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身架和身法,是传统武术的核心 中外武术之别,全在一个“根”字上,所以中国要站桩。人身的力全从脚上来,脚一定要站实了身上才能做动作,如果能意气下沉,象袋面粉一样堆在那,谁都拿你没办法。 何为身法第一?何为沾身纵力?何为手脚齐到方为真?过去练武人试手,不一定非把人打躺下,两人一沾身,只要架子一垮就输了。 练武术首先要把身架建立起来 练武术首先要把身架建立起来,静态稳定,动态稳定,交手稳定,这个身架才算过硬。 传统武术站桩训练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求松; 第二个阶段是求静; 第三个阶段是求空。 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一步步按图索骥,练下去了。
按桩架站好,意念中模模糊糊的想着,把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放松就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是哪几块,老师就说,一会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平常人没有练过武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属于阴阳未分的混沌之体,刚站桩的时候可以把站桩理解为通过保持自己身体的静态结构来慢慢体会自己身体里的松紧的过程。 桩功以慢练入道 “桩功以慢练入道”,真是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赅。没练过武术的人身上肌肉是紧的,肩膀是端着的,只不过多少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根本就注意不到这些了。但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 站桩时把常用的肌肉放松了不用力,这就迫使那些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受力(在健美训练中,把这些肌肉称为惰性肌肉),通过地球引力的作用,第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平时不常用的肌肉的存在,第二步让这些平时不用的肌肉能够动起来,第三步让这些平时我们不用的肌肉变得和我们的臂肌一样灵活好用。所以站桩后肌肉放松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到的原因就是让那些平时不用的肌肉发动起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站桩的功夫越深,放松的越彻底,不常用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就越大,这些肌肉就越能发挥作用,最终替代常用肌肉的功能。以前武术中有个术语叫“换劲”,说得多神秘,其实只要明白了站桩的道理,就知道其实换劲就是身体肌肉用力模式的改变,让身上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去负担以前常用肌肉的功能。只要把用力模式改变的道理明白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用自己的惰性肌肉去干各种工作,这就是前辈说的行走坐卧均可练拳,把拳化进生活里了。 其中第一个阶段还可以继续细分: 第一步体会肩颈肌肉松; 第二步体会腰背松; 第三步体会丹田(腹部肌肉)松; 第四步体会胯松。 站桩训练其实是很苦的,至少有两关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大汗淋漓,两股颤颤,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人心思动,心浮气躁。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无法坚持了。如何过筋骨关?此关虽然难过,但并非不能过,不可过,只要方法正确,有明师的指点,坚持一下就过去了。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 此关如何过?无他,放松。 将这些酸痛的肌肉放松,让肩胛后背的肌肉发挥作用,去支撑肩膀的重量。肩胛的力量上来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松了,这样肩膀就不累了。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来的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站桩求松的同时还要求一个整,什么是整?很多人认为“砸之不落,推之不倒……”是整,当然这也不是错的,这种整是站桩中出功夫的表现,但“整”不仅仅是这些。这样的整是不能上场去格斗的,真正的整应该是把浑身上下练的整体协调,手上有触动,脚下就有感觉,腰胯就有动作,你看那猫的动作,无论何时都是身子整体协调的运动,一处动则浑身无处不动,甚至连它伸懒腰,蹭痒痒都是如此。站桩日久,功夫加深,身体的形态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逐步将原来在站桩时才会摆出来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站桩要站出生气,站出乐趣 当你站桩站得肩膀酸痛的时候,可以活动肩膀,这个活动范围很小,就几毫米,有个意思就行,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动,活动方向不限,向上向下向前向后随你便,在活动中找你觉得最舒服的活动方向,动起来以后,酸痛就能缓解了,动的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体内筋的位置。 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之一是:微小运动。 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之二是:意念配合。 站桩要站出生气,站出乐趣,有了这个感觉才算是上道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练拳了,而是拳练人。如果没有这个生气,那就不是站桩而是立了根电线杆子。以上讲的这些,都是侧重于筋骨的东西,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但这个东西不好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筋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脾气秉性都有关系,而且站桩的不同阶段对神意有不同的要求,必须由明白的老师根据每个弟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具体的指导。 站桩要撑起来拉着站 站桩的时候,腿部的负担是很清晰的,手指“撑”起来,也能够保证肩膀和胳膊以及上背部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两种负担,应该怎样通过腰串联起来呢?还是应该“让肩膀和手也参与站桩,因为一体化了”。“拉着站是关键”。“拉着站”就是拔椎而站。下颌尽可能内收,百会穴向上顶(头,以百会穴为中心向上顶),“翻胯、拔椎和头顶上拉(伸)”是“拉着站”的具体运用。身体适应了“拉着站”后,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着拉着走。“拉着站”的目的就是为了拉紧脊髓,增加脊髓压力,从而为打通“中脉”(脊髓是中脉的重要组成部位)创造条件。 全身力的运用,脊椎是个关键。拳谚云,起于脚,运于脊,形于手。看着是手打人,实际力量应是从脊椎发出来的。什么时候你能从脊椎发出力来,你就上了一层搂。可以这么说,懂得用运脊椎,一般的练家恐怕就都不是对手了。在武术来说,也就算进了一个门槛。手是大树的枝干的梢头,手能有多大力?加上胳膊,力量也大不到那里去,脊椎是大树主干。站的时候,身上那个地方不舒适,自己调整到舒适的程度。酸胀麻,都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过,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太过说明站姿有些问题。 站桩是求得静态稳定,而后通过打拳实现动态稳定。身架出来,就是带着身架去打人,而不是局部。手脚齐到方为真,其实是手脚与身法同步的意思,手到身到。 普通人一拳打出去,上下身是割裂的,用劲大了人会失去重心。但这符合人的行动规律,因为人的身体进入后天各系统就割裂开了,而武术就是要把它们重新整合统一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 因为武术是以身法赢人,所以重心的稳定极其重要。要在高速对抗中身法不乱,轴线、重心的练习就非常关键。无论怎么动手身架都不懈,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武术重视下盘功夫,绝大多数门派都要求站桩。
|
|
来自: 昵称60974699 > 《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