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防治:丹参片还是阿司匹林? 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丹参片和阿司匹林(AP)都是常见药,都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前者是中药,后者是化学药。 那么这两个药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替代? 联合应用效果会不会更好?这是很多心血管病患者经常提出的疑问。专家就这两个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强调阿司匹林在冠心病血栓防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说的。 不可相互替代 大家对阿司匹林并不陌生,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之一,因为其能够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防治血栓的作用,一直以来备受青睐。当然,阿司匹林也有导致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可能,关键在于正确选择适宜的人群。 现实中,很多患者朋友仍然盯着阿司匹林是化学药,放大其副作用的危害,总想用中成药丹参片代替阿司匹林。在笔者看来,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丹参片和阿司匹林并不属于同一类药。前者主要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后者则是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突出。不可否认,丹参片能够扩张冠脉,增加心脏的血液灌注,还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但这些效果都不是很明确,缺少大规模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支持。临床上,丹参片常用于症状改善和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所以,无论从机制上,还是药效上看,丹参片与阿司匹林都不能相互替代。 同时吃有风险 对于“丹参片和阿司匹林能同时吃吗”这个问题,需要全面看待。 一般来说,丹参片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有一定的改善胸闷、心悸不适等疗效。如果是使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后无出血风险,且还存在一些症状,同时针对性地应用了抗心绞痛药物或无明确缺血证据的患者,经过医生的综合判断后,可以联合使用丹参片和阿司匹林。 但是,物极必反也是常有的事。如果长期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此时再联用丹参片无疑是雪上加霜,必要时我们可能还会选择停药。 全面认清阿司匹林 众所周知,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早期,阿司匹林往往被用作常规基础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疗效确切,口耳相传之余也难免被披上“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夸张外衣,更有不法分子借保健之名虚张声势,甚至蒙骗患者。对此,公众一定要充分、科学、全面地认识阿司匹林这个药物,切忌道听途说。 ◆阿司匹林是如何抑制血栓的? 血小板在血管内因为种种原因而聚集,抱团后就会形成血栓,进而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梗、脑梗。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就阻碍了血栓的形成。 ◆哪些人最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人群,都该服用阿司匹林。而对于那些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禁忌,应该终身服用。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人,意图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益寿延年,目前看来这种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而那些本身就有哮喘、胃肠道炎症以及准备做手术的患者,则不建议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有哪些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也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阿司匹林能够抑制保护胃黏膜的激素合成,长此以往可导致胃黏膜糜烂,诸如服药后出现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特别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可引发消化道大出血。不过用药者不用太紧张,及时停药并到医院检查,对症治疗及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等处理后很快就会复原。 对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而言,吃药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但是随便更改剂量不可取,换药就更要谨慎了。而且个体化的差异也要求不同人不同对待,不可简单类比。最后,敦促那些常年服药的心血管病病友们,切忌烟、酒、咖啡和大鱼大肉,饮食要清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