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无用论”完败,这三个步骤可以破解读书效率低

 天降大任于新人 2019-05-22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上学的时候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搞好关系,以后等你大学毕业以后,很可能会给他打工。”由此引发了“读书无用论”和“读书有用论”的争吵。

“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是:读书人的能力只停留在书本上,毫无实际用处。而“读书有用论”则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能改变命运。你支持哪一方呢?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又都不对。如果读书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没有实现内化,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那读书就是无用的。

读书通常有三种目的,获得消遣、获取信息和获得知识。成年以后,大多数时候的阅读都多少会带点功利心。渴望提高能力,改善生活,就需要带着“功利心”去阅读。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将知识转换成能力,让读书真正有用呢?《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告诉我们答案。

作者大岩俊之是日本著名的讲师。他在学生时期是一个不读书的人,直到在创业时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善于阅读的人,才开始尝试一年内阅读300本以上书籍。为了解决读过就忘的问题,研究总结阅读技巧,逐渐创造出谁都能掌握的“缓速读书法”。举办了多场读书、讲座活动,成为了日本极具影响力的教学讲师。

“读书无用论”完败,这三个步骤可以破解读书效率低

读书速度慢,效率低,怎么办?

如果我问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相信很多人会说,“当然是从头开始读啊!”这种方法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从学生阶段沿袭至今的方法。很多人拿到一本书,不管书的质量如何,就开始从头逐字阅读。结果往往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不仅速度慢,而且效率低。

怎么才能有效率的读书呢?

首先,读书要要有目的性。我们读书通常又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信息和获得知识。娱乐消遣的阅读,通常发生在阅读小说等虚构文学的时候。这样的阅读可以不讲究速度,只要愉悦身心就是一次成功的阅读体验。其它的两种阅读,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阅读,就不得不带有“功利色彩”。我们希望读书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在读书之前明确目的,确定本次阅读能够帮你解决哪些问题。在阅读中带着功利心筛选,把注意力放在“目的”和“问题”上。重点解决你关心的问题,对于其它细节等其它时间再去阅读了解。

其次,读书要重视输出。我们遇到的知识究竟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取决于你有没有实现知识的内化。实现理解内化的最好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可别小看了这个讲的过程。这不单单是表达,更是对内容的梳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好像是记住了懂得了,但是在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却发现怎么都讲不明白。这就是没有完全理解的典型状态。

在读书的时候,就抱着输出的目的,想着这部分太精彩了,一定要记下来讲给某人听。就会有侧重的进行理解,再经过在头脑中的加工、复盘,最终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别人,这就是最好的知识内化过程。

最后,读书要有时间意识。

读书之前浏览目录、序言,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书的大概内容。确定这本书是不是你想要的,值得你花费多少时间去读。根据不同难易程度,设计大概的时长去完成一本书。带着时间意识去读,慢慢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速度,甚至对待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也要调整不同速度。在有难度的部分花费时间,而不是在有趣的地方停留。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呢,总的来说:快不该快到影响理解,慢不该慢到不值得。

读书首先要明确本次阅读的目的,想清楚自己想通过阅读解决什么问题,再通过输出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把握时间意识提高阅读效率。通过这三个方法就可以解决读书效率低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