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山之庐山(一)

 hsgzlgg 2019-05-23

2008年国庆长假,由十八子组织的江西之行将江西的精华景点一一游遍,真是尽兴!掌珠从黄石出发与我们在庐山汇合。

9月28日晚上乘大巴从珠海出发,29日早晨到第一站庐山,安排好住宿后,大家不顾一夜疲劳,兴致勃勃地开始游览。我住在黄石几十年,竟然没到过庐山,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其实,我很向往庐山,我希望能有一天,慢慢地欣赏她。

首先,参观的是芦林1号_毛主席旧居。1985年起为庐山博物馆,庐山建筑代表作之一。

门口的电话亭。



同行驴友合影。



    芦林1号别墅,由武汉中南设计院设计,建于1960年.石块与钢筋水泥整体浇制相结合的结构.主体为"四合院"式.它中间有个约340平方米的矩形天井。

四边是内走廊,朝内庭全为大玻璃窗。


南面的敞开式外廊两边的水磨石长凳下面,垫的不是简单的几何体,而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特有的“斗拱”中的“斗”。造型的凸凹,层次变化非常生动。



它的南向的主立面有宽,高均5米的敞廊,其西头与亭式外廊连贯,东侧立面中部有个长,宽均小圩西侧立面同式样的封闭式外廊.敞开式外廊中部前面是车道东,西贯道的门廊.这条车道环绕整个别墅。


别墅的东侧。

别墅的北侧。


这是别墅大门。

毛主席与周总理曾在此合影。


庐山古天文仪器——旋玑玉衡:庐山天平宫遗物,道士炼丹时用于观测星宿测定时间的古天文仪(残件)。为明代嘉靖二年铸造。


1980年,芦林一号别墅改为友谊俱乐部,对国内外游客开放。1985年,庐山博物馆由火莲院迁到这里。庐山博物馆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从事征集、收藏庐山历史文物、历史资料、自然标本,向观众陈列展示地方历史文化、文物、艺术品、自然资源和标本,开展庐山历史和文物研究等工作,是庐山主要的人文旅游景点。

    

20世纪初,西方权威地质学家曾断然宣称“中国绝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遗迹”。首先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31年,他带领北京大学师生来到庐山实习后发现,1932年至1933年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系统调查,他认为庐山有许多第四纪沉积物,指出庐山上有冰斗、冰川u谷等地貌,还发现了大量冰川条痕石。如角峰、刃脊、悬谷、U形谷,也是庐山自然美的一部分。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址实物陈列




不是学地质的,虽然没看出明堂,但是,为李四光的成就而自豪。

在这条敞开式外廊的西头,成45度地连缀着一个八角亭.它高约7米.平顶,与屋面非常平缓的主体,保持风格上的和谐.亭的各条边,皆为由檐及地的大玻璃窗,晶亮透明,亭直径约5米,内净空约6.5米.内顶以八角的对角线构成的井藻,上面却挂着“毛泽东同志休息室”的牌子。实际上里面全是卖的旅游产品。穿过亭子后,才是真正的毛泽东同志休息室。



毛泽东卧室在南大门西侧。这里仍然陈列着床、沙发、躺椅、办公桌、衣柜、立柱台灯等原物。



出于对主席的敬畏,没人敢在这里面以家具作道具拍照。

主席的卫生间,与现在不可相比,在当时算是好的了。


    据说主席喜欢梅花鹿,于是别墅的花园里有鹿。

    庭院内种植许多珍贵树木花卉,如水杉、金钱松、五针松、日本冷杉、龙柏、厚朴、鹅掌楸、结香、腊梅、白玉兰、紫荆、日本樱花、云锦杜鹃、桂花、方竹等。





毛泽东诗词园与别墅仅几分钟的步程,位于别墅南侧。



有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塑像。



这是从主席别墅的花园出来,来到芦林湖,当年他也是从这里下水的。下水时用的铁梯就在图中的左边。现在还在。遗憾的是没人想到要去保护它,以至于锈迹般般,越来越细。

芦林湖是庐山最为重要的风景点之一,是镶嵌在群山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建成于1961年,与主席别墅的建成同步,成为主席别墅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当初就考虑到了主席喜欢游泳而建的。1961年(68岁)夏秋,毛泽东在庐山住了1个月。他几乎每天中午11点至1点来芦林湖游泳。

