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打针会刺痛,感冒生病会头痛,饮食不当会胃痛...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当疼痛发作时,你是忍一忍熬过去,还是马上吃止痛药缓解? ![]() 现在,宗医君先来和大家说说关于疼痛的那些事儿,另附神奇“止痛穴”,纯干货分享,赶快收藏! 疼痛算病吗? 疼痛是一种保护性信号,对于尚能忍受的慢性疼痛,许多人不把它当回事,能忍且忍。其实,疼痛不但使患者身体和精神双重痛苦,长期延绵不断的慢性疼痛,还会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人们通常都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这是认识误区!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 急性疼痛 指短期内发生于伤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由原发疾病引起,随着原发病的治愈疼痛也随之消失,如高血压引起的头疼,一旦血压正常,伴随的头疼也随之缓解。而急性疼痛如果在初始阶段未得到完全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 常在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可在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此时机体病理的生理变化与原发疾病完全不同。 神奇“止痛穴” 头痛:印堂穴、太阳穴 印堂穴,在前额眉头间的中点;太阳穴,在眉梢旁。 头痛时,用手指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推至太阳穴,往返3—4遍;然后用五指拿法,即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在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从头顶到颈部,往返4—5次。 头被称为“诸阳之会”,是髓海所在,只有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髓海才能得以滋养。按摩这两个穴位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因此可以止痛。 牙痛:合谷穴、下关穴 合谷位于双手虎口的最高点,下关在面部,耳朵前方,颧骨下方的凹陷处。 牙痛时,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按压脸部的对应部位,并且可以按疼痛一侧的合谷、下关穴,时间约10分钟。 手阳明的脉络入下排牙齿,足阳明的脉络入上排牙齿,合谷、下关都是阳明经穴,按摩即能止痛。 心口痛:内关穴 内关穴,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 心脏不好的人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以按内关穴。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对其进行点按能够活血通络,起到止痛的作用。按5分钟左右。 胃痛:足三里 足三里,小腿膝盖骨外侧的斜下方。 很多人都有胃痛的毛病。没按时吃饭、饭菜过硬、压力太大都会引起胃痛。治疗胃痛,需要理气,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按揉这里能疏通胃气、舒经止痛。 腹痛:神阙穴 神阙就是肚脐。 腹痛的病人,用掌根揉神阙穴10分钟。神阙位于中下焦之间。揉神阙穴能温通血脉,调和中下焦,疏通胃肠气,达到止痛的目的。 痛经:八髎穴 在人体的骶部,即臀部以上、腰部以下,有8个穴位,分别为左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合称“八髎穴”。 不少女性常年备受痛经折磨。痛经是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需要通调气血、温经化淤。患者俯卧位,家人用掌根摩擦这个区域,达到透热的程度为宜,能够从外而内调理胞宫,起到止痛的目的。 腿痛:伏兔、膝眼、解溪 伏兔在大腿前部中间,离膝盖一掌的距离;膝眼位于膝盖骨两侧的凹陷处;解溪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中央凹陷处。 人过了30岁,关节就开始退化,腰腿痛经常困扰着中老年人。按摩的时候,一方面按揉伏兔、膝眼、解溪3个穴位,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伸曲和旋转练习,能起到舒筋、活血、镇痛的功效。 神奇止痛穴,告别止痛药!好文要和小伙伴们分享呦~ 来源:老宗医养生在线(laozongyi_com) 查看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