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昵称52929267 2019-05-24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汇总免费版)

很象老师辅导的内容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内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    体格检查  

第一章    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 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2、正常人体叩诊可出现哪些叩诊音?各主要出现在何部位?  出现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鼓音:正常时空腔脏器,病理情况下见于肺内巨大空洞、气胸和气腹等;过清音:见于肺气肿;浊音:为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叩诊音;实音正常情况下见于叩击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脏或肝脏,谓之心或肝脏的绝对浊音区。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等。  

第二章    一般检查  

三、名词解释  1、发育:发育状态应通过患者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发育正常者,其年龄、智力与体格成长状态均衡一致。  2、营养: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好坏可作为鉴定健康和疾病程度的标准之一。  3、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4、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5、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6、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蜘蛛痣。 7、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8、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9、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四、简答题  1、临床上常用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几种,正常值? 常用的测量体温的方法有:  口测法:正常值:36.3~37.2℃; 肛测法:36.5~37.7℃; 腋测法:36~37℃;  2、正常成人体型可分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成年人的体型有3种:无力型:表现为体高肌瘦、颈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90°正力型:表现为身体各个部分结构匀称、适中,腹上角90°左右超力型:表现为体格粗壮,颈粗短,面红肩宽平、胸围大、腹上角大于90°。 3、蜘蛛痣常出现在什么部位?有什么临床意义?  多出见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4、何谓肝掌?其出现有什么临床意义?  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重后褪色,称为肝掌。 5、临床常见皮疹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常见的皮疹有:斑疹,主要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丘疹,主要见于药物疹,麻疹及湿疹;玫瑰疹,见于胸腹部,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斑丘疹,见于风疹,猩红热和药物疹;寻麻疹,见于各种过敏反应。 6、常见的典型异常步态有几种,临床意义?  ①  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 ②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疾病,酒精中毒及巴比妥中毒;   ③  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患者; ④  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⑤  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⑥  剪刀步态,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  

第三章    头   部  

三、名词解释  1、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 2、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3、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若取30°~4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颈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 4、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曳动,称为Oliver征 四、简答题  1、颈部检查包括哪几项? 包括颈部的外形与分区,颈部的姿势与运动,颈部的皮肤与包块,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 2、颈静脉怒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内。若取30°~4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3、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者为Ⅲ度。 4、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瘤。  

第五章         胸部   第一节    胸及肺检查   四、简答题 

三、名词解释  1、胸骨角:是指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的突起,为计数第2肋骨的重要标志。  2、肋脊角:为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所构成的夹角。肾脏、输尿管的上端位于此角内。 3、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称为三凹征。  4、 kussmaul呼吸: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的深而慢的呼吸。是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CO2,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所致。  5、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自声门的语音,产生振动,并引起胸壁组织发生振颤,可以用手在胸壁触及称为触觉语颤。  6、罗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在肺部听诊区任何部位听到罗音均提示有病理性改变,分干罗音与湿罗音两种。

7、胸膜摩擦感:指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8、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由肺组织实变,肺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引起。  

四、简答题   1、胸部的人为划线有哪几条?   1)前正中线;2)锁骨中线;3)胸骨旁线;4)胸骨线;5)腋前线;6)腋中线;7)腋后线;8)肩胛线;9)后正中线。  2、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什么情况? 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 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 5)胸壁皮下气肿  3、正常肺下界的改变有何临床意义? 正常肺下界的位置可因体型,发育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矮胖者的肺下界可上升1肋间隙,瘦长者可下降1肋间隙,病理情况下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如鼓肠,腹水,气腹,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膈肌麻痹等。  4、何谓呼吸音?正常呼吸音有哪几种? 正常人呼吸时,气流进出呼吸道及肺泡,产生湍流引起振动,发出声音,通过肺组织及胸壁,在体表可以听到,即呼吸音。正常呼吸看有四种: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  5、干罗音产生的机理、听诊特点,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1)产生机理:是由于气管、支气管炎症、充血、水肿,粘稠分泌物,异物及肿物等,使管腔狭窄,当气体通过狭窄的部位,产生湍流振动或粘稠分泌物发生振动产生音响。  2)听诊特点:①持续时间长,吸气与呼气均可听到,但以呼气为明显;②强度、性质和部位易改变;③短时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 3)分类、接音响性质分鼾音与哨笛音两种。  4)临床意义:①发生于双侧肺部的干罗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②局限性干罗音由于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 6、湿罗音产生的机理、听诊特点,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1)产生机理: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所产生的声音,或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2)听诊特点:①呼吸音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②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末明显;③部位恒定,性质不易变;④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减轻或消失。 3)分类:①按音响强度分为响亮性和非响亮性;②按呼吸道腔径大小和腔内渗出物多少分为粗、中、细湿罗音和捻发音。 4)临床意义:①肺部局限性湿罗音仅提示该处局限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②两肺底湿罗音多见于心衰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③两肺布满湿罗音,见于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   7、何谓胸膜摩擦音?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当胸膜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造时,随呼吸而出现的声音称胸膜摩擦音。  听诊特点:①于吸气呼气时均可听到,但以吸气末呼气初最清楚;②声音近在耳边,似两手背相互摩擦的声音;③为断续的长短不一的声音;④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突然出现、消失或者再现。 临床意义:见于下列疾病:①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肺梗塞等;②胸膜肿瘤或转移癌;③尿毒症;④严重脱水胸膜高度干燥。 8、胸腔积液的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1)症状:①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②炎症引起者还可有发热,积液量不多时可有胸痛;③漏出液不胸痛,中等或大量积液时,积液形成缓慢,可有气短或胸闷;形成速度较快,则有明显呼吸困难。  2)体征:①视诊:呼吸浅快,紫绀,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②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积液上方语颤可增强;③叩诊:在积液区叩浊,大量积液时叩诊呈实音,液面以上呈鼓音,患侧心界叩不出,积液量多时,心界向健侧移位;④听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积液上方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9、气胸有哪些体征?  少量胸腔积气,常无明显体征,积气量多时,有以下体征:①视诊: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胸廓饱满,肋间隙变宽,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②触诊: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③叩诊:患侧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心脏向健侧移位,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④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10、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听诊特点是什么?  呼气延长,两肺布满哮鸣音,气道高度狭窄时哮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第二节    心脏及血管检查   四、简答题 

