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一味中药 | 巴豆

 呵呵8909 2019-05-22

《中国药典》

【拼音名】 Bā Dòu

【英文名】 FRUCTUS CROTONIS

【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

【归经】种子: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用法用量】种子:0.5~1分,内服去种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根:1~3钱。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巴豆霜 《中国药典》

【拼音名】 Bā Dòu Shuānɡ

【英文名】 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

【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巴豆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 Bā Dòu

【别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性味】

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

③《医学启源》:'性热,味苦”。

④《医林纂要》:'辛咸,热,毒”。

【归经】

入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大肠三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附方】

①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②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③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④治痞结癥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⑤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仁斋直指方》)

播放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