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这种流传几百年的玩具,是位家喻户晓的“爷”

 泽霖文史 2019-05-24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京彩文化】有奖征文活动

兔儿爷是一种老北京的传统玩具。根据《燕京岁时记》的记载,清代就已经有了兔儿爷。

关于兔儿爷,有这样一个传说。其实兔儿爷是月宫中捣药的玉兔。有一年,北京城里闹瘟疫,无药可医,嫦娥就派身边的玉兔到凡间送药。玉兔来到人间幻化为一个女人。而那时女人是不能单独抛头露面的。来到凡间的玉兔就到庙里借了韦陀的衣服,穿在了自己的身上,去挨家挨户送药。这样,北京城的瘟疫很快解除了,就在玉兔去还衣服的时候,累倒在了庙门口的旗杆之下。人们这才知道,原来救了全城百姓性命的正是玉兔。

关于玉兔,还有个传说。说是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说罢,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从上面两个故事,不难看出玉兔这种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美德,所以人们创造了兔儿爷这种形象,每逢中秋之夜,举行拜兔儿爷的仪式,来纪念和祈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是“爷”,又为什么要叫做“兔儿爷”呢?

据说,兔儿爷称为“爷”与北京的地域文化有关系。旧时的北京城,人们往往互相称呼为“爷”,北京人在念的时候,“兔”要念成儿化音,“爷”却一定没有儿化音。

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而成。手工艺人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

现在的兔儿爷有多种不同的造型,这些造型都源自座山兔儿爷。庙门、祥云、韦陀的服饰、手持的捣药杵,在座山兔儿爷身上都有体现。而最重要的是,一件完整的座山兔儿爷作品,背后还要插上一杆旗杆。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兔儿爷,出于美观的考虑,往往给兔儿爷的背后插上两杆或四杆旗杆,乍一看与京剧里的武生相仿佛,但这种装饰都是没有根据的。兔儿爷的背后应该只能插一杆旗杆,是为了纪念兔爷被发现的地点,是在庙门外的旗杆下,很多人不了解这个传说,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作品出了几分讹误。

后来,手工艺人们又衍生出了各种带有坐骑的造型,如骑虎兔儿爷、骑鹿兔儿爷、骑麒麟兔儿爷等等。这些坐骑都是民间的祥瑞之兽,但唯独不能骑的就是龙。因为在古时候,龙是皇家的象征,民间百姓是不能僭越礼制的。

旧时过中秋节,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要面向东南方摆设一张八仙桌,上面摆放着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藕、西瓜等贡品。只待月亮渐渐升起时,家中的女子依长幼顺序,叩拜月亮。桌上的毛豆枝,是专门为“兔儿爷”准备的。不过在旧时的京城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所以拜月的基本都是女人和小孩。

无论是关于兔儿爷起源的传说故事,还是拜兔儿爷这种风俗习惯,都表达了人们追求平安康泰的美好祈愿,逐渐成为了北京传统民俗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