1、心脏视诊包括哪些内容? 2、心前区隆起见于何种疾病?  3、心包摩擦感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4、何谓心脏绝对浊音界与相对浊音界? 5、正常心脏浊音界的大小。 6、心脏听诊有哪些内容?  7、心房纤颤的临床听诊特点是什么?  8、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及区别。 9、第一心音增强与减弱在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10、第二心音增强与减弱在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11、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同时增强或减弱在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12、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如何产生的?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13、第一心音分裂见于哪些疾病,并指出其与哪个瓣膜关闭延迟有关? 14、第二心音分裂分几种类型?各见于何种临床情况? 15、额外心音有哪些?  16、舒张早期奔马律与第三心音如何区别? 

17、舒张早期奔马律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18、收缩期前奔马律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19、试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 

20、心脏杂音如何分级  21、收缩期生理性杂音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2、器质性二尖辨狭窄的杂音与Austin—Flint杂音如何鉴别?

 23、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如何形成的? 

24、根据WHO/ISN(1999年)的规定,成人血压正常值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5、心包积液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26、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如何鉴别?  

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在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2、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二尖瓣型心脏:当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青界增大,使心腰丰满或膨出,心界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形心脏。  4、短绌脉:当心房颤动时,若同时测定心率和脉率,可发现脉率少于心率,这种脉搏脱落现象称短绌脉。  5、期前收缩:指在规则心律的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由异位起搏点发出冲动引起。  6、额外心音: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  7、奔马律:系在S2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8、心脏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9、 Austin—Flint杂音:较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的杂音。  10、Graham—Steell杂音: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在肺动脉瓣区听到的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柔和的杂音,常合并P2亢进。  11、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按压其右上腹肿大的肝脏时,其颈静脉充盈更加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12、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玻片轻压其口唇粘膜,如见到随心动周期发生的有规律的局部红白交替现象称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  13、奇脉:正常人在呼吸时脉搏的强弱无明显变化,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是心脏压塞的体征之一。  14、水冲脉:由于脉压增大,致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称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严重贫血等疾病。 

15、开瓣音: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迅猛流入左室,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而产生振动,于是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一个清脆,响亮,呈拍击样的额外心音称开瓣音。   四、简答题  1、心脏视诊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的位置与范围。  2、心前区隆起见于何种疾病?  主要见于某些先心病或在儿童时期即患风心病伴右室增大的患者;成人有大量心包腔积液时。  3、心包摩擦感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特点:⑴胸骨左缘第4肋间较多触及;⑵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可触及,但以收缩期较明显;⑶坐位或深呼气未更多触及;⑷心包积液量多时即消失。临床意义:凡能触及心包摩擦感者均能听到心包摩擦音,是心包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4、何谓心脏绝对浊音界与相对浊音界?  心脏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份,叩诊呈相对浊音,称为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而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绝对浊音,称为绝对浊音界。 5、正常心脏浊音界的大小。   正常浊音界如下表右界(cm)肋间左界(cm)2~3Ⅱ2~32~3 Ⅲ 3.5~4.5 3~4 Ⅳ5~6 Ⅴ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6、心脏听诊有哪些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7、心房纤颤的临床听诊特点是什么?   ⑴心律绝对不规则;⑵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⑶脉率小于心率(脉搏短绌)。 8、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及区别。 第一心音是在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第二心音是由于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然减速和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区别:⑴  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最响; ⑵  S1至S2的距离较S2距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 ⑶  心尖与颈动脉的向外搏动与S1同步;  ⑷  当心尖部听诊难以区分S1和S2时,可先听心底部即肺动脉瓣区和主动脉瓣区,心底部的S1与S2较易区别,再将听诊器胸件移至心尖,边移边默诵心音节律,即可确定。 9、第一心音增强与减弱在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增强见于:二尖瓣狭窄,也可见于在心动过速及心肌收缩增强时,如高热、甲亢、贫血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时可产生大炮音。  减弱见于:主要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其它也于见于心电图PR间期延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体心室过度充盈。二尖瓣位置较高,以及心肌炎,心肌病或心肌梗塞,心衰。 10、第二心音增强与减弱在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增强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左心衰等。 减弱见于: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11、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同时增强或减弱在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同时增强见于:胸壁薄或心脏活动增强时,如劳动,情绪激动,贫血等。  同时减弱见于:肥胖,胸壁水肿,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肺气肿,心肌炎,心肌梗塞,心功不全,心包积液及休克。  12、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如何产生的?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迅速流入左室时,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所致瓣叶振动而产生。意义:开瓣音的存在可作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的间接指标,还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 

