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药企业面临创新转型:医改稳步推进,医药市场新竞争规则确立医改稳步推进,医药行业确立新规则: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稳步推进,尤其2015 年以来,各类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发布,涉及药品、医疗、医保和流通等诸多方面,从医药、医保和医疗三个维度,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向进行了深度改革。医药行业逐步确立了新的行业规则,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特点是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立新的标准,回归医药行业本质。 医药企业面临创新转型压力:在医药产业趋势发生变化的同时,医药市场的竞争规则和竞争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辅助用药、仿制药整体份额面临压缩,创新药整体份额逐步提升,国内药企面临转型的压力,医药创新成为重要的转型主题。转型过程中,国内医药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以 A 股制药工业企业为例,平均毛利率由 2008 年的 60.97%下降至2018 年的 48.92%)。 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十年复合增长 40%,研发投入强度至少一倍提升空间总研发规模 661 亿元,保持高速增长,2015 年以来增速不断提升:国金医药大数据中心对 A 股、港股、新三板、中概股中的 1004 家医药上市公司(剔除重复标的及部分并表子公司)过去十年研发情况进行统计,2018年总研发投入为 661 亿元,同比增长 42.52%,2008-2018 年上述千余家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 40.28%。2015 年以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医药公司的创新转型力度不断加大,总研发支出增速不断提升,2015-2018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22.99%/24.11%/27.80%/42.52%。 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仍处在较低水平,至少一倍提升空间:国内医药研发投入中制药工业占比在 80%左右,以国内制药工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为例,尽管近年来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但总体研发投入仍处在较低水平,2018 年仅为 5%左右,同期美国制药工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 19%。 Biotech 企业崛起,研发投入激增:近年来随着国内 Biotech 公司的逐步崛起,其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再鼎医药等 10 家新兴 Biotech 公司的研发费用由 2016 年的 24 亿元快速上升至 2018 年的 98 亿元,总医药研发支出占比由 6.56%提升至 14.76%,其在制药工业板块研发投入占比由 8.66%提升至 18.95%,2017-2018 年10 家新兴 Biotech 公司研发总投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88.77%/116.98%。以百济神州为例,2018 年百济神州已位居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排行第一,总研发开支高达 46.60 亿元,同比增长 165.11%,主要因为 zanubrutinib、tislelizumab、pamiparib、sitravatinib 等多个在研药物的临床试验费用增加,临床前候选药物支出费用增加等。 传统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大幅提升,头部效应明显:同时近年来传统医药公司研发投入也在大幅提升,并且研发投入 TOP 100 医药公司(不包含上述10 家 Biotech 企业)研发投入由 2016 年的 230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8 年的 417 亿元,并 且同 比增速 持续 提升 ,2016-2018 年增速分 别为18.80%/27.36%/42.62%。研发投入超过 10 亿元、20 亿元医药公司数量快速增长,2016-2018 年研发支出超过 10 亿元企业数量分别为 3/4/9,2018年开始出现三个研发支出超过 20 亿元公司(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整个医药研发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10%的头部公司(TOP 100)研发支出占比超过 63%,不同梯队研发投入差距逐渐拉大。 ![]() ![]() ![]() 即将逐渐迈入收获期:以 A 股医药公司为例,研发支出快速增长,资本化水平持续提升研发支出快速增长:2008-2018 年,A 股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保持了37.63%的复合增长率,随着医改的深入和药企转型压力的增大,2016-2018 年研发投入呈现出加速的趋势,2018 年整体研发投入增速为 33.36%。分版块来看,医药工业(药品 医疗器械)的研发投入占医药公司研发投入的 97%以上,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均保持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6.62%/43.15%,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增长快于药品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剔除掉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后,A 股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强度由 2008 年的 1.10%提升至 2018 年的 4.94%,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分版块来看,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强度略高于制药,2018 年制药和医疗器械版块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 4.69%和 6.69%,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 ![]() 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持续提升,创新项目即将逐步进入收获期: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满足一定条件方可确认为无形资产,对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一般满足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临床后期开发阶段、药品注册批件等条件时,企业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因此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医药企业研发进展的一个指标。2016-2018 年 A 股医药工业企业研发支出总体资本化水平持续提升,由 2016 年的 14.80%提升至 21.28%,医药创新研发项目即将步入收获期。医药工业细分领域资本化水平有所差异,医疗器械较低,药品板块资本化水平较高。药品板块以复星医药为例, 2018 年总研发支出 25.07 亿元,其中资本化研发支出 10.27 亿元,研发费用资本化率40.98%,公司逐渐进入创新项目收获期,多个项目进入临床后期、申报上市阶段(其中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2019 年 2 月 22 日获批上市)。 ![]() ![]() 制药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16-2018 年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制药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 80%以上,2008-2018 年研发投入符合增长 36.62%,2016-2018 年研发投入增长呈现上升态势,由 20%提升至 33%。