血,从而促进机体生长,保护机体免疫机制,并延缓衰老。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睡眠还有助于巩固和加强新的记忆,睡好觉,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睡不好会造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长期睡眠不好,免疫力也会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如何睡好觉? 壹 睡觉先睡心 以前曾听过一个故事: 小孩问一位老爷爷:“您胡子这么长,是放在被子里睡得着,还是放在被子里睡得着?” 老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当天夜里,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过了很久都没有睡着,于是他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反复折腾,结果整宿都没睡着。 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尽管已经躺在床上了,可心思还十分活跃,结果总也睡不着。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就曾在《睡诀》中记载:“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此时阳气本该潜藏起来了,可由于我们还在不断思考,让阳气处于活跃状态,自然就睡不着了。所以睡觉前要尽量摒弃杂念,如不要总想着“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呀”、“我怎么还睡不着呀”等,才能安然入睡。 当然,摒弃杂念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可以选择静坐的方法,让心慢慢静下来。双腿盘坐(或单盘),双手放在膝盖上,全身放松,闭上双眼,关注呼吸,数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一直数到十,然后又从一开始数。一般静坐15-30分钟即可。 心神安,可入眠;心神动,不能寐。睡前尽量远离手机等干扰物,放空心思,才能睡个好觉。 贰 睡觉避免受风、受寒 去年冬天,朋友回老家住了一宿,睡前忘了关窗,半夜被寒风冷醒,也只是随便把头遮住就继续呼呼大睡。结果原本生龙活虎的他,第二天起床时浑身无力,感觉每一节骨头都冷得疼,即便加了好几件厚衣服,还觉得特别冷。 风入筋,寒入骨,睡觉时受风、受寒,早上起来往往会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 发硬,骨节酸痛,甚至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 现在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把空调开得很低,或者用风扇直接对着吹,这样特别容易伤了少阳之气,重则会出现以上情况,轻则容易困倦无力。所以睡觉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受风、受寒,尤其是肚脐和命门要盖好。 叁 睡前不宜饱 俗话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可我们现在人的饮食习惯刚好颠倒过来,总喜欢把聚会安排在晚上。殊不知,晚饭吃太饱,不仅影响脾胃,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就扰动了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阳盛则热,就会睡不好觉。 肆 右侧卧养心滋肾 常言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睡也要睡相,这不仅是礼仪,也关系到人体健康。孔子说“寝不尸,居不客”,睡姿不要直挺僵硬,而要“卧如弓”,也就是要何欢、柔顺。 古人最推崇的睡觉姿势是吉祥卧,即右侧卧。身体向右面侧卧,两腿合拢、微微弯曲,右手掌托右耳,左手轻放在左大腿外侧上。因为手掌上的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肾开窍于耳,右手托右耳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睡姿,也不用刻意去追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的睡姿,能睡个美美的觉,才是最重要的。祝大家每晚都能睡个好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