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子昂的这首诗,短短二十二字,却写出了寂寞的最高境界!

 雅博学苑 2019-05-24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但凡有着高远理想的诗人,都有着极深的寂寞感。这种寂寞感,主要源自诗人的怀才不遇。通俗点说,便是一种举世无人懂我的寂寞感。所以李白才会在诗中发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慨叹。王维的诗中也有“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的寂寞情怀。

假如要在古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选择一首诗来代表诗人的这种寂寞。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无疑是其中最为恰当的一首。身为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指出了武则天后朝的不少弊政。却不被采纳,反而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就这样在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他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一首古体诗,更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在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一位因怀才不遇而感到旷世寂寞的诗人形象。虽然它只有短短二十二字,却将这种高远理想和现实无常所引发的寂寞感,写到了最高境界,让后人难以超越。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开篇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便是千古名句。但它的意思,却需要我们结合同时期的作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才能读懂。在《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中,陈子昂着重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以及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向前看不见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贤君,向后望不见重视人才的明主。至此,他登台远眺,看到茫茫天地,一种生不逢时的寂寞感便油然而生。这种寂寞,让他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也就是这首诗后两句所说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虽然没有对幽州台做任何细节描写,纯粹只是诗人登台远眺所触发的感慨。但它却能够成为千古绝唱的根本原因,便在于这首诗不仅表现出了陈子昂个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还概括出了封建社会许许多多怀才不遇的人所共有的这种旷世寂寞,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从艺术意义上看,陈子昂这首诗意境雄浑,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并且这首诗的风格明朗刚健,对扫除齐梁诗歌的浮艳纤弱具有拓疆开路之功。故总的来说,它是一首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造诣深厚的千古名作。

综观陈子昂的这首诗,他对时世的感伤,他所发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这种寂寞的慨叹,是具有普遍性社会意义的。所以说陈子昂的这首诗,短短二十二字,却写出了寂寞的最高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