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养之悟(26)

 村樵悟人生 2019-05-24

     《做人要讲“孝悌”》孝,是指对父母的孝敬回报;悌,是指兄弟间的关爱。“孝悌”一词,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论语》中说,“夫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悌是仁爱的根本;《孝经》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把孝悌做到极致,那么,就能够与天地、与万物、与神明相通,能达到无所不通的境界;《弟子规》是后世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首段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孝悌被放在了首位,认为践行好了孝悌之后,再讲究“信”、“爱”、“仁”,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学文”,姑且不论这种排列顺序是否科学合理,但从《弟子规》得以流行久远,就充分说明国人是认可孝悌的重要性的。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亲情逐渐冷漠淡薄,对长辈的孝顺、对平辈的谦恕也渐渐地消逝褪色。“孝悌”的概念不仅是渐渐地模糊了,甚或在相当一部分人当中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常常听到的打骂父母,遗弃双亲,为争家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新闻,就是佐证。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尚且不去孝敬,对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尚且不去关爱,又如何能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呢,因此说,重塑作为人的基本修养的“孝悌”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