13、第一心音分裂见于哪些疾病,并指出其与哪个瓣膜关闭延迟有关? S1分裂见于:⑴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三尖瓣延迟关闭);  ⑵  右心衰(三尖瓣延迟关闭);  ⑶  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延迟关闭); ⑷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延迟关闭); ⑸  左房粘液瘤(二尖瓣延迟关闭)  14、第二心音分裂分几种类型?各见于何种临床情况? S2分裂见于:⑴  生理性分裂: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⑵  通常分裂: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  ⑶  固定分裂:见于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⑷  逆分裂:又称反常分裂,主要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也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 

15、额外心音有哪些?  额外心音收缩期额外心音,舒张期额外心音及医源性额外心音。  1) 收缩期额外心音包括:⑴收缩早期喷射音⑵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2) 舒张期额外心音包括:⑴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重叠奔马律);⑵开瓣音;⑶心包叩击音;⑷肿瘤扑落音。  3) 医源性额外心音包括:⑴人工瓣膜替换术后额外心音;⑵安装人工起搏器后额外心音。 

16、舒张早期奔马律与第三心音如何区别?  舒张早期奔马律和生理性S3的主要区别是S3见于健康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率不快时易发现,S3与S2的距离近于S1与S2的间距,且在坐位或立位时S3可消失。舒张早期奔马律则常见于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重症心肌炎与心肌病时,在心率较快(超过100/mm)时易出现。S1、S2与舒张早期奔马律之间的问题大致相等。 

17、舒张早期奔马律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特点:⑴左室奔马律在心尖区或其内侧听诊清楚。右室奔马律在剑突下或胸骨右缘第5肋间清楚;⑵听诊特点为音调低,强度弱,在S2之后,与S1和S2的间距相仿,通常心率较快类似马奔跑。临床意义:舒张早期奔马律的出现,提示有严重重器质性心脏病,党见于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重症心肌炎和心肌病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时候。 18、收缩期前奔马律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特点:实为增强的S4。音调较低,强度较弱,距S2较远,而距下一心搏的S1较近,在心尖部稍内侧听诊最清楚。临床意义:多见于阻力负荷过重引起的心室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等。 

19、试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  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经异常通路以及血粘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型,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具体机制如下:⑴血流加速;⑵瓣膜开放口经或大血管通道狭窄;⑶瓣膜关闭不会;⑷异常血流通道;⑸心腔有漂浮物或异常结构;⑹大血管瘤样扩张。 

20、心脏杂音如何分级?  心脏杂音强度一般采用Levine6级分级法,具体分级如下:级别响度听诊特 震颤 1最轻很弱,须在安静状态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易被忽略无 2 轻度较易听到,不太响亮无 3中度明显杂音,较响亮无或可能有 4响亮杂音响亮有 5很响 杂音很强,且向四周甚至背部传导但听 诊器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明显 6最响杂音震耳,即使听诊器离开胸壁一定距离也能听到强烈            

21、收缩期生理性杂音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鉴别要点如下表:鉴别点生理性器质性年龄儿童、青少年多见 不部位 肺动脉瓣区和(或)心尖区不定性质柔和,吹风样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 持续时间短促较长,常为全收缩期强度 一般3/6级以下常在3/6级以上 震颤无3/6级以上常伴有  传导局限,传导不远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22、器质性二尖辨狭窄的杂音与Austin—Flint杂音如何鉴别?  鉴别要点如下表:器质性相对性(Austin—Flint杂音)杂音特点粗糙,递增型,舒张中晚期杂音,常伴震颤柔和,递减型,舒张早期杂音,无震颤 拍击性S1常有无开瓣音可有 无心房颤动常有无 X线心影呈二尖瓣型,左房右室增大呈主动脉型,左室增大  

23、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如何形成的? 按压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炎病人肝脏时,可使回流至下腔静脉和右房的血量增加,但因右心房淤血与右心室舒张末压高或右心室舒张受限,不能完全接收回流的血量,因而使颈静脉充盈更加明显。 

24、根据WHO/ISN(1999年)的规定,成人血压正常值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WHO/ISH(1999年)的规定,成人正常血压为<130/85mmHg,血压<120/80mmHg,为理想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140/90mmHg.按血压水平又分为三级:1级:140~159/90~99mmHg;2级:160~179/100~109mmHg;3级:≥180/110mmHg. 25、心包积液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症状:心前区闷痛,呼吸困难或腹胀,以及原发病的症状,如结核的低热。盗汗,化脓性感染的畏寒,高热等。心包压塞时可出现休克。 休征:⑴  视诊:心尖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⑵  触诊:心尖搏动弱而不易触到,如能明显触及则在心相对浊音界之内侧;  ⑶  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卧住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坐位则心尖部增宽;  ⑷  听诊:早期可闻及心包摩擦音,积液量增多时消失,心率较快,心音弱而遥远,偶可闻及心包叩击音。大量积液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和肝肿大。还可出现Ewart征,奇脉和脉压差减小 

26、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如何鉴别?  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的鉴别:主要为屏住呼吸时胸膜摩擦音消失,而心包摩擦音仍可存在。  

第六章    腹   部  

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腹部膨隆: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称腹部膨隆。  2、板状腹: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急性腹膜炎,腹壁不仅紧张,而且常呈强直状,严重者腹壁硬如木扳,称板状腹。  3、反跳痛: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然后迅速将手抬起,此时若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此为壁腹膜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  4、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5、移动性浊音,指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是发现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则可查得移动性浊音。  6、 Murphy征: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7、肝相对浊音界:叩诊肝脏上界时,当叩诊音由清转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 肺遮盖的部分,称肝的相对浊音界。  8、振水音:患者仰卧位,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听到的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  9、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为肠鸣音。  10、搔弹音:在腹部听诊搔弹音的改变可协肋测定肝下缘、胃缘和微量腹水等。  

