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窗随笔:一场关于辩论的辩论

 冲霄3e8ixadnpn 2019-05-23

在微博上看了一场有意思的辩论——邓艾艾艾对周玄毅等辩手,双方都不提对方名字,针对辩论赛(校园辩论)有益还是有害这个命题进行了一场隔空辩论。这个讨论还是挺有意思的,说两句。

先从著名编辑杨葵老师发的两条微博说起。杨葵说,应该读一些“不合吾意”之书。他引用了金克木先生的说法:“……还有一条原则也很重要,便是多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我们往往翻开一本书后,一看句句都是自己心中要说的话,于是非常痛快,佩服,很高兴地看下去,以为这是正对自己胃口的好书。结果却往往是一无所得,既有进步也很少;因为书中意见,自己既在读书之前便有,那么读了之后,自然也不过是更坚信或更丰富而已。惟有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可以使自己瞿然一惊,然后以敌人的态度去观察这本书的意见。结果若是自己被人折服,自然是自己原有的见解不对,从此便更进一 步;若自己攻破了书中的理论,也就是自己受到了一次论敌的冲锋,无形中也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因此“正合吾意”的书愈多读,愈无进步,愈容易流入偏狭;远不如多读几部不合吾意的书。”

我非常同意要读“不合吾意”之书这个观点的,我读过并且还将接着去读不少不合吾意之书,如安兰德、罗斯巴德、托马斯索维尔、亨廷顿等等,我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东西仅次于从托尼朱特、苏珊桑塔格、福山那里得到的。

从你相信的观点里面走出来,到对面去看看、想想,再回来,依然相信。前后这两个相信是非常不一样的,差别巨大。

我想,这可能也是辩论的意义之一,就是逼着你去了解和你观点、逻辑、立场相对立的人是怎么想的。同样道理,高水平的不同观点之间的理性与平等的对话,对深入理解一个命题,一种理论,是非常重要,极有益处的。当然,前提是高水平的不同意见。

但这是抽象意义上的,是对自我有要求,努力塑造一个完整自我意义上的。现实的辩论赛并不完全是这样,这也是邓艾指出的问题。辩论赛,尤其是校园辩论赛,唯一的导向是胜负,综艺里面的辩论赛导向是胜负加娱乐。这就会出现问题,辩手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通过自己对辩题更深地挖掘来引导观众更深地理解辩题,或者因为临时抽签决定辩题做不到深入挖掘。这样辩手就更需要精通偷梁换柱和煽情的技巧来打动观众,忽悠住观众,才能获胜。这一点,看微博大V们是怎么忽悠粉丝割韭菜的就知道了。

当然,邓艾用宣宣来比喻也是不对的,他们的功能是禁止辩论,禁止事实、逻辑和不同的价值观。辩论赛问题再多也是一场双方拥有平等地位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不许反对地对“唯一正确”的灌输。

所以,我对周玄毅关于辩论和辩论赛本身的论述基本都是同意的,但是认为他对辩论赛中胜负导向的辩护是比较苍白的。

说到这里,很想看看周玄毅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辩题,持方是“以胜负为导向的校园辩论赛弊大于利”,周老师会怎么说呢?

很可惜,两天的大型撕逼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位辩论圈的朋友站出来反思并论述胜负导向的辩论赛到底弊病在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反感?按理说,他们应该是最有体会的。反思之后,他们所恒定相信的“辩论赛是有益的”这观点会动摇吗?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辩论是好事,读“不合吾意”之书更是好事。但是以胜负导向的辩论赛真的能够抑制住见到不同意见就奋起反击捍卫自己观点的本能吗?如果不能,问题出在哪里?

无论如何,这场质疑和争论是有益的,尤其对于辩论赛本身是有益的,可惜辩论赛的辩手们好像都不这么认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