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桥,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咨询台护士。 但是,两年前我还在产科病房,主要负责病房随访。 随访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产妇,因为她有严重的耻骨分离,剧烈的疼痛,几乎无法让她自行翻身或行走。 而坐在一旁陪护的老公,却在随访的几分钟里,始终置身事外,似乎与病床上痛苦的产妇没有任何关系。 所有有关病情的问题,他也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每当问及他有关产妇情况的问题,他都会一边玩着手机,一边不耐烦地嘬牙花。 “你等会行不行,你等会再问行不行。” 而那个躺在病床上的产妇,因为长时间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不适,偶尔想要翻身换个姿势休息,都要靠自己咬着牙撑着腰一点点地挪过去。 直到产妇翻过了身,她老公的眼睛也没有一刻离开过手机。 在他眼里,刚生完孩子的妻子,远不如手里的游戏。 另一个病房里,有个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她老公倒显得相对耐心。 他简明扼要的回答了我们所有的问题: 我不清楚。 我不知道。 你问医生吧。 你问护士吧。 确实,管床护士需要负责记录病人的病情和各类注意事项。 但像饮食、睡眠、排便,这些会对病情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日常生理活动,负责好几个床的护士,不可能做到比陪床家属了解得更详细。 如果家属不能给医护人员真实详尽的回馈,影响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就会忽视一些潜在的问题,不利于产妇的恢复。 每一个走出产房的妈妈,内心都会变得非常柔软。 所以病房里出现的那一点点柔情,就会显得格外温暖。 但是再多温暖,也融化不了大多数产妇被忽视的心寒。 而这都还只是产科的冰山一角,不值一提。 有段时间我轮岗到急诊那边帮忙,接待了一位产后抑郁的母亲。 她的孩子已经两岁了,但是身体始终没有完全恢复,直到子宫脱落才被送来急救。 在描述病情的时候,这位母亲的情绪非常激动,精神也几近崩溃。 产后抑郁,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后孕激素急剧下降导致的生理性的不可抗疾病。 另一方面,其病情严重程度和家属有非常大的关系。 这位母亲就是典型的”守寡式育儿“,她言语中那种极度的孤独和无助,让人如坠冰窟。 她的整个产程就不是很顺利,术中大出血,在产房里经历了九死一生。 好不容易脱离危险,被推出产房,却自始至终,没人看过她一眼。 出院后,婆婆说坐月子不能见风,不论夏天温度多高,都坚持让她裹着棉被。 就算出汗也不让洗澡,痱子、头痒还不是最要命的。 伤口长时间被汗水浸泡,根本就没法长好。 月子还没出,她就因为伤口感染又被送回了医院。 直到这次就诊,肚子上还留着一条崎岖丑陋的伤疤。 而且整个月子期间,婆婆以自己会帮忙为由,不准她请月嫂。 但事实上,婆婆基本什么都没做。 起初,半夜孩子哭闹她还会叫醒婆婆,但是婆婆帮忙时候,嘴里会一直念叨,自己当初一个人带了那么多个孩子不也过来了,明里暗里指责她娇气。 她也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为什么其他母亲都能做好的事情,她却不行。自己是不是个失败的女人,失败的母亲? 而身为父亲的老公,却在整个育儿过程中,毫无作为。 他下班回家大都是自顾自地看电视,只有在广告时间,才会抱起孩子玩两分钟。 等到广告结束,就会把孩子丢在一边,继续看他的电视。 哪怕孩子在旁边把布艺沙发尿湿,他除了会愤怒地埋怨妻子以外,什么都没有管。 甚至直到孩子两岁,他连尿布都不知道要怎么换。 他始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孩子的父亲,需要承担起抚养的责任。 半夜孩子哭闹,他从来没有哄过。 甚至还以此为由,直接搬去另一间房睡觉。 哺乳期间,她的情绪波动很大,动不动就发脾气。 老公和婆婆从来都不会关心她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发脾气,只一味的告诉她不要激动,这样会回奶,孩子会没有奶吃。 “我觉得我就是头奶牛。“她哭着跟医生说。 她开始觉得自己不对劲,是从某天半夜被孩子闹醒开始的。 她站在婴儿床前,看着啼哭不止的女儿,突然产生了把孩子掐死的想法。 她一边害怕,一边内疚。她不能理解自己身为母亲,怎么会有这种可怕的念头。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几乎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 在抱着孩子喂奶的同时,无数次在心里模拟把孩子掐死,自己再跳楼自杀的场景。 孩子两岁之前,老公和婆婆以辐射会影响孩子为由,不许她使用手机、电脑、电视。 可笑的是,婆婆会用手机给孩子拍照片,老公会抱着孩子一起看电视。 似乎这些电子产品只有在她的手里才会伤害到孩子。 因为这样,她失去了所有的社交。 没人会听她倾诉种种委屈,所有压力都无从发泄,在心里一憋就是整整两年。 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她说这些话时,蜷缩在病床上颤抖无助的样子。 