四、简答题  1、腹部视诊包括哪些内容?如有静脉曲张,应如何进一步检查?  腹部视诊包括腹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蠕动波等,如有静脉曲张时,应检查其血流方向。患者仰卧位,医生站于右侧,右手中示二指并拢,紧压在曲张而无分支的静脉上,后将一指沿静脉压紧并向外移动,挤出血液,到一定距离时,放松移动的手指,如静脉充盈说明血流方向是以放松的手指移向压紧之手指的方向,反之相反。如血流方向由脐向四周放散为门静脉阻塞,如血流方向均向上为下腔静脉阻塞,若均向下为上腔静脉阻塞。 

2、全腹部膨隆见于哪些情况?如何进行鉴别?  全腹膨隆见于腹腔积液,腹内积气,腹腔内巨大包块等,并见于肥胖症及妊娠期。腹腔积液者多有肝硬变,心功不全等原发病史,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平卧位呈蛙腹有移动性浊音;胃肠胀气者多于肠梗阻,肠麻痹时出现,不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气腹多呈球型,叩诊鼓音。肥胖症与大量腹腔积液,可借助脐部视诊区别,前者脐部凹陷,后者膨隆。 

3、试述腹部不同部位的压痛及其临床意义?  腹壁和腹腔内脏器的病变常可引起压痛。将有压痛腹壁轻轻抓起,疼痛加重示腹壁疾病,反之为腹腔疾病。熟知腹腔内脏器疾病所致的压痛位置,对诊断有很大价值。如,急性胆囊炎时,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有明显压痛;急性胰腺炎时在腹上区,脐区偏左处;消化性溃疡者在剑突下偏左、右处;急性阑尾炎在麦氏点;膀胱及子宫的病变可在下腹部出现压痛。 

4、触及腹部包块时应注意什么?  触及腹部包块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等。 

5、腹部的分区法有哪几种?  有三种,即四区分法,九区分法及七区分法。四区分法分为:右上腹部、右下腹部、左上腹部、左下腹部。九区分法分为:左上腹部、左侧腹部、左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侧腹部、右下腹部、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七区分法分为:左上腹部、左下腹部、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 

6、当检查触及肝脏时,应从哪些方面描述?  当触及到肝脏时,应详细描述其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和边缘,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和肝震颤。 

7、正常腹部有哪些叩诊音,其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正常腹部除肝、脾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呈鼓音。鼓音区扩大且明显增强见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或人工气腹;而腹腔内实质脏器增大,巨大肿瘤,大量腹水时则病变部位出现浊音或实音,而腹部的鼓音范围缩小。 

8、试述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内有中等量以上的液体,当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流向腹部两侧,含气的肠管则浮于表面,故两侧为浊音,中间为鼓音。当改为侧卧时,液体流到下面一侧,肠管浮在上面一侧,故下面叩诊为浊音,上面叩诊为鼓音。当转向另一侧时,原来的浊音区变为鼓音,而鼓音区变为浊音,这种随体位变化而改变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

9、试述肝浊音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以轻叩为主,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肩岬线进行,出现浊音时为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为绝对浊音界,此处不被肺所掩盖,故为实音。再向下叩由实音变为鼓音为肝下界。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瘀血,肝脓肿等;缩小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或胃肠穿孔,人工气腹等。  10、腹部听诊的内容有哪些?各有何意义?  腹部听诊内容包括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和胎心音,腹膜摩擦音及搔弹音等。肠鸣音亢进见急性肠炎,胃肠道大出血。当音调、频率、强度明显增强呈金属音时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减弱或消失时见于弥漫性腹膜炎;振水音示胃内有气体,液体潴留时;当实质脏器炎症累及局部腹膜时可出现腹膜摩擦音;搔弹音检查可测定肝脾下界和微量腹水。   

第七章    生殖器、肛门、直肠 

三、名词解释  1、包茎2、下疳3、隐睾4、痔5、透光试验。 四、简答题  1、简述男性外生殖器检查的步骤。 2、试述前列腺检查的临床意义。 3、试述肛诊检查的临床意义。 4、试述尿道口检查的临床意义。  5、阴囊水肿和阴囊象皮肿是怎样引起的? 

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包茎:包皮不能翻起露出尿道外口或阴茎头的称为包茎。  2、下疳:阴茎颈处发现单个椭圆形质硬的溃疡称为下疳,愈后留有瘢痕。  3、隐睾:如睾丸未降入阴囊内而在腹腔、腹股沟管内或阴茎根部,会阴部等处,称为隐睾症。  4、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边缘皮下的内痔静脉丛或外痔静脉丛扩大和曲张所致的静脉团。  5、透光试验:用不透明的纸片卷成圆筒,一端置于肿大的阴囊部位,在其对侧以手电筒紧贴皮肤照射,从纸筒的另一端观察阴囊透光情况。 四、简答题  1、检查时充分暴露下身,双下肢应取外展位,先检查外生殖器(阴茎及阴囊),随后检查内生殖器(前列腺及精囊)。  2、正常成年人前列腺距肛门4cm,质韧有弹性,两叶之间可触及正中沟。前列腺肥大时正中沟消失。若前列腺肿大而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及粘连,见于老年人的良性前列腺肥大,常有排尿困难或不畅。前列腺肿大且有明显压痛,多见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肿大、质硬,并可触及坚硬结节者,多为前列腺癌。  3、触痛显著,见于肛裂和感染;触痛伴有波动感,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触及柔软、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多为直肠息肉;触及坚硬的包块,应考虑直肠癌,指诊后指套表面带有粘液,脓液或血液,说明有炎症或伴有组织破坏,必要时应取其涂片作镜检或细菌学检查,以助诊断。  4、正常尿道口粘膜红润、清洁、无分泌物。如尿道口红肿、附着分泌物或有溃疡,且有触痛,多见于淋球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尿道炎;尿道口狭窄多由先天性畸形或炎症粘连所致;尿道口位于阴茎腹面多由尿道下裂所致。  5、阴囊水肿原因很多,可能为全身水肿的一部分,也可能为局部因素引起,如炎症,过敏反应,静脉阻塞等。阴囊象皮肿,表现为阴囊水肿、皮肤粗糙、增厚呈象皮样,常由血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或淋巴管阻塞所致。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