    芦林湖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景致优美。1954年在二峰间筑坝蓄水,次年建成。大坝高32米,长120米,宽12米,全湖面积约9万平方米,蓄水120万立方米。芦林桥建于芦林湖大坝坝面。全桥体积达3万立方米,系用石块和水泥混交筑成,雄伟宽坦。大桥桥身上段有5个桥孔,溢洪时,五孔喷流,似五条龙飞吼而下,成为壮丽的人工瀑布。湖水洁净清澈,碧清如镜,山色倒影,相映成趣。湖心有两小亭,外观秀丽、精巧,为湖面增光添彩。
蓝天、碧水、青山、亭台、大桥及湖中倒映,色彩异常动人。


自1978年后,由于庐山旅游者越来越多,导致吃水紧张,于是将该湖改为饮用水库而禁止游泳了。导游戏言,庐山山上住的人和到此的游人喝的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洗澡水,嘿!
    芦林一号别墅和背后的大月山、平静如镜的芦林湖、如虹的芦林桥、横亘雄伟的九奇峰等组合成为一个令人畅怀的审美大环境。


在这里,再次看见毛主席和周总理本人的照片,非常亲切!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的特型演员几乎使我们快要忘记这俩位老人家的真容了!因此,我特地将几张老人家的照片放在博文中,以示记念。

吃过午饭,沿着午后的林间小路慢步走向黄龙寺,路旁水杉林立,光影错落,如梦如幻。因其幽静、古典而闻名,是庐山一处天然的氧吧。


十多分钟后,便到黄龙寺。

庐山黄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胜地”。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的。相传,当年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这里“山势环拥”,丛林茂密,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即“心爱之”,并有住下弘法之愿。但当时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游嬉其中,不可接近,有碍建寺。当即默念祈祷“此间于我有缘,群鹿为徙”。次日,释彻空再往探看,果如所愿,“不见鹿踪”。于是,释彻空就地殊茅立寺。

1926年,康有为第三次上庐山,曾到黄龙寺游访,并题写“黄龙寺”寺额和“禅堂”之匾,至今保存完好。195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黄龙寺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黄龙寺再次严重毁损,佛像被砸,僧人遭驱,寺宇殿堂大多被拆,仅存破屋一栋,收归园林部门管理。1986年重建。前有新建的大雄宝殿。和我见过的寺庙相比,黄龙寺实在泛泛得很,范围小得很。也就没进去细看了。



寺前的“三宝树”相传为晋代,释昙诜在此修持时,栽下的;此三树高三四十米,有围栏围住。长在上面的是银杏树,树身庞大,需四人方可合抱。



数十米有相邻的两株柳杉,树身较银杏小。




银杏树头旁有石镌“婆罗宝树晋僧昙诜手植”字样。算来已一千六百多年了。



当时黄龙潭中潜藏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时常乱发脾气,搅得山洪暴发,淹没良田,百姓遭灾,然而又潜于崖陡潭深的黄龙潭中,黄龙的所作所为已使下游地区常受洪涝之苦。后来高僧彻空禅师云游至此,听说竟有如此为非作歹之黄龙,便以佛家之普渡众生教义,驯服了这条黄龙。黄龙归善后,它的后代便化为群蛟,再次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彻空禅师见此情景,便敲响神钟,群蛟闻钟声而惊逃。为了彻底降服群蛟,造福黎民,彻空禅师便在离黄龙潭不远处,修建了黄龙寺,以镇群蛟,并在黄龙寺赐经亭旁掘下制龙洞,将神钟倒扣洞中,这样便降伏了群蛟孽龙。故现在三宝树附近有一块巨石,上刻“降龙”两字,这就是那口神钟所化的“降龙石”。



由黄龙寺”沿石阶曲径继续下行百余米,黄龙潭、乌龙潭,两潭相邻,各有千秋。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



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回荡在密林之中。



导游介绍黄龙潭倒是有点意思:“潭水一洗手,人人能活九十九;潭水二洗手,年年好运跟我走;潭水三洗手,麻将桌上无敌手,四洗别人老婆跟你走。”不待导游说完,无论男女老少,争先恐后跑下台阶,前往所谓的“好运潭”洗手,期盼能有好运到来!

