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厥(痰盛气闭或因剧烈咳嗽而引发的并发症)

 赵东华 2019-05-24

中医病症名。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经常动不动就猛烈咳嗽一番,导致有时意识短暂丧失,甚至发生晕厥跌倒的现象。按中医理论来说,这是痰气上逆所致,故称之为“痰厥”。症状体征 如属寒痰迷闷,四肢厥冷者,宜用姜附汤;肢冷,吐涎沫,喉中痰声,一时昏愦不知,胸闷气喘,语言不利,可用稀涎散。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喉间痰涎杜塞,气息微通。诊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按有力,知其证不但痰厥实素有脑充血病也。  治疗方法 老年人群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较多,冬季寒冷,病人常因剧烈咳嗽而出现意识短暂丧失和跌倒现象。由于是在咳嗽或咳痰时发病的,中医称之为“痰厥”。“痰厥”往往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上,因剧烈咳嗽而引发的。伴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时就存在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剧咳之下,极易发生“痰厥”而致意外损伤。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痰厥”发生时的一过性脑缺血和意识障碍现象,对一般人而言,其后果并不十分严重,但对于老年人,往往可因突然摔倒造成严重的意外损伤。因此,必须提高警惕,积极预防。  冬季寒冷,有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老人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免诱发慢性病,特别是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剧烈咳嗽或咳痰,身体应尽量放松,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尤其是年老多病者,在咳嗽时切忌频繁走动,以免突然发生晕厥时跌倒致伤。剧烈咳嗽时出现头晕、恶心等晕厥先兆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可服些化痰药物,以润燥祛痰,减轻剧咳程度。有条件的可备家用氧气袋。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预防护理 因此建议老人,一旦忍不住要剧烈咳嗽或咳痰时,身体应尽量放松,咳完要马上在沙发上坐会儿,或半卧休息,切忌频繁走动。猛咳后会引起老人不同程度的脱水,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这时要给老人喝水,可以稀释并帮助咳出分泌物。  如果不幸发生晕厥,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头部稍低,以增加脑部供血;同时解开病人衣领,并使头部偏于一侧,以防舌后坠堵塞气道;还可将冷湿毛巾置于病人头部,刺激其较快苏醒。病人苏醒且全身乏力症状缓解后方可坐起和站立。 病理病因 生活中,一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因剧烈咳嗽而出现意识短暂丧失和跌倒现象。由于是在咳嗽或咳痰时发病的,中医称之为“痰厥”。  众所周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会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妨碍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摄入,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缺氧。而脑部对缺氧非常敏感,持续剧烈咳嗽本身就会让人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而且咳嗽时腹腔和胸腔内压增高,会妨碍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重脑部缺氧缺血。此外,咳嗽时脑脊液压力增大使颅内压力增高,也会引起脑部的一时性缺血。痰厥往往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因剧烈咳嗽而引发的。伴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平时就存在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脑供血不足,剧咳之下,更如雪上加霜,极易发生痰厥而致意外伤害。  疾病诊断 诊断 其平素头晕作疼,即脑充血之现证也。其司知觉之神经为脑充血所伤,是以精神短少。其司运动之神经为脑充血所伤,是以言语謇涩。又凡脑充血之人,其脏腑之气多上逆,胃气逆则饮食停积不能下行,肝气逆则痰火相并易于上干,此所以因饱食动怒而陡成痰厥也。此其危险即在目前,取药无及当先以手术治之。  并发症 临床资料表明,痰厥发生时的一过性脑缺血和意识障碍现象,对一般人而言,其后果并不十分严重,但对于老年人,往往可因突然摔倒造成严重的意外损伤。因此,必须提高警惕,积极预防。苏合香丸,化学成分 苏合香,安息香,冰片 ,水牛角浓缩粉,麝香, 檀香 ,沉香 ,丁香 ,香附 , 木香 ,乳香(制), 荜茇 ,白术 , 诃子肉, 朱砂。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药理作用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增加冠脉流量,提高耐缺氧力,减慢心率等。通窍救心油,成份: 人工麝香、檀香、木香、沉香、乳香、苏合香、冰片、薄荷脑、樟脑。功能主治: 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痰厥昏迷,脘腹猝痛,时气瘴疠。