以至于在后来的随访中,我总要不厌其烦跟家属科普:产妇在生产之后身体和内心都很脆弱,需要格外关照。如果照顾不当,产妇恢复得不好,以后会出现漏尿、膀胱下垂、子宫脱落等后遗症。 大多数家属根本不会在意这些,总觉得好吃好喝伺候着,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可问题在于,正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产妇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有些是暂时的,有些却会伴随产妇一生。 最常见的便秘,就是不科学的坐月子方式造成的。为了催奶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导致肠胃运动缓慢,产褥期整天躺在床上缺乏运动,盆底腹部肌肉松弛,才会难以排便。 但是另一些人,由于肌肉收缩力减弱,放屁就会崩出屎。 有些人生完孩子不知道尿尿该怎么用力,有些人却稍稍运动一下就会漏尿。 而子宫、膀胱、内脏器官下垂等问题,只能改善,不可能彻底恢复。 其实生产不是整个孕期最痛苦的时刻,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起,女人就陷入了无止境的折磨之中。 孕吐,水肿,抽筋,压迫内脏,耻骨分离,甚至到剖腹产术后按压恶露,母乳哺乳,乳头皴裂增生,久抱孩子腰肌劳损,这些无一不会给女人带来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 但是很少有家属能理解,大多数人都会以一种“别人不也都是这么过来的”论调,去为自己漠视产妇的诉求找个合理借口。 正是这种无知和漠视,把产妇推向了产后抑郁的深渊。 对一个女人来说,生产,是她这辈子最丧失尊严的事情。 她下身一丝不挂地被推进产房,任由陌生人围观最隐密的部位,再鼓捣许久从里面掏出另一个生命。 她疼得精神恍惚,躺在产床上,沾满了羊水血水和汗水。 那是从小就爱干净的她,一生中最脏的时刻。 可是所有人都去关心那个刚刚来到世界上的小东西,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个冒着生命危险孕育生产的可怜女人。 我在实习期,曾经进过产房旁观学习,那个产妇因为孩子头太大,侧切无果,只能选择顺转剖。 我仅仅是站在一边看着,就已经能够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疼痛。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看见我妈都会忍不住想哭,都要用力把她紧紧搂在我的怀里。 每个女孩在当妈妈之前,都还是需要被人照顾的小姑娘。 一个刚出世的孩子,在专业医生护士那里能得到最细致入微的照顾。 真正需要被关心的,是那个曾半只脚踏入鬼门关,却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的产妇。 我曾经问过一位生了孩子的朋友,她当妈妈之后最直观的感受。 她告诉我:“我觉得自己很恶心。” 我本身心思非常敏感,产科病房发生的点滴我都会记在心里,长时间的压抑给我的内心造成了很严重的阴影。 身为护士,护理病人是我的天职,我永远不会嫌弃产妇长时间不能洗澡的油腻,不会怠慢她们所有有关屎尿排泄的需求。 但是每随访一位产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 如果躺在产床上的人是自己,屎尿都需要别人来擦。 可能我一辈子不能健身,不能剧烈运动,甚至咳嗽一下都会漏尿。 可能我每走一步路,都要忍受胯部剧烈的疼痛。 可能我的内脏再也回不去原来的位置。 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的子宫会沿着阴道离开我的身体。 这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所以两年前,我决定转出产科病房。 我非常敬佩那些愿意成为母亲的女性,她们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压力,也许不被家人所理解,也许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但她们还是选择为家庭付出所有。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女性在生育前后,在哺育抚养过程中,会经历什么,可能经历什么,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每一位母亲都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尤其是将要和她共度余生的另一半的支持。 大家总是会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但不是每个当了妈妈的女人,都必须变成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母亲光环也并没有真的让她们的身体变得无坚不摧,更多时候她们只是假装坚强。 她们还是会痛,会累,会委屈,会难过,会需要有人陪伴。 如果可以,谁又愿意让自己变得刀枪不入呢? 我们不是为了贩卖生育的焦虑。 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妈妈都能获得更多的关怀和体恤。 即使不能为她分担生孩子的痛苦,但至少别让她后悔成为一个妈妈。 也别让“为母则刚”成为世上最毒的鸡汤。 |
|
来自: 昵称35899786 > 《待分类》