潭旁有一块石刻:
十载东西瀛海客,归来景物乍翻新。而今始视庐山面,欲掬黄龙洗劫尘。民国二十一年六月龙溪林雨嘉题
科头赤足坐石梁,时复枕石卧義皇。濯缨濯足人自取,即兴依稀到沧浪。余江吴遂十九年夏题
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读着实有味道,同一处风景,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西游记水帘洞在此取过景。



商家在此放一把藤椅,声称毛主席在此照过像。



我则在旁边拍了一张!



导游千叮咛万嘱咐,到了乌龙潭千万别洗手,洗手老婆跟人走,并说谁洗手谁倒霉运,并列举了一些历史上洗过手的倒霉人士。看看四周的游客,还真的没人洗手,真是宁可信其有啊!

如琴湖在庐山西谷花径公园旁边,为人工湖泊,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因形状颇似小提琴而得名。



湖面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平静如镜,湖心有一方小亭,白墙绿顶翘檐菱窗,南侧与回廊相接,清平素雅,与如琴湖极为般配。



如琴湖的东南群山环抱,依山而建的民宅错落有致。



如琴湖,涟漪泛碧,松柏缀岸,山峦倒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是西游记中“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外景。唐僧师徒四人行走在山顶上。


沿如琴湖向西步行几步,来到一座石门前,石门上横书着“花径”二字,两侧“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石刻对联,引人注目。


又名白司马花径。


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他的好友元集虚等十七人,循经赏花的地方。
游到大林寺时,忽发现这里桃花正值盛开,春意盎然。而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落殆尽,于是欣然命笔题了一首诗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方中利用山上,山下气候的不对应明写景,暗写意。不留痕迹地隐喻出官场的黑暗,抒发出诗人压抑的心静。



一九三O年客居庐山的汉阳学者,李拙翁(字凤高)一行四人浏览经过大林寺,听到石工伐石铮铮然,拙翁出于好奇上前观瞧,偶然发现一块待采的卧石上刻有“花径”二字,拙翁感到十分惊讶和兴奋,因为李拙翁是个大学者,他在很多典籍上悉知,在唐代庐山有个“花径”诗会,他们效仿兰亭曲水流畅之雅,纵情山水写下大量诗文,如白居易的《游大林序》和提到过花径的《庐山草堂记》都是传世之作,以及不少诗文流传很广,只是“花径”这个地方空间在庐山的什么位置,历史上谁也没说清楚,这次发现乐坏了这位大学者,李拙翁遂告诫石工勿伐之,并引一些知名人士学者来此观看考证,经多方证实,确定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处无疑,解决了史学界和文学界中的一个悬案。于是拙翁当年就出资将这块地买下来。说“名贤遗迹,历经千岁,末能显彰于世,不能在吾辈损毁”。于是在“花径”二字卧石上筑一木亭,以此保护,并在附近启遍植桃花一千株,以续其盛。供来往者凭吊怀古,次年修景白亭立碑,记叙这次考评学术活动,解放后管理局在此基础上建成“花径公园”,毛主席也曾多次来此循径赏游。
景白亭:为李拙翁、陈三立、吴宗慈、谒林父共同所建,并立碑。



碑文详细地叙述了“花径”二字发现,到保护的经过。以及后面考证的学术活动。希望后人“追白傅哦吟”(追随白居易的足迹,以分的人格为老师,吟诵山水)景白二字,有敬仰白居易、白乐天之意思。



花径亭。



接亭内土坑露出岩脊,上刻“花径”两字,此乃白居易手书之真迹。该巨石在地下沉睡了一千一百多年,到1930年才被石匠采石时发现。



眼前这座草堂是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根据《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所描述的“三门两柱、二室四编”的格局,1987年重新恢复建设的。(原址在庐山香炉峰下北遗爱寺旁,已故草堂。如今正在恢复开发之中。)