三、名词解释  1、脊柱后凸2、脊柱前凸3、脊柱侧凸4、杵状指  5、匙状指 6、膝外翻7、膝内翻8、浮髌现象9、肢端肥大10、爪型手 四、简答题  1、试述脊柱后凸易发生的部位及病因。 2、试述浮髌现象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正常颈椎活动范围是多大 4、试述正常腰椎的活动范围。 5、爪形手常见于哪些病损? 6、单侧杵状指见于何病?  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脊柱后凸:脊柱过度后弯称脊柱后凸。 2、 脊柱前凸:脊柱过度向前弯曲称脊柱前凸。  3、 脊柱侧凸: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两侧偏曲称为脊柱侧凸。  4、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  5、匙状指:又称反甲,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 6、膝外翻:当两膝关节靠近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形弯曲,使两脚的内踝分离,称膝外翻式“X”形腿畸形。  7、膝内翻:如果两内踝部靠拢时两膝因双侧胫骨向外侧弯曲而呈“O”型,称为膝内翻或“O”形腿畸形。  8、浮髌现象:当膝关节腔内大量积液时,令患者平卧,患肢伸直放松,用两手压迫病人膝关节的上方及两侧,然后用一示指将髌骨压向下方,当髌骨已触及股骨时迅速抬起该指,觉有髌骨随手浮起感。  9、肢端肥大:骨末端及其韧带等软组织增生、肥大,使肢体末端异常粗大。  10、爪型手:是指手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四、简答题  1、多发生于胸椎,也称驼背;在小儿多因佝偻病引起,儿童和青年多由胸椎结核使椎体破坏而出现,成年人则常见于类风湿性脊柱炎,氟骨症造成,而老年人多发生于上部胸椎的骨质退行性变。  2、患者平卧,患肢的肌肉放松,检查者用双手压迫病人膝关节上面及侧面,使关节腔内液体不致来回流动,然后用一示指将髌骨压向下方,当髌骨触及股骨时手指迅速抬起,此时觉髌骨随手浮起,称之为浮髌现象阳性,提示有膝关节腔内积液。  3、正常情况下颈椎前屈45°,后伸55°,左右侧弯40°,旋转度(一侧)70°。 4、正常情况下腰椎前屈75°,后伸30°,左右侧弯35°,旋转度(一侧)115°  5、爪形手常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第4、5指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 

6、 单侧杵状指见于同侧锁骨下动脉瘤。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三、名词解释  1、肌力 2、肌张力3、不随意运动4、共济运动 5、浅反射 6、病理反射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肌力:肌力与肌张力是否是一回事? 2、肌力分几级?  3、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4、某患者体检时发现颈强直,是否可以肯定为脑膜刺激征? 5、什么叫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是否都属于病理性的? 答  案  三、名词解释  1、 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2、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3、不随意运动:系随意肌不自主收缩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  4、共济运动: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共济运动。 5、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应。  6、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四、简答题  1、肌力是肌肉运动时最大收缩力;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肌力分六级;0级,完全瘫痪; 1级,肌内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组成,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 

 4、不能肯定,因为脑膜受刺激时尚能查出有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而颈强直除脑膜受刺激可引起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亦可导致颈强直,所以单纯查出颈强直不能肯定是脑膜刺激征。 

5、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叫病理反射一岁半以内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此种情况不属病理性。  

第十章   心电图   三、问答题  1、什么叫肺型P波? 2、什么叫二尖瓣型P波?  3、左室肥厚的患者在心电图上有哪些特点? 4、透壁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特点有哪些? 5、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6、哪些疾病可出现ST的抬高?  7、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8、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9、什么叫逆行P′波?  10、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是由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11、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12、什么叫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1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15、心脏传导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6、什么是心电图导联?常用的导联有哪些? 17、比较少用的心电图导联有哪些?  18、心电图记录纸的构成及其含义是什么? 19、平均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0、P波是怎样产生的?  21、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22、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23、双侧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24、左室高电压在心电图上可有哪些表现? 25、左、右心室均肥大时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26、怎样判断异常Q波?  27、急性心肌梗塞有哪几种基本心电图变化? 28、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29、心肌梗塞新近期(亚急性期)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30、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31、何谓窦性静止?其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32、何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33、多源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34、何谓间位性室性早搏?  35、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36、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37、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38、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39、何谓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40、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41、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42、心电图上如何诊断窦房阻滞?  43、何谓房内传导阻滞?其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44、房室传导阻滞分几度?  45、心电图上如何诊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4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47、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48、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49、预激综合征的类型及各型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50、什么是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51、小儿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  1、右束支比束支易发生传导阻滞,为什么? 2、因激动传导异常发生的心律失常如何分类? 3、WPW综合征的概念及其心电图特点? 4、简述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5、心电图中各波段分别代表的时间或电位变化 6、心电图ST段抬高可见于哪些疾病 7、简述心肌梗塞各期的心电图演变特点 8、左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9、右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0、因激动起源异常发生的心律失常包括哪些? 11、简述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 12、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 13、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4、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结果的判断  

