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老街因城市发展将被拆除,老武汉人的生活退出历史舞台

 王阿海哥哥 2019-05-22

比起室内菜市场,露天摊位更彰显一座城市的烟火与市井,也是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地方。时间久了,本是陌生的两个人,在讨价还价中可能还会聊起家常来。因此,每逢去一座城镇旅行,菜市场是行程中必须要有的安排。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得胜桥,是我在武汉遇到的最让我心动的露天菜市场。从中山路积玉桥到中华路粮道街之间,婉转不过千米,几乎浓缩了武昌古城600多年的余味。如此喧嚣的市井之地,令人勾起怀旧情绪。遇到这样的这一条街巷,说到底还是要感谢黄鹤楼。

黄鹤楼是武汉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外地游客来武汉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但黄鹤楼究竟值不值得一看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位于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其本身历史已有千年。如今这楼虽为新址新建,但并不影响它的建筑之美和文化魅力。

第一次看见黄鹤楼是在出租车上,从窗外闪过的时候,此楼居高临下。当时,我的脑海里就闪过了这样的一幅场景:充满市井气的街巷之间,人和车辆往来,旧民居的老房子袒露着岁月的痕迹,从老武汉人的生活区望去,眼前一座黄鹤楼正屹立在蛇山之巅,历史已过千年。

带着这样的场景,我前后在黄鹤楼周边暴走过很多次,但始终未能遇到我想象中的样子。直到有一次,从昙华林里徒步前往户部巷的途中,手机导航将我领到了一条巷子里,顿时一阵鱼腥味、猪肉味扑鼻而来,眼前的画面是一座城市最为烟火定格。

得胜桥,对于老武汉人而言,这里充满了太多回忆。沿着窄窄的这条街走过去,一眼望去全是各类商铺,包括有副食店、小吃店、面店、五金铺、书店、粮油等,但最显眼的就是街巷两旁的露天菜市场。

这杂乱、随意、十足的生活味儿,像是回到了80货90年代的集市。有推着自行车的,提着菜篮子买菜的,有收辫子的吆喝声,也有从开水房传来的吱吱水汽声。

但不论是什么时候来,这几米宽的过道上,始终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可一旦走出了得胜桥,一切都恍如隔世,那浓烈而又清晰的生活场景令人回味无穷。只可惜我并不是生活在这里的武汉人,否则这回味无穷中一定是夹带了更多其他情感和情绪。

有些杂乱的街巷里,人们来往穿梭,甚是热闹。从漫步在昙华林的那份情绪相比,得胜桥令我更为欢喜。我喜欢一切老的、旧的、甚至是破的东西,并非是图它外表沧桑古朴,只因它的身上有历史的记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积淀。得胜桥无疑就是这样的,于武昌而言,它就像是一件老古董,但可能不是收藏家喜欢的那种,却充满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记忆。

就在我沉浸在市井烟火的氛围中时,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所惊艳:破旧的街铺之间,狭长的街道之上,雄伟壮美的黄鹤楼就矗立眼前。历史的宏伟,生活的平凡,杂乱无章的的电线和人们晾着的衣服就缠绕其间,世界充满欣喜,也有充满悲伤。

当一座城市的房地产遍地开花,处处高楼林立时,那些破旧的街区令人感到不舍。听当地朋友说,随着规划的“穿城大道”的修建,得胜桥的这些临街的老房都将被拆除,人们对这里的记忆可能再也无法有迹可循。在过去,这是人们去北城门的唯一街道,相传军队出征必走武胜门,得胜桥一名由此而来。

这条街已有600多年,曾是武昌北城最繁华的小商业之地,其中菜场文化尤为兴盛。但是城市发展,老街被拆,不论是武汉还是其他城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得胜桥给予我的记忆只是一个过路游客所看到的生活的片面性,但一代人对老街的情绪,老街给予一代人的回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本地人发自内心的不舍与留恋。这里嘈杂的市井气、家长里短的人情味,到能够看到黄鹤楼的独特角度,再到即将拆迁的没落和不可避免的新旧交替。人们在不舍中也有对新气象的期许。

但它的拆除,或将是老武汉记忆的一种遗憾,它应像北京的胡同那般,成为一种城市文化被保留下来。抑或者是与昙华林联合起来,从文青的乌托邦到文化的多样性,就好比是博物馆的文物,人们唯有看得见才有可能融入历史,思考历史。

而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会有另外一种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