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裕隆:精准时代下胃癌外科医生的实践、思考与创新

 zhaozhaozhao3 2019-05-22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根治性的切除胃癌及其转移灶是预后的关键因素,何裕隆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推广胃癌标准的D2淋巴结清除术,并创新性的提出了脉络化、立体化淋巴结清扫术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何裕隆教授团队较早建立了国内全面系统的胃肠肿瘤临床数据库,近年还建立了有遗传倾向的胃癌高危家系的随访登记机制,从而指导患者早发现、早期治疗胃癌。何裕隆教授及其团队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与创新,积极地推动了为我国胃癌外科发展。

1

立体化、脉络化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提出使胃癌治疗效果国际领先

传统的淋巴结清扫是平面清扫,何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及人类胃癌标本的研究发现血管鞘内存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并证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预后具有影响。根据淋巴管与主要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学结构和分布,提出立体化脉络化淋巴结清扫术式。胃癌治疗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展期胃癌5年总体生存率达61.4%。

正常的人体中不同的区域其淋巴系统错综复杂,随着肿瘤对组织侵犯程度的逐渐加深会导致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行转移。由此,我们团队经过20多年的回顾性研究发现,通过立体化、脉络化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其预后比同期其他患者有所提高。

我们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在小鼠的动物模型,在胃癌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淋巴管以及毛细血管会伴随着增多,且密度会增加。在对胃癌标本的分析者中,对切下来的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标本进行检查发现,血管鞘里面存在着毛细血管跟淋巴管,随着肿瘤的进展,偏晚期患者的血管鞘淋巴管里有癌细胞或癌巢。所以基于动物实验和人类标本的病理检查,发现肿瘤进展会伴随着血管鞘淋巴管转移或者血管转移。由此,我中心一直坚持以立体化、脉络化在鞘内进行清扫。通过分析胃癌数据库资料发现,立体脉络化淋巴结清扫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尤其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血管鞘清扫组术后5年生存率比未清扫组提高15%。

2

淋巴结清扫个数影响胃癌的精准分期和预后

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够不够,清扫得干不干净,将直接影响到胃癌的分期和预后。何教授在胃癌手术中最多清扫出了168个淋巴结,意义重大。

评价一个肿瘤的分期除了组织侵犯的深度及是否有远处转移以外,就是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不论是《日本胃癌规约》、美国的《NCCN指南》还是ESMO,不同的指南对于淋巴结转移的个数都有相同的界定。

胃癌的分期受四方面影响:第一,医生是否切除的范围足够,是否进行立体化的清扫,这是影响分期的要素之一。第二,淋巴结解剖出来的个数。切下来的标本要进行淋巴结的检出,淋巴结检出个数会影响评估胃癌的分期。我们要求中心对切下来的标本进行非常仔细地解剖,而且我们有专门的医生进行淋巴结检出这项工作。即使这样仔细地工作也还会有所遗漏,但是相对于术后不规范的淋巴结检出来说,准确性更高。第三,病理科大夫是否对切除下来的标本全部进行包埋,进行多维度的切片;第四,病理科大夫的水平。这四个方面会决定一个胃癌术后的分期,从而影响患者后续的治疗。

作为一名外科大夫,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开始就必须非常仔细、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对所有患者要做到全程管理。

3

胃癌个体化预警系统提高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率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总体预后的有效措施。何裕隆教授不仅于上个世纪90年着手牵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全面系统的胃肠肿瘤临床数据库,近年还建立了有遗传倾向的胃癌高危家系的随访登记机制,从而指导患者早发现、早期治疗胃癌。

我国是一个胃癌大国,全球每年将近100万的胃癌患者,中国占了一半。中国的外科大夫尤其是胃癌外科大夫是非常忙碌的,有时做完手术来不及处理标本,来不及进行登记,所以很多宝贵的资料都没有保存。国际上有关胃癌诊治的指南,缺乏中国的声音,这是我们的不足。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1994年时就着手建立数据库。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数据库中有关于胃癌的随访项目348项。更重要的是我们严格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后前两年每三个月、术后三年每半年都会对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从而获取他们术后的生存质量、生存期等信息。

我们收集的这些患者资料都是非常宝贵的。比如,我们发现了一些早癌患者,按照些规范进行处理,但患者的预后并不好;而有一些已经发现有转移的患者,治疗以后的效果却很好。导致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非常值得探讨和分析,所以我们可以从数据库里提取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随着现在对分子生物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基因的解读越来越详尽,我相信在未来,这些数据库包括我们的标本库对人类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模式和预后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国每个中心都建立数据库,并积极随访,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拿出让世界瞩目的治疗指南,这就是做数据库及随访的深刻意义所在。

尽管做一个数据库,做一个随访,并不那么容易,但这20多年来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有专门的随访人员进行单病种的管理,做到每个项目都有质控,每位患者都得到及时的随访。我们的随访率一直都是在95%左右,应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样,我们在2003年就建立了标本、组织库,这些组织库跟数据库合在一起,是非常完善的人类遗传资源。我们也在做关于遗传性大肠癌和胃癌的登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胃癌或有肠癌的家系里面,他们的亲人更容易获得这些消化道的肿瘤。我们从数据库建立开始,就慢慢的把遗传性的家族也进行了登记,这些对于以后揭开家族性或者遗传性的胃癌,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采访 / 赵春月

撰稿 / 赵春月

视频制作 / 张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