   三、问答题 

1、 心电图有如下表现:  ⑴  P波尖而高耸,≥0.25mv,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  ⑵  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故称为肺型P波 

 2、心电图有如下表现: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波”。 3、左室肥厚的患者在心电图上一般表现为左室高电压:  ⑴  V5或V6的R波>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 ⑵  电轴左偏  ⑶  QRS波群形态,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 ⑷  继发性ST-T改变  4 ⑴  J点下移至少超过0.1mv  ⑵  ST 段呈水平或下垂形下移 ≥0.1mv,下移的 ST 段与 R 波的夹角≥90° ⑶  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或呈“假性正常化”。 5、 ⑴  Q波增宽,时间>0.04S ⑵  R波减小,Q/R>1/4 6、 ⑴  心肌梗塞 ⑵  心室壁瘤 ⑶  早期复极合征 ⑷  心包炎急性期 ⑸  变异型心绞痛 

7、 ⑴  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Ⅱ、Ⅲ、avF直立,avR倒置)。 ⑵  P-R间期>0.12S  ⑶  频率40~150次/分,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规定为60~100次/分。⑷  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小于0.16S 

 8、 ⑴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⑵  早搏的QRS波前无P波 ⑶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9、 Ⅱ、Ⅲ、avF的P′倒置avR的P′直立 10、 ⑴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⑵  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伴有巨大T波时 ⑶  低钾伴有异常T波及U波时  ⑷  药物所致特别是奎尼丁,乙胺碘呋酮等  11、在成人P-R≥0.21S,或对前后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出现与心率相同时的P-R间期延长超过0.04S  12、凡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QRS波群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3:1、4:1房室传导阻滞等。  13、 ⑴  QRS波群时限≥0.12S ⑵  V1导联rsR′型的M形波  ⑶  Ⅰ、Ⅱ、avL、avF、V5、V6导联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 ⑷  继发性ST-T改变(V1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14、 ⑴  QRS时限≥0.12S  ⑵  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常无S波 ⑶  V1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S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 ⑷  继发性ST—T改变 ⑸  电轴左偏  15、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出自前结束,称Buchmann束)、房室结(分为A—N区、N区及N—H区)、房室束或希氏束(His-bundle)、左束支(含前上分支与后下分支)、右束支以及蒲氏(Purkinje)纤维网所构成。  16、用金属极板做电极,连接身体具有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通过心电图机便可记录下此两点间心脏电流的电位差变动,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联有12个: ⑴  标准导联:可反映出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具体连接法:①导联Ⅰ: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②导联Ⅱ: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③导联Ⅲ: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  ⑵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是由单极肢体导联发展而来,其连接方法是使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连接到一点上,该点称为中心电端,以T表示。此点的电位接近于零,可以看作是一个无关电极,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将右上肢、左上肢及左下肢分别连接于心电图机正极上,即可得出各单极肢体导联,分别称vR、vL、vF。由于这样探测的各肢体电位较低,不便观察,因此又创用了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可以使所得波形增高50%,而且形态不变。具体连接方法如下:①avR:探查电极置于右上肢,切断中心电端与右上肢的连线;②avL:探查电极置于左上肢,切断中心电端与左上肢的连线;③avF:探查电极置于左下肢,切断中心电端与左下肢的连线。 ⑶  胸导联:以负极连接中心电端,探查电极接于胸前,常用的位置有6个:①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V2及V4之中点;④V4导联:左锁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点;⑤V5导联: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17、临床较少用的导联如下:  (1) 右胸导联:将探查电极置于右侧胸壁,相当于V3~V6的对应位,分别称为V3R~V6R。 常用于右心室肥大、右位心等情况。  (2) V7、V8、V9导联:将探查电极分别置于左腋后线、左肩胛下角线及后正中线,与V4~V6同一水平处。主要用于后壁心肌梗塞的诊断。  (3) V′1—V′6及V1′—V6′导联:将胸前导联电极分别置于V1—V6导联的上一肋或下一肋间进行描记。主要用于高侧壁及小范围心肌梗塞的诊断。  (4) VE导联:将电极置于胸骨剑突处。主要用于探查有无下壁心肌梗塞。  (5) 食管导联:将电极经鼻孔送入食管,描记心电图。主要用于小灶性后壁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的诊断。  (6) 心房内导联:用导管将探查电极送入右心房,直接记录心房电位变化。  18、心电图记录纸上每一小方格的面积为1×1mm2。纵线称电压坐标,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及深度。当输入定准电压1mV等于10mm时,在纵线上1mm即代表0.1mV,有时由于波形过大,可把定准电压调节于1mV等于5mm处,此时在纵线上1mm就代表0.2mV。如果波形过小,也可使定准电压1mV等于20mm,此时在纵线上1mm即代表0.05mV。横线为时间坐标,国内心电图描记时一般采用25mm/S的纸速,使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0.04S(即40ms)。在特殊需要时,在低速度可提高为50或100mm/S,此时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应为0.02S或0.01S(即20ms或10ms)。  19、正常人的心电轴可变动于0°~+90°之间。心电轴在0°~-30°之间称为“电轴轻度左偏”,达-30°~-90°之间称为“电轴左偏”,见于横位心、左室肥厚及左前上分支传导阻滞等。心电轴达+90°~+110°之间,则称为“电轴轻度右偏”,见于垂位心、右室肥厚等。电轴>+110°称为“电轴右偏”,见于重症右室肥厚及左束支后下分支传导阻滞等。  20、P波是由左、右两心房除极而产生的,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故右心房先除极,然后左心房除极,其顺序大致是:右心房前壁、房间壁、左心房前壁、左心耳、左心房后壁。由于右心房后壁及右心耳产生的电动力甚小,故可省略不计。  21、右心房肥厚扩张时,P波向前下的起始除极向量增大,可出现如下心电图变化:P波高尖,其幅度≥0.25mV,Ⅱ、Ⅲ、avF导联最明显。此类P波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又称为“肺型P波。”  22、左房大时其终末向左后的除极向量增大,时间延长,故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以V1导联最为显著。由于P波向左后向量增大,使PV1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故PtfV1超过-0.04mmS。此类P波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 