白居易《与微之书》中写到“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草堂。”草党落后写诗赞曰“一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日凉。”他在这里“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石”生活充实,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写出了大量诗文,汇编了平生所作十五卷,分为四大类,其中讽喻诗150首,闲适诗100首,伤感诗100首,杂律诗400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其中很多优秀篇目,当时就流传到了高丽、日本和东南亚一带。草堂内里面陈列了一些白居易的诗文集,以及白居易生平和影响力的介绍,揭示了他在中国文坛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另外还陈列着一些当代书画家,为纪念白居易写下的墨宝字画。


草堂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是按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公元817年)诗中“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的意境设计建筑的。草堂背靠茂密竹木山坡,前临潺潺的小溪流水,体现了诗人的“园以水取静,以幽为贵,植物为主,尤癖嗜竹,巧用借景”的意境。花拥翠掩中的草堂,显得十分高雅恬静……

锦绣谷位于花径如琴湖的北侧。谷内繁花盛开似锦,有杜鹃,去锦、白的、红的、紫的、黄的,以及山樱花、山梅花和众多不名的野花,可谓百英夹杂,争相开放,各呈缤纷,却又同时点缀在断崖、怪石和苍松翠柏间,远远望去仿佛在绵缎上一般,锦绣谷由此而得名。锦绣谷这个名字在唐代就很著名了。白居易《庐山草堂纪》中有:“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北宋年间,改革家王安石在《送黄吉父三首》诗中题到过锦绣谷:“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绵绣谷中春。”这引起诗说明庐山绵绣谷是古时文人,骚客避谷遁世,寻求别样心情的好去处。

天桥位于花径如琴湖外侧锦绣谷的深涧上方,两悬崖突兀对峙,恰似断桥。



当时朱元璋一马单骑来到这个断崖上,已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天空忽然降下一条金龙,龙头搭在桥这一边,龙尾搭在桥另一端,朱元璋见状飞快从龙背上策马而过,当陈友谅和追兵赶到时,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霹雳,巨龙腾空而起,化作一道闪电消失了,朱元璋得以脱险。朱元璋用此来说明自己是“真命天子”,“真龙天子”。天上的神灵,地下的鬼怪,在朱元璋危急时就会出来辅佐他、保佑他,使之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进一步说明陈友谅只不过是个“草头王”,没有神灵庇护,做不了真命天子。这个姑娘胆子真大!实际上,是拍照的角度而已,其实很安全!



断桥对面写着“断崖千尺”。

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著名风景点锦绣谷。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



好运石,庐山好运石又称鹰嘴石,它是第四纪冰山运动的产物。此石又称“通灵宝石”和贾宝玉胸前佩饰“长命百岁”锁,同出一脉,为女娲补天遗物,坠落凡间形成两块,一块落在安徽黄山叫飞来石,另一块落在庐山叫好运石。皆为山间之圣物,绕拜此石许个愿,可求荣华富贵,颜如玉。就是当年贾宝玉过的日子。由于贾宝玉怒砸“长命锁”:后来走了悖运。简单点说:“绕拜此石,一走官运;二走财运;三走桃花运。今天转圈只能转三圈,第四圈千万不能转,否则会查出贪官来。


这是一个观景台,四周栏杆上系了许多同心锁。事后我才知道,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那个“险峰”,据说,庐山恋也在这里取景。情侣纷纷挂锁盟誓。恋人们当然也不会忘记这座因“恋”而闻名的山。这里有个好名字叫“金锁关”!



