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常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的还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则危及生命。一般对于小儿伤食泻,小儿推拿治则以:消食导滞,和中助运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有:
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摩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清大肠,揉龟尾等。
1、补脾经
补脾经是小儿特有的穴位。
位置:
拇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脾土。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每次300至500次,或3至5分钟,
2、揉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3、运内八卦
八卦穴在手掌面,掌心的周边,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个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
次数100-300次。
功效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
主治
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4、清大肠
大肠经是食指桡侧是食指靠近拇指的那一侧面。从指根到指尖方向为清,反之为补。 清大肠可以润肠通便,补大肠可以稍收腹泻。
宝宝比较娇弱,一般不主张一味清或补,所以要清补,既来回推。
5、揉龟尾
龟尾穴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
揉龟尾穴能通调督脉之经气,有调理大肠的功能,对止泻、通便有一定效果。
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以300次左右为宜。
在龟尾向上约4寸的地方是人体的七节骨。
如果能把龟尾与七节骨之间的部位再从下到上推百余次效果更好。
宝宝腹泻就找小儿推拿,小儿推拿不仅是治疗宝宝腹泻,对于宝宝的常见病都是很好的良药,为了宝宝健康,减少药物的作用!
福州中保职业培训学校长期开设小儿推拿培训班,欢迎对小儿推拿有意向者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