23、双侧心房肥大时,P向量环同时表现出左、右心房肥大的特征,在心电图上可出现其幅度≥0.25mV、宽度>0.11S并呈双峰型P波。 24、左室高电压在心电图上可有以下表现:①RV5(或RV6)>2.5mV,或RV5+SV1>4.0mV(男性),3.5mv(女性);②RI>1.5mV,RavL>1.2mV,RavF>2.0mV或RI+SⅢ>2.5mV。 25、当左、右心室均肥大时,由于双侧心室除极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可能出现一侧心室大的心电图特点,或表现为“大致正常心电图”图形。  26、异常Q波分两种情况:① Q波超过正常标准,即Q波宽度>0.04S,深度大于同导联R波的1/4(avR、avL、avF、V1除外);②在不应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了Q波,如V1、V2导联,尽管该导联Q波未超过正常标准,仍应视为异常Q波。 

27、有以下三种图形:①坏死型Q波,在面对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宽、深Q波或QS波;②损伤型ST段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③缺血型T波,表现为T波倒置。  28、心肌梗塞急性期心电图特点:①出现异常Q波(或QS波);②ST段从弓背向上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③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29、心肌梗塞新近期的心电图特点:①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②坏死型Q波(QS波)持续存在;③缺血型倒置T波逐渐变浅,直至恢复正常或趋于恒定不变。  30、心肌梗塞陈旧期的心电图特点是ST段和T波不再发生变化,只留下坏死型Q波。 31、窦性静止亦称窦性仃搏,是指窦性房结在一段时间内仃止发放激动,心房暂时停止活动。心电图上表现为在规则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而所失去的P波在时间上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窦性静止后常出现逸搏。 

32、病窦综合征是指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使窦房结的起搏功能与激动传出功能受到阻碍而发生的心律失常。其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①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③可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为心动过缓一过速综合征;④如病变同时波及房室交界区,则窦性静止时不可出现交界性逸搏,或出现逸搏的时间>1.5S,或可出现房室结区传导障碍,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33、心室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位节律点所致室性早搏,它的心电图表现是在同一导联上的室性早搏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形态,而且其偶联时间亦互不相等。  34、间位性室性早搏是间插于两个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室性早搏,它在心电图中的表现,除去没有代偿间歇之外,与一般室性早搏相同。 

35、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②QRS波一般与窦性者同;③P—R间期>0.12S;④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36、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逆行P′波(P′Ⅱ、Ⅲ、avF倒置,P′avR直立),P′可以在QRS波之中、之前、之后,若于QRS前,则P—R间期>0.12S;②P′后之QRS波与窦性者同,或略有变异;③往往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37、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房性与交界性之分,但因第一波不易见到,中间的P′又常不易明辨,故将二者统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①心率150—240次/min,绝对匀齐;②QRS波一般与窦性者同(当合并有束支阻滞时可增宽变形)。  38、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①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0.12S),心室律基本匀齐;②频率140—200次/min;③P波与QRS波间无固定关系,房率较慢,P波常在QRS—T波群之中,有时可见窦性P波下传发生心室夺获;④常有继发ST—T变化。  39、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实际上是加速了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搏心律。其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频率为70~130次/min,室性频率为60—100次/min。一般没有阵发性发作与终止的特点。  40、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①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一致,间隔规则);②F波频率为250~300次/min;③F波以2~4:1(或5~7:1)下传至心室,心室律可以规则,亦可不规则;④QRS波时间一般正常。  41、心室扑动之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200—250次/min。  42、因普通心电图机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一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又因三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相鉴别,只有二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心室漏搏才能诊断。诊断二度窦房阻滞的条件是,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一个漏搏间歇,这一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P—P的倍数,此称莫氏Ⅱ型。另一种是窦房传导逐渐延缓,直至出现一次漏搏,虽然窦房传导时间是逐渐延长的,但每次增加值在逐次减小,故P—P间隔反而逐渐缩小,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大,称为莫氏Ⅰ型。  43、房内传导阻滞以不完全性者多见,主要是前结间束的上房间束传导障碍,心电图表现P波增宽>0.11S,双峰,切迹,Ptfv1负值增大,此时要与左房增大相鉴别。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少见,局部心房肌周围形成了传入与传出阻滞,即心房分离,故在正常P波之外,另出现与其不相关的P′或F、f波,自成节律。 

44、房室传导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其中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分两种类型:Ⅰ型,

亦称莫氏Ⅰ型;Ⅱ型,亦称莫氏Ⅱ型。 

45、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类型:①Ⅰ型(莫氏Ⅰ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延长的绝对增加数多是递减的),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搏之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称为文氏现象。常以P波数与下传数的比例来表示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如4: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示4个P波中有3个下传而只有一个脱漏。②Ⅱ型(莫Ⅱ型:表现为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凡连续出现两次以上的QRS波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3:1或4:1房室传导阻滞。  4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率较心室率快,P波与QRS波各自保持自己的节律。心房纤颤时,如果心室率慢而绝对规则,也应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7、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心电轴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45°者诊断价值更大;②QRS波在Ⅱ、Ⅲ、avF导联呈rS型,Ⅰ,avL导联呈qR型,RavL>RI;③QRS时限无明显增宽。 

