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一例死亡病例的反思

 时宝官 2019-05-24

太和医者李晓阳

当年一例死亡病例的反思

记得2000年在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当时消化科和内分泌科是同一个病区,我跟随消化科的主治医师正在查房,无意间余光发现西面床上的患者姿势不对:坐在一张床沿而上半身趴在旁边床上。已经上班四年多,有过一段危重患者抢救经验,一边通知上级一边迅速跑过去扶住患者。

扶住他的一瞬间,两手的感觉是湿冷黏腻;扶着他躺到床上时已经无法配合,且已经双目紧闭,意识丧失;满头满脸冷汗,呼吸浅表而急促。

老师是消化科医生,急忙让其他进修医生测血压,同时通知内分泌科老师前来抢救。我根据自己在老年科工作经验,提醒老师要不要急测血糖看看。

果然即刻末梢血糖仅仅只有0.8mmol/L。虽然血压也非常低,心率很快,这些都可能是继发于低血糖。

诊断立即明确: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诊断明确后现代医学治疗思路是很明晰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升高血循环的血糖水平,给严重缺失能量的身体各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脏器的能量供应。刚才忙乱中紧急建立的静脉通路此时就派上用场:50ml50%高糖静脉推注进了血管,后续静脉点滴10%葡萄糖溶液,间断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再次静脉推注50%高糖溶液,直至患者意识逐步恢复,汗液逐步减少,心率血压恢复。

当时我已经完全西化,脑子里把中医几乎清零,沉醉在西医的逻辑思维模式之中,也幸福的享受着患者抢救成功的快乐之中。

但是,在抢救之后,回顾患者就诊过程,就是因多次发生的不明原因的低血糖昏迷前来求助,但连续几乎一周的彻查未能明确诊断之后,某一个早晨我参加交班的时候得知:患者抢救无效夜间已经去世了。

当时虽然也觉得十分遗憾,但也觉得这是生老病死的常情,医学进展的局限而已,实属无可奈何尔。

如今年近半百,从医已近二十八年,历经临床二十三载,历经临床中西医各种学习与历练,逐步反思自己经历的一切时,常常会有很多反思。

就轻度低血糖症状:周身无力,言语声低气弱,饿的心发慌,冒虚汗,焦虑,烦躁、头晕等不适来说,是中医典型的气虚症状,属于太阴虚症为主,兼及少阴轻度表现,治疗方案当然以补气为第一要务!中医补气药物,常规以黄芪人参白术甘草为主,但其实糖类属于见效最快且最容易获得同时最容易加工的补气药!所以人饿的时候多数闻到蛋糕店或者糖果店的味道最容易感受到食欲以自救,而且甜食最容易缓解饥饿感。这个阶段如果吃点食物可,低血糖的气虚表现自行逐步缓解,则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处理,则在小建中汤为基础的太阴虚劳方案加减是首选(其中重要药物之一就是饴糖),后续缓解期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太阴虚劳方薯蓣丸或者少阴虚劳方金匮肾气丸类方为妥,伤及厥阴者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温经汤类方也需酌情选择。

如果这样处理,多数情况下虽然患者现代医学诊断虽然不详,多数发病次数会逐步减少,有效寿命会有所延长。

低血糖严重时的昏迷抽搐抽搐甚至死亡,多数是阳随气脱为表现的脱证!还阳(少阴心所属,心主神明,恢复最基本的生命迹象神智以及呼吸心跳)益气(太阴脾所主,因为脾主肌肉,恢复人体肌肉,包括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力量)固脱(太阴肺主皮毛固表敛汗,少阴肾主封藏防止二便遗失)。选药则以红参黑附片大补元气回阳固脱为主,必要时大剂量山萸肉固脱敛藏(入厥阴少阴,张锡纯法)。神智恢复出汗减少后,如血压仍不稳定者可以后续服用生脉散或炙甘草汤。以现代医学研究,红参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营养心肌,提供循环系统能量和物质基础;黑附片的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应对人体各脏器的血液能量氧气消耗;炙甘草汤以及生脉饮类方可以后续提供能量以及循环系统容量物质基础。

中医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系统完整的诊断治疗思路以及久经临床实践检验的治疗方案体系,有自己完整的语言表达体系。随着时光转换,西学东渐,社会整体思维模式以及语系的改变,使老百姓耳熟能详顺理成章就能理解并运用的中医学变成了专家教授都需要反复思考阅历才能领悟的玄学体系。这是中国百年国运衰落的学术层面投影,如今国运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步恢复,原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医逐步也枯木逢春,吴雄志等中西医汇通志士潜心研究,高屋建瓴,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屏弃中医西医门户之见,相互汇通,互相学习,互补其短,提高临床疗效,实乃大势所趋,时代之必然!

太和医者读后感言,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