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一首绝句是很多唐诗选集的压轴之作,意境深远,李白也赞扬他

 影曳香弄 2019-05-23

人常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说在读文章方面“一千个读者一千个林黛玉”,角度不同,评价也不同,文学的体裁有有很多,文章的思想立意等都难分高下;但是比武就不一样,比武很容易分出胜负。但是你知道吗?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其中就有盛唐的诗人王昌龄,他和李白的交情很不错,李白还专门给他写过一首诗。

王昌龄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其中一首《出塞·其二》就被人称为唐诗绝句最佳,在现代唐诗选集中这首诗经常作为压轴。这首诗为何能从边塞诗中脱颖而出,成为唐诗的压轴之作?我们先来看看。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龙城飞将”来安定边塞,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的思想。首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朝的明月照耀汉朝的边关,这句诗的意思说“明月”和“边关”都还在,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都没有变化。“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说的是战争得残酷和无情。后两句则是抒情,也是歌颂了“龙城飞将”的骁勇善战和对敌军的蔑视,表达了豪迈的情感。

写下这首著名边塞诗的诗人是王昌龄,王昌龄,字少伯,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据记载,王昌龄生于贫困的农家,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山西邻近省份河南有座名山,叫嵩山,是三教的发源地,有佛教、道教和儒学文化。当时很多人前去嵩山学习,王昌龄20多岁的时候就曾经在嵩山学道有一段时间。

学道一段时间后的王昌龄远赴河陇,出玉门关,这段边关游走的经历给了他很多诗词创作的灵感,看到完全不同于中原之地的边塞景色,王昌龄写了很多内容关于边塞的诗。其中著名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出塞·其一》,还有一首著名的《从军行·其四》: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也是一首内容关于边塞的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我们可以想象在广阔无边的青海湖上,寂静又辽阔,有一座孤城耸立在这里,与边塞要地玉门关瑶瑶相望。后两句则是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想象战士们穿上盔甲沙场杀敌,勇往直前的豪迈之气。

除了这些著名的边塞诗,王昌龄的送别诗也是流传甚广。他和李白、孟浩然、岑参等著名诗人都有交情。所以也写过不少送别诗,其中著名的有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时候作的一首送别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是千古名句,意思是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还是不忘初心如“玉壶冰”一般清白。

说到送别诗,就不得不提到著名诗人李白和王昌龄的交情很不错,其中王昌龄被贬谪的时候,李白作过一首诗送给他,就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作于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时候,抒发对王昌龄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这个朋友的关切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是对王昌龄的劝慰和关怀。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读到李白和王昌龄的深厚情谊。

写了不少边塞诗的王昌龄被流放龙标之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在辗转回老家的途中被杀死了,享年59岁。关于王昌龄的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我们也无从考究。但是我们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经典边塞诗中感受到他的的豪迈志气。你是否也喜欢王昌龄边塞诗中的意境?任何想法都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