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大师布列松和他的“决定性瞬间”

 愚人制造 2019-05-24
    提起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名字,在摄影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摄影大师级人物,有人夸张地形容这位摄影家是“摄影界的毕加索”。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位自傲的法国人(他绝口不谈自己的私事也极不愿被拍照的怪人)享有摄影史上最崇高的地位呢?
    摄影自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并公诸于世),正式迈入人类生活以来,到今天已经超过170多年了,起先的一百年里,人们争论摄影到底算不算是一门艺术;而后七十年布列松的出现,使任何人都不再为这件事争论不休了。
    在摄影从记录功能走向艺术功能的道路上,形成了许多流派,如纯记录摄影、画意派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纯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报道摄影、创造摄影等等不一而足。而布列松正是集所有流派的精粹,在1952年出版的《决定性瞬间》一书中,提出了“决定性瞬间”这一摄影艺术的美学原理。 
    布列松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当这个瞬间来临时,周围诸多因素都会排列成最具有意义、最为协调的几何形态并显示出某一件事的完整面貌。这个瞬息即逝的瞬间,就是决定性瞬间”。这一摄影美学原理的发现确立了布列松在摄影史上的历史地位。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论把普通人都会的按快门动作与摄影艺术家扑捉决定性瞬间的艺术创作活动区别开来。摄影家按快门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无意识的机械动作。
    下面通过分析布列松的作品看他是如何抓拍“决定性瞬间”的。

摄影大师布列松和他的“决定性瞬间”

    这张《偷看·布鲁塞尔》照片是布列松最出名的几张照片之一。照片显示,两个人隔着布篷在偷看里面的演出,突然前面的那个人没有任何征兆地半转过头来,以奇怪的表情看着镜头。这张照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决定性瞬间”定格是处在“活”的状态,告诉我们事情还在向下发展着,这个决定性瞬间只是下一个决定性瞬间事件的过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着瞧吧!

摄影大师布列松和他的“决定性瞬间”

    这张《巴黎圣拉萨车站后方》照片典型地诠释了“在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的道理。那个跳水人的出现就是瞬间事件,而他跳跃的形态和方向与车站后面的广告美女跳跃,如出一辙而方向又恰恰相反,所有这一切“排列成最具有意义、最为协调的几何形态并显示出某一件事的完整面貌”,于是,布列松按下了快门。

摄影大师布列松和他的“决定性瞬间”

    这张《巴黎慕费塔街》照片是1954年,布列松在巴黎街头拍摄的。一个小男孩,双臂各夹一瓶与自己身材不相称的大酒瓶,昂首阔步地走着,一脸得意洋洋的神情。这幅照片除了重点突出、恰到好处的构图外,更在于男孩自然流露的神态和自信的神韵,被视为“决定性瞬间”的经典作品。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世界名作。
    布列松生于1908年,于2004年去世。他是一个“随手拍狂人”,在没有手机相机、没有美图软件、没有数码技术,甚至没有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的年代,他用“一台徕卡走天下”,跑遍了世界各地(包括两次来中国),用700万张照片拼出的瞬间,成就了自己的传奇。如果从他二十四岁(1932年)开始拍片算下来,他每年要拍十万张照片,平均到每天要拍两百多张照片。他几乎扑捉了每一天的所有“决定性瞬间”。
    这是布列松为数不多的一张个人照片:

摄影大师布列松和他的“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拍照时几乎只有一个快门速度“1/60秒”,这种速度加上50毫米定焦镜头,使得摄影在捕捉景物的动态和景深效果上,几乎和人眼一致。这是布列松所处时代相机技术的局限性所致。
    现在,随着摄影技术的升级,快门速度早已变得更快,1/2000秒、1/4000秒是许多相机的标准配置,而一秒连拍数张、数十张的功能,也让摄影者对“决定性瞬间”的把握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
    与此同时,在人人都是照片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时代,摄影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摄影艺术的边界也越加宽泛,这些都为摄影艺术如何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美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在推崇布列松的同时,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把“决定性瞬间”捧为永恒的“摄影圣经”。艺术永远不会终结,艺术理论也永远不会停滞不前。新的艺术大师会不断地出现,推动着人类文明史不断向前发展。
   发文后补充如下:
    答网友问:
    1、在摆拍时,人物(模特)的表情变化包括环境的协调一致,也是有个“决定性瞬间”扑捉的问题;补拍其实是“决定性瞬间”的倒置问题,补拍是将拍过后发现的更准确的“决定性瞬间”,进行的重拍或者加拍。
    2、我感到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更多的是针对新闻性或者纪实性的摄影而言。至于“摆拍”还有“补拍”(补充或者重新拍)以及图片的后期电脑处理,这些都是摄影技术新发展对布列松“决定性瞬间”论提出的新挑战。其实,就在布列松提出他的“决定性瞬间”论的同时,也有不少反对意见。这是艺术领域常见的现象。特别是西方艺术,其发展往往是从彻底颠覆先前艺术开始的,这与我们东方艺术强调继承传统有很大的不同。

注:此文是我读完《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一书(台湾 阮义忠著
九州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后,写的一篇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