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针札记:随证治之

 静听圣音 2019-05-22

姑妈专门从乡下赶来,还没坐稳,就絮絮叨叨讲开了:胃痛,胃镜检查结果是胃炎;血压很高,吃了好多年药;腰经常痛,CT检查结论是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

姑妈沉浸在病名、指标所给的定义中,仿佛被困在一个坚硬的铁桶里。

我静静听着,当她说到一些症时,会特别留意,问一下症的具体表现和部位。当她讲完,那些症已归集到具体的经络,用针思路也比较清楚了。

在黄帝内针的眼里,人体就像一个丝瓜络,纵向是经,横向是络,经络之间互相连接沟通,内联脏腑,外接天地,构成了一个没有死角和盲区的整体系统。

人体的病一般会表现为症,而症又必然与经络相关。黄帝内针的特点是随证治之,而不是根据患者的病因、病名、指标等来治。

什么是证?《黄帝内针》书上讲,证是患者对身体问题的综合表达,是病证、病因、病治的三合一。

证和症的含义不完全相同,证的范围比症更广一些。不过有时证和症区分不怎么严格,为行文方便,下面的文字以症来表述。

这里所说的症,可以表现为酸麻沉胀凉热痒痛,等等。比如说,膝盖肿,那肿就是一个症;脖子酸,酸就是一个症;胃部痛,痛就是一个症。余者可以此类推。

症的涵盖范围很广,比如说,脸上的斑是不是一个症?口渴是不是一个症?便秘是不是一个症?

再比如说,失眠是不是一个症?精神不振是不是一个症?神不守舍是不是一个症?

这里还可以细分,以失眠为例,是睡不着还是容易醒?具体在什么时间容易醒?这里又是一个辨证的范畴。

概括来说,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身心的异常或不适,在黄帝内针的辨证体系里,都可作为一个症来看待。

症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大致可以从定位和定性两个方面来理解。

能够定位的症,按照法则比较容易处理。对初学者来说,难的是一些需要定性的症的处理,需要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经典的理论来不断提升自己。

症的概念明确了,黄帝内针就有了下手处。所谓随证治之,就是抓住症这个牛鼻子,根据黄帝内针四总则来下针。黄帝内针的善巧就在于执简驭繁,让本来很复杂的事,可以简单化来处理。

比如我这位姑妈,她陈述病名、指标、不适症状表现时,要留意的是患处所在、主症所在,这些症在身体哪几个部位,是上焦、中焦、还是下焦,涉及哪几条经络。

如果患者有多个症,或者同一个症涉及多个部位,可先以主症为突破口,一个一个来解决。

一般患者自述结束,辨证也同步完成,然后是按照法则施治。

学针初期,很容易受病名、指标以及原有一些经验、观点的影响。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记得回到原点。原点是啥?原点就是随证治之,就是执两用中。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