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二堂嫂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5-22

文/王赞潇

我的老家在陕西富平县底店乡的东王堡。我的父辈兄弟三个,父亲行二。二堂嫂是我大伯的儿媳。大伯住在离我家十几里外小惠乡窑庄村。我二堂哥是大伯的二儿子。二堂哥解放前在户县一个私人药铺当学徒,每年过年时可回家一次,每次只能在家住几天。二堂嫂娘家在离我家五里外的郭家村。她从小没有母亲,是她大伯母把她带大的,她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她和我二堂哥是1944年结的婚,那时她只有十七岁,结婚后一直住在我们家(底店乡东王堡,也就是我大伯和二堂哥的老家)。

1945年我的母亲因病去世,留下我们兄妹四个。当时我还不满一岁,我大哥十二岁、二哥七岁、三哥四岁。父亲怕我们受委屈,就没有再婚。

我们失去了母爱,失去了依靠,就在这最最不幸的时刻,我的二堂嫂挺身而出,挑起了抚养我们兄妹的重担。那时我二堂嫂才十七八岁,正是爱美的花季年龄,结婚后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她脱去了身上美丽的嫁装,穿起了平常的布衣,头上顶着一块花头巾,腰里扎上一块布围裙。二堂嫂圆圆的脸,个子不高,走路很快,总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白天为我们做饭洗衣,照顾不懂事的我,晚上还要在油灯下做活,不是缝衣纺线,就是织布纳鞋。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电,也没有缝纫机,白天活计多,缝衣、做鞋常常只能在晚上就着昏暗的油灯熬。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早早就下起了大雪。当时正上学的二哥还没有棉裤,这可急坏了二堂嫂。天快要黑了,我看见二堂嫂找出了棉花和布,裁起了衣服。第二天早晨我看见二哥穿上了新棉裤,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才知道二堂嫂一夜没睡觉,给二哥赶制了棉裤。

二堂嫂言语不多,但可能干了。有一次她要带我去她娘家串门,我没有新鞋穿,二堂嫂当夜就做好了一双新鞋。第二天我把新鞋穿在脚上,高兴地左看右看,鞋面上还绣了一朵花,可好看啦。我觉得二堂嫂做鞋太辛苦了,怕穿坏了,舍不得穿,走亲戚回来后,我就把那双鞋珍藏起来,想了就拿出来看看。

二堂嫂非常善良,从不打骂我。现在还清楚记得,我四岁时的一天早晨,我因为肚子不好,没来得及起床上厕所,结果拉在了炕上。我想用被子一盖,大人就看不见了,可是二堂嫂一叠被子就看见了,她大声说了句:“我的妈呀,该咋哩?”。这就是二堂嫂最生气的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里,二堂嫂从来舍不得吃好的。我父亲爱吃油泼面,二堂嫂就经常给我父亲做一碗,她和我们都吃汤面或杂和面。他说父亲下地干活太辛苦,要吃好一点。她就是这样,为了我们能吃好穿暖,把她结婚时娘家的陪嫁衣、布料全都给我们做衣服了。

在我大哥十五六岁时,父亲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把我大哥送到离我家不远的煤矿上帮厨打杂做小工。煤矿上虽然管吃管住,但是不给工钱,所以衣服还要二堂嫂缝。

大哥十八九岁时,父亲就给大哥娶了媳妇。我这个新嫂子能干又贤惠,可把我二堂嫂高兴坏了。二堂嫂说:“这个弟媳懂事又能干,是我的一个好帮手”。可是好景不长,嫂子在第二年生孩子时死了,这对我们家庭是双重的打击:失去了一双能干的手,多添了一张待哺的嘴。二堂嫂失去了好帮手又要开始照顾这个吃奶的孩子。我本来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但是父亲让我帮着二堂嫂带这个孩子,所以就没上学,早早分担起了家务的担子。

我们兄妹在二堂嫂的呵护和关怀下慢慢长大了,这时她才想起自己应该有个孩子了。她三十多岁才有了自己的孩子,此时她自己的公公婆婆(我的大伯大妈)也年老了,她就回到公婆家(小惠乡窑庄村),和大堂嫂一起担起了孝敬公婆的职责,尽了她儿媳妇的孝道。

二堂嫂共生养了四个孩子,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成家立业,各有子女。

二堂嫂在村上口碑很好,邻里有困难她都去帮忙。邻里街坊经常说二堂嫂是个了不起的人。二堂嫂却说自己只是个平凡的人。在我看来,平凡的二堂嫂并不简单,她身上有着中国女性的善良、慈祥、温厚和坚强的特质。

二堂哥解放前在户县一个私人药铺当学徒,解放后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工作勤勤恳恳,退休后回到农村家中二堂嫂的身边,帮儿子干农活,八十多岁时中风在床,我二堂嫂一直照顾他到2012年九十岁去世。二堂哥去世后,二堂嫂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

二堂嫂如今已是两鬓花白、八十九岁的老人了,但她仍然身体硬朗,生活自理,过着幸福的晚年。我们兄妹能回报的就是常打电话回去问候问候,逢年过节寄些钱回去。她爱吃月饼,我们每年中秋都给她寄月饼,她却总舍不得吃。她经常打电话说不让我们再寄东西给她了,说“什么都不缺,娃,你能过好,我就高兴”。无论我多大年纪,在她心目中我们都是娃,二堂嫂总是牵挂着我们。

我父亲常年劳作,积劳成疾,在1969年六十四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前对我说,你们不要忘记你二堂嫂对你们所付出的辛劳。我们兄妹都牢牢地记着父亲的嘱托。

我大哥已去世。三哥在家务农,已七十四岁了。二哥大学毕业后在天津工作,七十七岁了。我七十一岁,移居到湖北省潜江市已有二十多年了。

二哥常打电话说,“小时候二堂嫂像慈母一样呵护和抚养了我们,我们兄妹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记,二堂嫂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要常回家看看”。他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二哥每年都回去看二堂嫂。1995年我二哥带着二堂哥二堂嫂去北京天津旅游,上了长城,登了天安门,这是二堂嫂一生去的最远的地方。

难忘二堂嫂的深恩,愿慈祥、善良、德高望重的二堂嫂福寿安康。

湖北省潜江市广华江汉油田 富平人王赞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