进一步地,我们对制药类公司按照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三个大类进行拆分分析,发现各个子板块的研发投入均保持快速增长,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略快,化药/中药/生物制品 2008-2018 年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36.74%/39.85%/32.84%。 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制药工业整体由 2008 年的 1.03%提升至 2018 年的4.69%。分版块来看,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板块存在较大差异,中药偏低,化药次之,生物制品板块最高,2018 年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板块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 5.97%/2.67%/7.56%。 ![]() ![]() 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方面,制药工业整体由 2008 年的 16.08%提升至2018 年的 23.15%。分版块来看,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板块有所差异,化药和中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相当,生物制品板块较高,2018 年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板块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分别为 23.15%/22.66%/30.96%。 ![]() 化药:化学制药企业研发投入由 2008 年的 9 亿元快速提升至 2018 年的212 亿元,复合增长率 36.74%。2016-2018 年,随着医改的深入,仿制药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众多仿制药企业面临转型,研发投入由 119 亿元增至 212 亿元,增速不断提升,由 2016 年的 19%提升至 2018 年的 36%。同时化药研发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效应,近百家化药公司中研发投入前 10%的化药企业占比在 50%左右。2018 年研发投入前十的化药公司分别为恒瑞医药、上海医药、科伦药业、海正药业、健康元、信立泰、人福医药、华东医药、丽珠集团、亿帆医药,研发投入分别为 26.7 亿元/13.9亿元/11.1 亿元/10.3 亿元/8.5 亿元/8.0 亿元/7.6 亿元/7.0 亿元/6.8 亿元/6.2亿元。 ![]() ![]() ![]() 中药:中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由 2008 年的 3 亿元快速提升至 2018 年的81 亿元,复合增长率 39.85%。2016-2018 年,随着医改的深入,对辅助用药限制,中药企业面临创新转型,研发投入由 56 亿元增至 81 亿元,增速不断提升,由 2016 年的 16%提升至 2018 年的 24%。中药研发投入的头部效应明显,但整体上略弱于化药,70 家中药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前10%(前七)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在 45%左右。2018 年研发投入前十的中药公司分别为天士力、白云山、步长制药、华润三九、以岭药业、康缘药业、东阿阿胶、同仁堂、济川药业、辅仁药业,研发投入分别为 12.0 亿元/5.9 亿元/5.8 亿元/5.0 亿元/3.6 亿元/3.5 亿元/2.4 亿元/2.3 亿元/2.3 亿元/2.3 亿元。 ![]() ![]() ![]()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由 2008 年的 3 亿元快速提升至2018 年的 58 亿元,复合增长率 32.84%。2016-2018 年,研发投入由 35亿元增至 58 亿元,增速不断提升,由 2016 年的 30%提升至 2018 年的36%。与化药和中药相比,生物制品的研发投入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头部效应,并且近年来愈加明显,37 家生物制品公司中研发投入前 10%(前四)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在 50%以上,2018 年达到了 60%,其中主要是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2016-2018 年复星医药单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32%/36%/44%。2018 年研发投入前十的生物制品公司分别为复星医药、长春高新、沃森生物、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安科生物、华兰生物、通化东宝、双鹭药业、舒泰神,研发投入分别为 25.1 亿元/4.0 亿元/3.8 亿元/1.8 亿元/1.7 亿元/1.7 亿元/1.5 亿元/1.5 亿元/1.5 亿元/1.3 亿元。 ![]() ![]() ![]()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8 年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A 股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保持平稳增长,研发投入由 2014 年的 31.4 亿元增至 2018 年的 66.2 亿元,2018 年研发投入力度加大,2015-2018 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11.56%/17.11%/19.05%/35.45%。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医疗器械板块整体由 2008 年的 2.80%提升至 2018 年的 6.69%,处于 A股大医药工业板块相对较高的水平。 ![]() ![]() 2014 年以来国内医疗器械整体发展迅速,研发呈现一超多强局面(迈瑞医疗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20%),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的同时,大量中小型医疗器械公司研发投入也在快速增长,研发投入集中度有所下降,前 10%的头部企业(5 家)研发支出占比由 2014 年的 50.29%下降至 37.98%(研发投入绝对金额由 15.1 亿元增至 23.9 亿元)。2018 年医疗器械板块研发投入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分别为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华大基因、开立医疗、安图生物、楚天科技、蓝帆医疗、理邦仪器、迈克生物,研发投入分别为 14.2 亿元/4.7 亿元/2.6 亿元/2.3 亿元/2.2 亿元/1.9 亿元/1.8 亿元/1.8 亿元/1.7 亿元/1.6 亿元。 ![]() ![]() 国内研发外包服务行业将长期保持高景气:全球产业转移叠加中国医药创新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医药创新崛起(传统医药企业转型 新兴Biotech 公司崛起),国内研发外包服务行业将迎来长期高景气周期,行业有望保持 20%以上的持续高增长。 ![]() 全球产业转移,带来大量海外订单流入,中国市占率稳步提升。中国具有全方位的比较优势,包括人力成本(工程师红利)、患者、政策、化工基础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全方位的优势,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国内研发投入的增长:随着国内医药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药企谋求转型发展,研发投入强度和总规模不断提高,同时国内 Biotech 公司也随着总融资规模的不断增大,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外包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在传统药企转型过程中,部分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研发基础薄弱,外部合作意愿强烈;Biotech 公司,尤其是 VIC 合作模式下的虚拟型公司,更多依赖于 CRO/CDMO 企业的协助,随着 Biotech的崛起,外包渗透率率将持续提升。 (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分析师:李敬雷/王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