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大唐成立1400年,那是个群星绚烂的伟大时代,那是直到今时今日还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盛世大唐。”遇见忧愁的李利剑,和他一起登上金陵的凤凰台;品尝王翰的葡萄美酒,在刚健的时代风貌里领会中国式的狂欢;跟随王维的行迹,走近“安史之乱”的事件现场;借用罗隐的锐利目光,在唐代市井中不雅察看世间百态…… 南京师范大学传授郦波新著《唐诗简史》,带你品读唐代王朝历史与诗人浮沉命运,解唐诗、说唐史,复原心中大唐,走进恢弘却温暖的大时代。 ![]() 仇英绘《列女传图——薛涛戏笺》 下面来讲一位女诗人,也是《全唐诗》录诗最多的女诗人。她,就是薛涛。 薛涛概况秀丽、多才多艺,不只擅长写诗,还精通音律,更创制了流行一时、传布千古的“薛涛笺”。出众的才思使薛涛闻名遐迩。而她的诗作《牡丹》更是唐诗中一种共同的声音。诗云: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分别。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床笫, 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本是官家小姐,少时就非常聪明灵秀。因父亲薛郧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为了生活不能不入乐籍。 能够说,薛涛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女诗人之一。她曾著有《锦江集》五卷,相传有诗五百首。《全唐诗》中所收便有八十九首之多,为唐代女诗人之冠。 薛涛的诗歌名篇颇多,如《春望词》《筹边楼》《送友人》等;而且她一生爱竹,曾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自勉。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首写花的《牡丹》。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薛涛的人生经历吧。 唐贞元元年(785),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提笔写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 乱猿啼处访高唐, 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 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 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 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从此薛涛声名鹊起,成为侍宴的不贰人选,也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身为闻名遐迩的才女,加上遭到士大夫们的赞美、溺爱以至追捧,二十芳龄的薛涛难免恃才傲物、恃宠而骄,以致触怒了韦皋,被罚去边地松州。 松州地处西南疆域,人烟稀少,兵荒马乱。生活的猝然剧变使薛涛从迷幻的梦中清醒,初步懊悔本人的轻率与张扬,不能不垂头认错,恳求原谅,暗示愿意脱离乐籍。为此,薛涛持续写下了《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五绝二首、《罚赴边上韦相公》七绝二首等诗作。 当薛涛的诗送到韦皋手上时,百炼钢顿时化为绕指柔。韦皋心软了,将薛涛召回成都。于是,薛涛便隐居成都浣花溪畔,并脱离了乐籍,过起了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中所描绘的“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的生活。晚年,薛涛居碧鸡坊,建吟诗楼,并在居所附近种满一丛丛的修竹。薛涛不只爱竹,还爱菊。不管人生的际遇如何,她的内心深处永久都是狂妄自傲的。她自诩“兼材”,始终追求的是高洁的品质,曾作《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等诗。 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像 所以,薛涛后来即便低调做人,却仍高调入世,关心时局。剑南西川幕府历来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名相裴度、节度使段文昌等皆出自剑南西川幕府。薛涛前后历事十一任节度使,对剑南西川的各种情况管窥蠡测。历届川主也往往把她视为没有幕僚身份的幕僚;从外地入蜀的文人、政要也常常将薛涛作为咨政议政的对象。韦皋和武元衡镇蜀时以至向朝廷奏报,希望聘薛涛为校书郎。最终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但是进出蜀中的官员、士绅私下都称薛涛为“女校书”。 薛涛死后,时任西川镇帅李德裕专门写诗祭悼,并将悼诗寄给远在苏州的刘禹锡。刘禹锡郑重写了和诗,并将这一动静及诗作送寄给利剑居易。利剑居易在《与刘禹锡书》写到他曾重复吟诵其诗,遂生不胜世事沧桑之感。而二度任西川节度使的段文昌,则为薛涛撰写了墓志,表达可惜与追慕之情。 而要讲薛涛的人生,愈加要讲、不能不讲的即是她和元稹那场颤动当时的姐弟恋。我们所要品读的这首《牡丹》,也与这场轰轰烈烈的火热的爱恋有关。 关于这首《牡丹》诗的作者归属,其实还有差别的看法。这是因为《全唐诗》中,这首《牡丹》诗被分别收在薛涛与薛能的集子中。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薛涛所作,而有的则认为应属薛能所做。 持肯定说的认为,据《后村诗话》可知,“薛能诗格不甚高,而自称誉太过”,认为《牡丹》诗的风格,是薛能所不具有的。《牡丹》诗,因为既收入《薛涛诗》,又收入《薛许昌集》,可算是并属文了。诚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夫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试将薛能与薛涛的诗两相比较,就可发现二人的气质、风格,都各有体。《牡丹》腔调细腻漂亮,读来如闻一个女子的轻吟低唱,显然是薛涛在美好希望幻灭之后,诉说本人出于无法,只能与牡丹共话相思的情境。而薛能诗有的当然清新,却无此风格,所以《牡丹》诗是薛涛作品应属无疑了。 持否认说的则认为,《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一的《才调集》也选录了这首牡丹诗,署名薛能。编者韦谷选诗偏重晚唐,而薛能为晚唐诗人。此外,历考今存之唐人选唐诗各种选本,均未见此诗署名薛涛者;而在薛能的诗集《薛许昌集》中收有此诗。且这首诗在《薛许昌集》中是《牡丹四首》之一。四诗虽有五、七言之分,排、律之别,而仿佛为一有机整体,分割不得。 不外,每一位诗人都有其共同的风格、气韵。从这首诗的诗句中,我们其实能够探寻到一些历史的永Y,能够触摸到那位蕙质兰心的奇女子的心灵世界。 斑斓的女子总会有无数的传说,也多会有扣人心弦的火热的爱恋故事,更何况聪明而又斑斓的薛涛呢? 元禛画像 薛涛与元稹相恋是在元和四年(809),也就是元稹的发妻韦丛逝世的当年。元稹被任命为东川监察御史,来到成都。韦皋宴请,薛涛出席。元稹风姿潇洒,一表人才,此前因悼亡诗已誉满诗坛。薛涛不由得为之动心了。而元稹自命风流,也为薛涛的姿色与才思所倾倒。二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那时薛涛已四十二岁,却爱上了三十一岁的元稹。元稹以巡阅川东卷牍为名,待在成都近一年,两人在蜀地共度一段美好的火热的爱恋光阴。接下来,元稹离川返京,从头踏上他的仕途。 庭堂书香那是直到今时今日还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盛世大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