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之法,自拟逼络镇痛汤(蒲黄、五灵脂、地龙、丝瓜络、元胡、川悚子、白芍、甘草)治疗带状疮疹后遣神经痛30例,治愈率为100.%。提示这一方法对本病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我们自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在门诊,用自拟通络镇痛汤治疗带状疮疹后遗神经痛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20~30岁3例,31~40岁3例,41~50岁6例,51~60岁10例,60岁以上8例。病程半年以内11例,半年~l年13例,1年以上6例。 治疗方法基本方: 生蒲黄8g、五灵脂12g、元胡12g、川楝子12g、地龙12g、甘草12g、丝瓜络15g、白芍4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法:头面部加白芷12g; 颈胸部加柴胡、黄芩各12g; 颈背部加葛根15g; 腰以下加川牛膝9g; 入夜尤甚者加桃仁、红花各12g; 剌痛难忍者加制乳香、没药各12g; 兼胀痛者加郁金、姜黄各12g,甚者加青皮12g; 有明显淤血征象或用药效果不显者加丹参30g;川芎18g;甚者加土鳖虫12g,或水蛭、虻虫各3g;病程在1年以上者,加蜈蚣1条,全蝎2g,因病痛影响睡眠者加琥珀3g,酸枣仁15g。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均片1本方治愈。其中服药6剂者5例,12剂者7例,18剂者11例,24剂者2例,30剂者5例。 讨论 1.带状疮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我们认为本病以气滞血凝,病久入络为主要病机。尽管许多患者并未明显有脉舌异常,但这一基本病机是贯穿始终的。故以地龙、丝瓜络通经络为先导,失笑散(生蒲黄、五灵脂)活血化淤止痛与金铃子散(川楝子、元胡)行气止痛为主药,辅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而成方。 2.我们体会本方治疗带状疮疹后遗神经痛取效较为迅速,药效平稳可靠,一般服药3剂左右见效。但顽固病例当依气血凝滞程度,选用不同档次的药物。如依痪血桯度的不同,先后或分别选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土鳖虫、水蛭、虹虫等。虫类药效果较好,依气滞的程度分别选加郁金、姜黄、青皮等。若疏之不应,酌加山萸肉、女贞子以护肝养阴,力求恰至好处,避免药力太过伤正之弊。 1994年元月6日修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