黄云万里:石刻处,为黄谷禅师宴坐处。石平如风吹草台,传为黄谷禅师讲经台。黄云,指祥瑞

之云。也有解释出自李白诗“黄云万里动风色”。

猪头峰,不太像?又名金岩峰。傍晚夕照,犹其雨后岩崖如琉金,而得名。朱元璋诗“金仙弟子岩为屋”指的就是这片山谷里的人和事。“锦绣谷”三字石刻突岩,酷似猪头,人们又戏称:“金岩峰”为“猪头峰”。相传为朱元璋使者拜访周颠时所带的祭祀品,化成此峰。毛主席写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指的它,因此,人们称之为“险峰”。实际上这个悬崖就是传说中佛教信徒们舍身成佛的理想之处——“小舍身崖”。

这象列宁头像。



狮子口悬崖,很是壮观...照片完全没有当时的感觉啊,其实是很大的。我一直到现在都没看出来哪里像狮子开口,也没看见悬崖。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在山顶上走过。



礼贤门--六块巨大的冰漂石夹在道旁,形成两座门的样子。每个人走过这里都自然的会放慢脚步,低头弯腰,彷佛古时候作揖的样子,变得彬彬有礼起来,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好名字。



访仙亭(谈判台)

  原为朱元璋,在洪武36年(公元1393年)建。目的是为了纪念其军师、一个子无虚有的疯和尚——周颠。元末,朱元璋起兵争夺天下,有个疯疯颠颠垢和尚,走南闯北四处“告太平”。言,天下将会再现一个太平盛世,这个定太平的人就是朱元璋。其他人则定不了太平,朱元璋听到传闻后十分高兴,召见了这位疯僧,并向这位疯颠之人请教定太平之策。周颠曰:定都建业(南京),天下三年可得”,又授如何打破这个“桶”建立那个“统”;又要如此这般“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方略,朱元璋听后茅塞顿开,一一采纳。并拜周颠为军师,几年后朱元璋果然扫平各路诸候,取得“息定天下”的战果,天下呈现“太平”景象。于是周颠辞朱元璋而去,留下话说“吾乃庐山山竹林寺僧”。朱元璋便派使臣专程来庐山寻访。这位使臣找遍全山所有寺庙,唯独没有这个叫“竹林寺”的。最后,这个使臣找到了佛手崖下,看见在一块石头上刻有“竹林寺”三个字,想象可能周颠是从此块悬石上仙游去的。后来,有人就将这块悬石取名为“游仙石”。




    访仙亭亦称“谈判台”。为蒋介石(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输资重建。1946年7月美国特使马歇尔与蒋介石曾在此会晤,商讨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即共产党统治北方、国民党统治南方)想使中国开成一个历史上的南北朝格局。从而结束国共内战。史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八上庐山,多次到这里会晤蒋介石。

同舟共济:胡小妹题。因石形状如船。取自:“安危共扶,精诚团结、同舟共

济。”胡小妹一说,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局委员;二说《中央日报》记者,其生平不详。又有说,他家兄弟六七人全男,父母希望生个女孩,故取名小妹。据说西安事变之后,周恩来为了促使老蒋信守诺言,曾经两上庐山,在此与老蒋谈判,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老蒋为了表示诚意,叫胡小妹把这四个字题刻在此。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宋美龄暗中让胡小妹写上去的。



前面是梵音泉(又叫梵清泉),为民国主席林森的题刻,山泉点点落下,恰似阵阵梵音。也有人说这水滴在石头上的声音就像是和尚敲打木鱼的声音。


观妙亭  也是朱元璋为其军师周颠仙的所建。“山川吐纳开灵境,文轨交通乐太平。”有意思的是,为寻求这个“灵境”,追求社会“太平”,蒋介石来过这里,毛泽东也来过这里,还有其它领导人都来过这里。
    人们常说,观妙亭有三妙。第一,是指这里景色美妙。第二,是周颠为朱元璋定天下,出的计策高
妙。第三,是朱元璋借周颠,骗人骗得绝妙。也听老人们说观妙亭有三妙。一是大林峰上双狮相戏(双狮石);二是观音梳妆(观音石);三是锦秀峰上人头落地(人头石)。


    

前面就是著名的仙人洞了。

仙人洞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毛主席的著名诗句,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仙人洞三字为清代学者吴浸阳所题,上有对联曰:“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仙踪指道教,白莲指佛教因在此可看到月亮门前,有移步换景之妙,进入月亮门内,融入佛道净地,据说又可了断很多烦恼


跨进石门,沿石级小路探首而下,弯弯转转走百余步,即见形如覆手平伸的“佛手岩”。



象倒覆有手掌吗?有点勉强!



