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头春古树茶为啥这么珍贵?这个视频告诉你答案!

 源源不断 2019-05-24


“一茶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四季回春、万物复苏的时节,茶树经过漫长冬季的休养生息,已自初春萌发。当春风把枝芽都吹绿,春雨浸润大地,品尝春茶的好时节也如期而至。

迎着这一番春光春色,行碧海茶山、访万亩茶园、探新茶初制,才是旅居途中不可错过的精彩。

春茶已至

春茶,通常指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

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去茶为仙。对于喜爱喝茶的人来说,每年的春茶,无疑是大自然最贵重的一道馈赠。

每年秋茶收获结束后,一年的采摘基本停止。

冬季,茶树就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这期间,茶树经过休养生息,储存了更多养分。

等到来年,积累了一冬天的养分和茶韵都在春天抽芽。刚抽出的新芽蕴含着丰富的营养,茶芽肥壮嫩绿,叶质柔软。尤其是头春茶,更是整个春天的精华。

春季恰逢西双版纳的旱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这一系列有利的条件,都使得春茶的滋味更加鲜爽,香气清幽怡人。

且春茶受到时间、气候等限制,每年的产量都很有限。所以茶农们在春茶开采的时候都必须争分夺秒,如果晚采那么几天,茶芽生长迅速,长开了,茶叶的品质就会下降。

从指尖的采摘到舌尖的茶韵,春茶的韵律和口感,皆是春归怀暖的恬淡与悠然。

深山寻南糯古茶踪迹

▲南糯古茶山/截取自「茶界中国」

享有“全球古茶第一村”美誉的南糯山,又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

它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也是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

▲雾气笼罩的南糯山

时间,对于春茶来说尤为珍贵。

为了赶上南糯山采茶人的脚步,在夜色还浓、晨曦尚未崭露头角之时,我们便从景洪城区出发,伴着突然降临的宝贵春雨,沿途穿越山路上一片又一片雾气,踏上了前往南糯山寻访古茶树的路途。

▲山中的哈尼族村寨

南糯山有超过12000亩茶园,这里的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先民种下的,后来布朗族迁离,遗留的茶山便被哈尼族人继承了下来。

▲采茶的哈尼族人

伴着恍惚的烟云和飘渺的山色,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大山,以采茶营生,背着背篓在山间走过一辈又一辈的岁月。

▲白雾弥漫的山间

生长环境的好坏,对茶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南糯山处在景洪的炎热和勐海的凉爽的分水岭处,常年雨水充沛,相对湿度80%,由于静风与地形逆温以及亚热带雨林多层结构的气候特点和蒸腾作用,使得山中长年云雾缭绕,烟雾迷蒙。

▲截取自「茶界中国」

南糯山茶园一般分布在海拔1350米左右的山坡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且早晚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这些因素都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最佳环境。

▲分布在森林中的茶树

哈尼族是天生的种茶民族,他们根据山区气候,土地资源实行林、茶、寨、田巧妙布局,林茶混作。我们跟随着当地的茶人进入山林,只见满山遍野的古老茶树与原始森林共生。

▲绿意葱茏的原始森林

▲林中溪涧

▲沾染晨露的山桃

穿行在原始密林当中,时而传来山间鸟啼的清鸣声、清浅的小溪在山谷中流淌、被雨水冲刷得鲜绿的野果上也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在这里,古茶树与原始森林混为一体,保茶就必须保林,这样森林的生态和环境也就自然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滋养。

经年累月,南糯山的古茶园全部掩映于莽莽翠林之中,以最原始的状态孕育出了悠久的古树茶文化。

▲山间穿行,探访古树茶园

▲寻找位于陡坡上的古茶树

古树普洱茶优于普通的普洱茶,源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光阴赠予它的丰厚内涵。

我们探访的古树茶园,海拔超过了1700多米。这里山高谷深,植被茂密,阳光、云海和雨露总是交替出现,拥有适宜古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

▲上树采茶

没有经历过人工驯化改良,更没有经过农药和化肥的“洗礼”,天然存在于高海拔原始山林之中的古茶树,千百年来与自然调和共生。

由于产量稀少,又因山险路远、植株高大而不易采摘,使得古树茶更加弥足珍贵。

▲刚采摘的头春茶叶

WISH精彩提前放送:

茶农们白天采摘古树茶鲜叶,赶在下午太阳落山前,把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送回茶叶初制所,然后进行杀青、炒制、晾晒等一系列工作。

下期节目,我们将探访南糯山哈尼族手工制茶工坊,揭开茶民们传承至今的手工炒茶技艺。请持续关注“WISH自在旅居”,和我一起探索关于这座大山上人与茶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