紫金散,成份: 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人工麝香、朱砂、雄黄。功能主治: 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痰厥特点多表现为:①昏厥四肢厥冷;②喉有痰鸣、呕吐痰涎;③呼吸气粗、胸膈满闷;④舌苔厚腻多津、脉滑。关于治疗《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唯痰与气一时壅闭咽喉,不得不暂用豁痰降气之剂以开之”。庞安常曰:“……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凡治痰厥须加行气药于其中,如木香、香附、积实、沉香等,胃气得香味而能行,痰涎因气行而不滞。临证治之以行气豁痰的导痰汤为主。痰厥者,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咳喘宿痰,多湿多痰,复因恼怒气逆或剧烈咳嗽后,痰随气升,上闭清窍导致突发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   予以导痰汤行气豁痰为法,方由:清半夏、陈皮、胆南星、枳实、赤茯苓、生姜组成。方以半夏化痰浊,降逆气为君药;配陈皮理气化痰,胆南星降逆化痰,共为臣药;枳实、赤茯苓、生姜导气下行,为佐使之用。   湿盛者,症见咳吐痰涎,苔白腻者加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湿;痰热内蕴者,症见痰稠而黄、苔黄腻,可加山栀子、黄芩、竹沥清热化痰;老痰、顽痰可加礞石、牙皂强力清热化痰;喉中痰涎壅盛者,可先予猴枣散化服;此外,方中可随证运用黄芪、党参之品,助其排痰之力,增其回阳之效。王氏保赤丸,本品为黄连、大黄等。主要功效 祛带、健脾、祛痰。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以及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等症;成人肠胃不清、痰食阻滞者亦有疗效。痰厥特点多表现为:①昏厥四肢厥冷;②喉有痰鸣、呕吐痰涎;③呼吸气粗、胸膈满闷;④舌苔厚腻多津、脉滑。关于治疗《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唯痰与气一时壅闭咽喉,不得不暂用豁痰降气之剂以开之”。庞安常曰:“……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凡治痰厥须加行气药于其中,如木香、香附、积实、沉香等,胃气得香味而能行,痰涎因气行而不滞。临证治之以行气豁痰的导痰汤为主。痰厥者,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咳喘宿痰,多湿多痰,复因恼怒气逆或剧烈咳嗽后,痰随气升,上闭清窍导致突发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   予以导痰汤行气豁痰为法,方由:清半夏、陈皮、胆南星、枳实、赤茯苓、生姜组成。方以半夏化痰浊,降逆气为君药;配陈皮理气化痰,胆南星降逆化痰,共为臣药;枳实、赤茯苓、生姜导气下行,为佐使之用。   湿盛者,症见咳吐痰涎,苔白腻者加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湿;痰热内蕴者,症见痰稠而黄、苔黄腻,可加山栀子、黄芩、竹沥清热化痰;老痰、顽痰可加礞石、牙皂强力清热化痰;喉中痰涎壅盛者,可先予猴枣散化服;此外,方中可随证运用黄芪、党参之品,助其排痰之力,增其回阳之效。二陈汤,歌诀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组成 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用量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湿痰证。,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痰厥证候:突然晕仆,不省人事,喉间痰声漉漉作响或吐涎沫,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白腻,脉弦滑。治则:行气豁痰。主方:导痰汤。 痰气壅盛者,加苏子、白介子;痰湿化热,见口干便秘,苔黄腻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瓜蒌仁。治痰厥:半夏400克,防风200克,甘草100克。同为细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盏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卫生家宝方》省风汤)。苏合香丸,折叠化学成分 苏合香,安息香,冰片 ,水牛角浓缩粉,麝香, 檀香 ,沉香 ,丁香 ,香附 , 木香 ,乳香(制), 荜茇 ,白术 , 诃子肉, 朱砂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使用前请咨询职业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增加冠脉流量,提高耐缺氧力,减慢心率等。主要功效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菖蒲《本经》:"辛,温。"《药性论》:"味苦辛,无毒。"入口、肝、脾经。  《纲目》:"手少阴、足厥阴。"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痰中、痰厥、癫痫的共同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喉中作声。其不同的症状在于,痰中闭证醒后会出现口眼歪斜,或者手足瘫痪,或者半身不遂,或舌头强 直不能言语等后遗症;而癫痫是倒地之后会出现手足抽搐的症状。无论是痰中、痰厥、痴 呆,还是狂躁,都以神志异常为主证,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兼见痰涎壅盛,或喉中痰 鸣,或舌苔厚腻,才是痰阻清窍。因此临床诊断时,要以痰盛苔腻为辨证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