岩下有一自然风化而成的石岩洞,深宽均约十余米。据传神话中的吕洞宾,就在这个天生石洞里修

道成仙的,故人们称之为“仙人洞”。

洞内建有纯阳殿,殿上雕刻着身背宝剑的吕洞宾塑像。



洞的深处有甘洌清甜,终年不涸的“仙水”----“一滴泉”,洞壁上镌刻着“石洞流甘露,仙崖乐最真”的诗句

洞中有许多石刻。



这块上面刻的是朱元璋的《题竹隐寺》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 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 天缘有份再来游。



这是毛主席写的那首著名的题照诗。相比之下文盲明太祖写得好些!


我喜欢这一副。



这一首也不错!



仙人洞洞穴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史书记载的著名的“一滴泉”了。现石窖外有石板石柱护栏,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中间写着“玉浆”两个大字,(另一侧有“玉液”两字)。


仙人洞四周有许多石刻。讵可抱眠:区题,讵反意问句,怎么可以睡着了呢?用在这里指,这么好的景色怎么可以不看呢?落款为“区题”,而抱眠的对象又可以有多种理解,让人产生种种遐想。

“拄笏而观”:区书。拄着“笏”来看风景,多么洒脱的人啊。臣子面君时用的庄重严肃的“笏”竟然可以当拐杖来“拄”,藐视君权,心高气傲,而又潇洒自在的形象跃然“石”上。



这是著名的“仰观俯察”崖刻。仰观苍穹,俯察内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在仙人洞的左前方,可见一形如蛤蟆,凌空欲飞于锦绣谷之上的“蟾蜍石”。在“蟾蜍石”上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几个大字。据说这是民国著名学者陈三立手书。陈三立是清末戊戌变法时支持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长子。变法失败以后,父子二人双双革职,不复叙用。而他却能够因此而潜心学术,修为甚高。石旁有一虬曲劲松挺立于石隙中,这便是人们喜欢摄影留念的“石松”。据说这块石头和松树的搭配组合,可准确地、形象地表达出毛泽东个人性格和魅力。是用于形容共产党人品格的一株树,七十年代随主席诗词一起独领风骚,被很多人视为“劲松”的化身。闻名全国,成名于“黄山迎客松”之前。



庐山的大雾说来就来。毛主席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就是看到此处的风景有感而发。赶紧抓拍一张。



但从这幅照片来看,却难以分辨仙人洞位于何处,山势起伏也不见险峰突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江的这张照片拍的并非庐山仙人洞,而是有御碑亭的锦绣峰。

不一会,大雾散去。后面拍照的游客懊悔不已。庐山仙人洞附近,有一处摩崖石刻,写的是“寒山可语”四字,刻在峭壁中间,比山路路面高二十多米。当你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倾听你心声的知音时,寒山是你最好的听众。寒山不语,但它懂得你的心事,了解你的苦衷,它会以无言回答你,劝慰你,开导你,给你指点迷津。寒山不语,它能严守你的秘密,即使你说错了什么,它也能以沉默来宽容你,谅解你。寒山可语,它是最佳的倾诉对象,是你的知音。


仙人洞侧岩上有“常乐我静”石刻,李烈钧题。毛泽东1959年在这里用佛经里的四句话对这25年前的石刻有解释:“观法无常”、“观苦是乐”、“观相无我”、“观身无净”,现代人借此祝愿人类和平。



紧挨仙人洞有个太上老君殿,透着油漆等味道的建筑不知是否还有灵气。仿陕西楼观台老君殿式样兴建。后因97坍重修成现在这个样子。


御碑亭,石亭正中门眉上有鲜红的“御制”二字,
朱元璋为其军师周颠而建。亭内有(高4米,宽1.6米,厚0.24米),上面刻有朱元璋亲笔撰写的《周颠仙人传》,《祭天眼尊者、周颠人、徐道人赤脚僧文》及朱元璋亲题的两首诗。


亭上有二联:
  “四辟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  “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
《庐山恋》镜头中,耿华、周云在此避雨。

现在是下午5点了。今天的行程到此结束,返回牯岭镇休息,掌珠还在旅馆里等着与我汇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