48、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心电轴右偏+90°~+120°;②QRS波在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③QRS时限正常或稍增宽,增加量<0.02S 49、预激综合征是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通道之外,激动通过旁路附加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所致。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在QRS波之前形成Δ波,P—R间期相应缩短,但Pj时间正常,QRS波增宽,多数具有继发性ST—T改变。 

50、典型的预激综合征系由通过Kent束的旁路激动所造成。变异型预激综合征系由通过James束的旁路激动所造成,导致整个心室按正常程序提前激动。在心电图上仅见P—R间期缩短(<0.12S),QRS波无Δ波,也称L-G-L综合征。最为少见的是激动单纯通过Mahaim纤维束,P—R间期正常,有Δ波,QRS增宽。  51、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其心电图变化也很大。总的趋势可概括为自起初的右室占优势型转变为左室占优势型的过程,其具体特点归纳如下:(1)小儿心率较成年人为快,10岁过以后,即可大致保持为成人心率水平(60—100次/min。小儿的R—R间期较成人为短,7岁以后趋于恒定(0.10~0.17S),小儿的QTc=(0.40±0.02S)×(R—R),较成人略长。(2)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为短(儿童0.09S),P波的电压于新生儿较高,以后则较成人为低,P电轴偏前。(3)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Ⅰ导联有深S波。V1(V3R)导联多呈为R波,而V5、V6导联常出现深S波。R波电压随年龄而增加,以后则高于成人,Q波较成人为深(常见于Ⅱ、Ⅲ、avF导联)。3个月以内婴儿的QRS初始向量常向左,因而缺乏q波。新生儿期的心电图主要是“悬垂型”,心电轴>+90°。以后与成年人大相同。(4)小儿T波的变异较大,其肢导联及左胸前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   四、论述题

1、 ⑴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 ⑵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 2、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包括心脏各个部位)  病理性传导障碍: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左、右束支分支)、意外传导(超常传导、裂隙现象、维登斯基现象)、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3、概念:预激综合征是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通道外,激动通过旁路附加传导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心电图特点:⑴QRS波之前形成“Δ”波;⑵P-R间期相应缩短;⑶但PJ时间正常;⑷QRS波增宽多数具有继发性ST-T改变 4、 ⑴  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  ⑵  QRS时限常>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⑶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⑷  早搏的QRS波前无P波,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 5、 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ST段:表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短暂时间 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  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U波:代表后继电位的影 6、 急性心肌梗塞 过早复极化 心包炎急性期 变异型心绞痛  7、 早期:ST段向损伤面斜形升高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 近期:ST段基本恢复,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T波变浅 陈旧期:ST-T不再变化,只留下坏死性Q波 8、 ⑴  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①  V5或V6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或>3.5mv(女性)  ②  Ⅰ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avF的R波>2.0mv或Ⅰ导联R波+Ⅲ导联S波>2.5mv  ⑵  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 ⑶  QRS总时间>0.10S,(一般不超过0.11S)  ⑷  并存ST-T改变,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同时可伴有ST段呈缺血型压低达0.05mV以上,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 9、(1) V1(或avR)导联R/S≥1、V1的R波+V5的S波>1.05mV(重症>1.2mV)  (2)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110°)avR导联R/S或R/q≥1(或R>0.5mV)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3)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10、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异位心律: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  主动性:早搏、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  11、⑴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⑵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未用药控制的情况下心室率快速者多见 ⑶QRS波群不增宽  12、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13、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常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易复发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心原性晕厥或阿一斯综合征 

14、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运动试验中心电图ST段呈下垂型或水平型下降达到或大于0.1mV持续2分钟者,另外,应特别注意不能将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与冠心病的诊断混为一谈,运动心电图阴性者亦不能肯定排除冠心病。   

三名词解释  1、诊断2、病因诊断3、病理解剖诊断4、病理生理诊断   四、简答题  1、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有哪些? 3、临床诊断的内容包括哪些? 4、临床诊断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萎缩性胃炎:表现为粘膜苍白或花斑状(以白为主)改变;粘膜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下血管透见  2、恶性溃疡:实际上为癌的一种类型(溃疡型癌),主要发生于胃窦,一般较良性溃疡大而不规则,周边不整,底部不平,触之质硬,脆易出血,与良性溃疡鉴别有一定困难,需活检病检查确诊。 四、简答题  1、 ①  严重心肺疾患,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活动期、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及哮喘发作期等;  ②  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③  神志不清,精神失常检查不能合作者; ④  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⑤  严重咽喉部疾患、腐蚀性胃炎、巨大食管憩室,主动脉瘤及严重颈胸段脊柱畸形等; ⑥  急性传染性肝炎或胃肠道传染病一般暂缓检查;慢性乙、丙型肝炎、AIDS患者应备有特殊的消毒措施。  3、肠道清洁有多种方法,目前倾向于用盐类泻剂最为简便、有效。检查前3小时嘱病人饮主要含氯化钠的洗肠液3000~4000ml,或主要含磷酸缓冲液的清肠液,饮水总量不足1000ml,可达到同样清肠效果。液体石蜡不能有效致泻,又可损坏肠镜前部橡胶外皮,甘露醇虽可有效导泻,但因在肠内被细菌分解,可产生易燃气体,如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应特别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