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蘑菇栽培中如何防治杂菌污染?

 半梦书斋 2019-05-23

蘑菇(食用菌)栽培中的杂菌污染,是个很重要的难题,它贯穿食用菌栽培的每一个环节,从接种到出菇都有它的身影,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就会给栽培者带来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所以杂菌污染的防治尤为重要。



一,接种过程中的杂菌污染防治。

①临时接种室的搭建。食用菌养殖的接种过程,需要在密闭的空间里实现,以紧邻养殖场地的门口或就搭建在养殖场地内为宜。如在养殖场地内搭建,需在搭建完成后对养殖场地采取熏蒸法进行消毒灭菌,为放置栽培袋养菌做好准备。一般为相通的大小两间,大间为接种操作间,小间为更衣室,按按面积大小安装紫外线灯(一般三平米一支)。材料一般采用塑料布和竹竿即可。地面也需用铺塑布铺满。

②接种前准备。把接种所用工具接种盆、接种铲、橡皮筋、75%酒精等置于接种操作间,在接种前24小时用熏蒸法消毒。把工作服、鞋帽、口罩、橡胶手套、75%酒精消毒棉等,置于更衣室,接种前8小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灭菌。

③接种操作过程。接种开始,参与接种人员进入更衣室。换好作业服装、鞋子,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用酒精擦拭戴好的手套,方可进入接种区。进入接种区后,用酒精擦拭接种铲,有条件的,可以安装臭氧消毒机,接种时全程开启。



二,养菌期的杂菌污染防治。

①控制养菌场地的温湿度,切莫形成高温高湿环境,一般温度在22~25,空间湿度60%~65%,最为适宜。去温度过高或过湿,需立即放风降温降湿。因为高温高湿是适宜杂菌生长的环境。

②注意观察菌袋,有精力的可3~5天倒袋一次。如不能按期倒袋需及时抽查菌袋,查看菌丝生长状况的同时检查有无杂菌感染情况发生。一旦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袋,需立即用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带出养菌区域,并于远离发菌区焚烧。并对养菌区域空间进行杀菌药物喷洒,或必洁士熏蒸消毒灭菌。此期绿霉菌、毛霉菌、链霉菌感染均可发生。

三,出菇期杂菌污染防治。一般出菇期,食用菌菌丝已经生长成熟,杂菌污染较少,但也有发生。此时杂菌以绿霉菌、毛霉居多。一般只需清除染菌菌袋,注意场地温湿度,掌握好通风时间和时间长短即可。

总之,据本人的经验,对食用菌栽培中的杂菌感染,在于防而不在于治,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养殖过程中,细心操作尤为重要,望能引起栽培者重视。本文主要针对熟料袋装栽培而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